APP下载

同伴支持助学生走出校园欺凌的阴影

2021-11-22李辰雯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个案研究校园欺凌

【摘 要】同伴关系对青春期的学生意义重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校园欺凌事件产生影响。因此,在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时,可以通过“一课三式五策”心育行动“五策”中的“同伴支持”策略帮助学生理解事件、接纳过去,走出校园欺凌的阴影。

【关键词】校园欺凌;同伴支持;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6-0022-03

【作者简介】李辰雯,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明港高级中学(浙江宁波,315806)教师,一级教师。

一、看见校园欺凌,分析解读找原因

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学生心理发育的不成熟是校园欺凌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生理与心理发育不平衡的状态下,青少年往往会通过“欺凌和越轨行为”去探寻行为的边界,寻求存在感与成人意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其实是“正常”的。大量实践调查也证实,大多数校园欺凌行为具有“自愈”的特征。[1]尽管如此,校园欺凌中的被欺凌学生及其家庭遭受的伤害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将针对3名学生经历的校园欺凌真实案件,通过“一课三式五策”心育行动“五策”中的“同伴支持”策略开展正面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事件、接纳过去。

二、走近校园欺凌,发现需求找对策

从校园欺凌的当事人来看,有欺凌者、被欺凌者以及旁观者这三个角色。被欺凌者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灵上都受到伤害,最需要得到关注;欺凌者虽然看似是始作俑者,是强势的一方,但其实他们也需要外界的帮助,甚至不少欺凌者是由被欺凌者转化而来的;旁观者看似无足轻重,但其实他们对欺凌事件有着重要的影响。

案例一:你眼中的“小霸王”

在高一新生中,有一个叫阿合的男生很引人注目,瘦瘦高高,一头黄发,目光犀利,气势逼人。果不其然,开学后不久,阿合就闯了很多祸,触犯了数条校规,还拉帮结派、打架斗殴,面临被退学的境地。在与阿合的谈话中我了解到,阿合在小学时因为瘦弱、不爱说话,一度被人欺负。那时的他很无助,没有人和他做朋友,更没有人站出来为他说话,他也不敢告诉老师和父母。阿合认为这一切都怪自己太过软弱无能。升入初中后,随着个头拔高,阿合也变了,他开始欺负同学,并且有了一波跟随他的“兄弟”,煞是威风,最关键的是再也不会有人欺负他了。阿合慢慢喜欢上了这种感觉。我知道,眼前的阿合是那些曾经欺负他的同学“造就”的,他何尝不是一个受害者?

案例二:“受伤”的小妮

小妮是一个性格内向、不太爱与人交往的女生。据同学反映,她有时候脾气有点暴躁,有时候又会莫名流泪,身边的同学和老师都很担心她。一天下午,小妮在班里突然止不住地哭泣,老师和同学束手无策,于是找到了我。了解情况后得知,小妮初中时受到整个班级同学的排挤,老师则让她找找自己的原因。小妮不明白明明受伤的是自己,为什么还要被质疑。她无法忍受,被迫转学。那段经历给她留下了很深的阴影,现在如果遇上类似的事情或场景,她就会大发脾气、崩溃大哭,难以控制情绪,这让她十分痛苦。

案例三:丁丁的苦恼

丁丁是一位个头不高、相貌平平、性格温顺的男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丁丁有问题想和我讨论,走进了心理咨询室。他一点点地道出自己的苦恼:之前,他由于说错话得罪了同学,多次被他们欺负。后来,他就变得不敢在公众场合多说话,处处小心翼翼。直到现在跟同学交往时,一句简单的话、一个简单的动作,都会让他思量很久,生怕冒犯了别人。丁丁现在的好朋友也正被高年级的学长欺负,但他觉得自己很弱小,没有能力帮助他,也害怕同样的事情再次降临到自己身上,为此,他非常矛盾和痛苦。

三、直面校园欺凌,探索路径寻方法

笔者从以上三个案例中发现,不管是主动“侵略”的阿合,备受孤立的小妮,还是作为旁观者的丁丁,同伴关系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青春期的学生极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也非常在意同伴眼中自己的形象,因此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于是,笔者决定从同伴关系入手,给予3名当事学生以支持。

1.倾听欺凌者,给他們疗愈的空间。

退学的事情给阿合带来了深深的触动和深刻的反思,笔者顺着他的思绪引导他重新回顾小学的经历。虽然过程痛苦,但是他已经能慢慢地接纳曾经的自己。他曾以为只有竖起“硬刺”才能保护自己,但是现在他明白了并不是弱小的人就应该被欺负,欺负别人也并不能抹掉过去的伤痛。最后,笔者问了阿合一个问题:“你觉得同学眼中的你是怎样的?”阿合不好意思地说:“肯定是个讨厌鬼、大坏人呗。”笔者回答:“那可不一定哦。”在阿合被退学前,班级为他举行了一个简单的送别仪式,笔者请同学们说说“我眼中的阿合”。突然,有学生喊了一声“小霸王”,气氛有些尴尬。那个男生紧接着说:“是个讲义气的、保护我们的小霸王。”阿合笑了。接着,同学们陆续说阿合是个言出必行的人,是个重情重义的人,还有女生说阿合挺绅士的,会照顾女生。阿合一直低头笑着,当他抬起头时,眼里微微泛着泪光。后来,阿合重新读了高一,还当上了体育委员,他通过QQ给笔者留言,说他非常感谢老师,再也不会做以前那么幼稚的事了,他很喜欢现在的自己。

2.温暖受欺凌者,给他们前行的勇气。

面对柔弱、内心痛苦的小妮,笔者在第一次咨询时选择用“空椅子技术”帮助她宣泄内心的情绪。空椅子代表当时欺负她的所有人,小妮坐在另一边,笔者用语言引导她想象当时的人物、场景。渐渐地,她开始大哭、大骂,甚至站起来宣泄着这一切不公平的对待,释放心里所有的悲愤、无助、绝望、痛苦。第二次咨询时,笔者在征得小妮的同意后,邀请了她的好闺蜜。笔者先引导小妮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当她觉察到并找出引发情绪的缘由后,再慢慢让她学会与自己的情绪相处,并用自己的方式去化解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小妮的两个闺蜜一直陪伴着她,诉说着她们以前的时光,也转达了班主任对小妮的担心,她们希望小妮能快乐起来,因为她们都爱小妮。两个好闺蜜抱着小妮,这拥抱或许给了小妮继续前行的勇气。

3.鼓励旁观者,给他们行动的力量。

笔者先帮助丁丁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评价,教丁丁简单易懂的“情绪ABC理论”,他很快纠正了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笔者帮助他逐一将这些认知合理化,改善自我评价,提升自信心。随后,笔者引导丁丁正视身边发生的欺凌事件。曾经的他也是受害者,深受其苦。现在,他作为旁观者完全可以改变朋友的处境。几次咨询后,他了解到旁观者的重要作用。笔者鼓励他和朋友一起勇敢地对欺凌说“不”,必要时可以向教师寻求帮助。通过四次咨询,丁丁的状态有了明显的转变,他的脸上多了自信的笑容。后来,丁丁告诉笔者,他和好朋友都不再担心被欺负了。

四、思考校园欺凌,重塑环境强支持

目前,过于提倡竞争、削弱合作的环境使中小学生之间的友谊掺杂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学生的活动和同伴交往范围几乎局限于自己的班级或“小群体”。根据道德人际关系规则理论,人际关系的远近程度会影响个体道德决策的结果。[2]结合校园欺凌现象来看,旁观者与被欺凌者的人际关系越密切,就越愿意对欺凌行为采取正当措施;旁观者与被欺凌者关系冷淡或紧张,则容易导致旁观者“袖手旁观”。可见,同伴支持和人际关系是影响旁观者采取何种行为的重要因素。

上述三个案例验证了“同伴支持”计划的实用性和迫切性。因此,以校园活动为依托,引导学生广泛认识和结交朋友,实现校园人际交往良性互动,是切断欺凌事件源头的重要举措。学校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同伴交往”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学生习得同伴交往技巧、合理处理人际矛盾、调动积极情绪等。此外,学校应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开展各种文艺、体育、社会实践类活动,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通过各类活动帮助学生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小群体”,走向整个集体,在潜移默化中学會与人为善、宽容体谅他人。

【参考文献】

[1]姚建龙.防治学生欺凌的中国路径:对近期治理校园欺凌政策之评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36(1):19-25.

[2]李天航.校园欺凌中旁观者行为失范的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7(36):32-34.

[3]李丹,许家成,徐胜.融合教育中校园欺凌的干预策略[J].现代特殊教育,2016(15):60-61.

[4]胡学亮.中小学校园欺凌高发原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8(1):31-37.

[5]杨硕.欺凌者视角下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基于我国教育追踪调查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9(4):35-40.

猜你喜欢

个案研究校园欺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理性研究:基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西南边疆个案
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校企合作视角下开发个案研究
用爱引导幼儿乐学的个案研究
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样态研究
农村教师生存困境分析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专项治理“校园欺凌”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