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续教育泛经济主义及其反思

2021-11-22李中亮

成人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成人办学院校

葛 平,李中亮

(河南大学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继续教育改革不能陷入泛经济主义误区,泛经济主义的生态缺陷将危及继续教育的科学发展。成人院校应对泛经济主义进行严格审视,保持必要警惕,促进继续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质,体现公益属性、人本属性和质量属性。本文以反思泛经济主义为视域,分析泛经济主义在继续教育中的表征及其危害,并着力构建成人院校抵制泛经济主义的行动策略。

一、继续教育中的泛经济主义的表征

泛经济主义是指那种视人的一切行为为经济行为,以经济效益或效率为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信奉市场化规则的一种社会流行的理念与实践的规则。[1]泛经济主义是当今社会广泛存在的一种文化思潮,已经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部分人信奉的行为价值观念。教育的泛经济主义是当代世界一种具有影响力的教育文化思潮,主张以经济和市场的理念、手段和方法去界定教育的性质,处理经济和教育的关系,“教育产业论”“教育唯职业化论”和“教育功利论”是其思潮的代表观点。近年来,一些成人院校深受泛经济主义思潮影响,继续教育呈现出以经济的性质界定办学宗旨、以经济的目标指导教育教学、以经济的手段约束教学管理等泛经济主义的特征。

1.办学思想错误,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经济创收论”代表着一些成人院校的办学目的和理念。一些学校希望通过举办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来拓展学校经费来源,一些学校管理层给继续教育学院定年度创收指标,并要求保持一定比例的逐年增长。为了多创收,一些成人院校不按照发展改革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审批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取相关费用,违反规定增加收费项目或搭车收费,委托校外教学点代收学费,收费不开具正式收据。或热衷于和社会中介机构合作举办各种高收费、天价收费的“高级培训班”“高端项目进修班”,非法套取行政部门和国有企业的培训经费。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继续教育重视不足,不愿意举办体现政府关爱政策的公益性培训,不愿意开发面向社会一般群体的经济效益不高的大众性培训,如一些成人院校不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出资的职业技能培训消费券活动,不积极参与要求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和学校承担农民工学员学费的“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这种经济利益驱动下的办学动机和办学思想,牺牲了社会利益和学员利益。

2.忽视学员的全面发展,片面追求职业发展

“教育唯职业化论”代表着一些成人教员的教学观念。一些成人院校对鲜活的成人学员关注角度严重错位,关注成人生活的职业世界有余,而关注成人生活的精神世界和道德世界不足,未能摆正职业生活、精神生活和道德生活之间的复杂关系。一些成人教员认为教学应该为学员的职业发展服务,课程体系应围绕学员的职业和岗位技能提升需要而强调学员职业品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过度强化了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绝对价值,忽视了学员的生命、精神、伦理和道德的全面发展需求,教学活动缺少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生命与死亡教育、人文艺术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等内容的渗透和灌输。这种唯职业主义思想驱动下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将学员的物质生活和物质生存需要作为课程教学的唯一出发点,未能兼顾学员的物质、精神和道德等多方面的学习需要,牺牲了学员的全面发展,造就了片面发展的极致个人主义者。

3.忽视教育质量,片面追求规模效益

“教育功利论”代表着一些成人教育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由于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逐年扩大,一些学校的教室、宿舍、教师和实验教学等资源十分紧张,明显超出国家的师生比等基本办学条件规定要求。一些成人院校规模意识凸显,过于强调开发生源市场而不顾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实力,规模扩大的同时教学条件和管理水平难以及时跟上,从而由于缺教师、缺教学资源、缺管理服务而导致学员的学习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学业发展难以有效保障。一些成人院校教育质量意识缺失,在收取学员的学费和政府的经费补助的同时,却想方设法减少必要的教学和管理支出,真正用于改善教学条件、增添教学设施和优化学习支持服务的经费支出较少,教学条件低劣,管理粗放,从而导致教育质量低下。这种功利主义思想驱动下的教育教学管理将教育质量要求置之于脑后,将减少办学成本支出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唯一目标,牺牲学校的长远发展和长远经济利益,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短视行为。

二、继续教育中的泛经济主义的危害

经济是中心,然而不是一切,[2]泛经济主义思想与科学发展理念背道而驰。泛经济主义违背了继续教育的基本规律,带来了继续教育发展的产业化、“唯职业化”和功利化的实践误区。

1.泛经济主义易使继续教育走向产业化,从而丧失公益属性

“教育产业论”主张将教育从社会福利领域转移到产业领域,归属于第三产业,学校把教育当作企业来经营。一些成人院校把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作为一种经济性的产业来经营和运作,其主要手段是想方设法地扩大招生规模、增加市场占有份额,主要目的在于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实现学校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生源拓展中为了抢生源而相互诋毁对方名誉、组织生源大规模跨区报考、给予合作方更高的学费分成和降低收取标准等,严重影响了主办学校的社会形象。寻求合作中为了做大市场,不问对方是否正规、是否具有办学条件、是否具有管理能力,只要对方能拿出“真金白银”,能“翘来学员”,能拉来培训经费,就允许对方“打政策擦边球”“市场化灰色操作”,默认对方“挂羊头卖狗肉”,使双方的违规合作成为主办学校“负面消息”不断爆发的来源地。将教育作为产业的观点,虽然使一些学校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却否定了继续教育的教育属性和成人院校的人才培养功能,从而使继续教育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丧失了教书育人的本真属性。

2.泛经济主义易使成人学员走向“唯职业化”,从而催生极致个人主义

“教育唯职业化论”在一些成人院校具有较大的教学文化影响力,一些成人教员片面强调教育对学员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员的精神和道德世界的发展。唯职业化论认为,继续教育是就业创业教育,是物质生存教育,是实用知识教育,接受教育的学员会生存得更好、更成功,会找到好工作、获得高收入。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定调人才培养方案,以产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定调专业类型,以行业岗位需要定调课程内容,这种“唯职业化论”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观念无法兼顾人的多方面发展需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主张,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等物质生存的学习需求是低层次的人类需要,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精神和道德层面的学习需求是解决了物质生存需要后的高层次的人类需要。“教育唯职业化论”只是解决了人们的物质生存需要,而无法解决人们的精神生存需要,过于强调职业发展需要的教育只能培养具有极致个人主义的个体。如果教育内容过于经济化,那么教育价值就会“近视化”,使人异化为工具。具有极致个人主义的个体私利观念过重,只关心个人的利益得失,而不关心他人的幸福与否,不关心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是职业上的成功者和道德上的失败者。

3.泛经济主义易使继续教育功利化,从而降低教育质量

一些成人教育管理者主张严格控制办学成本支出而忽视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坚持功利思想的管理者强调对现实经济利益和眼前短期利益的追求,表现出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教学管理中擅自更改教学方案,压缩教学时间,减少辅导次数,放松学员管理,考试监督流于形式,毕业审核走过场,导致继续教育缺乏严格的入口关、过程关和出口关管理。学员管理中故意放松对学员的要求,学员可以不上课、不提交作业、不参加考试,只要足额交纳学费,就可以拿到学业证书,这种无底线的管理方式助长了部分学员的读书无用论和拿文凭涨待遇的功利性思想。合作办学中违规和没有办学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合作开展招生宣传和教学管理,致使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对外虚假宣传、零教学、零辅导、私卖文凭、卷款跑路等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学员的学习权益。“教育功利论”虽然短期内使一些学校增加了生源数量,增加了经济利益,然而是以牺牲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代价的,这种功利性的管理方式既损害了继续教育的整体社会形象,也给学校自身的科学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三、成人院校抵制泛经济主义的行动策略

成人院校应围绕“继续教育为谁办学、为什么办学以及怎样办学”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进行泛经济主义的自觉抵制,并重构继续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目标取向和过程取向。

1.端正办学思想,坚持公益性的价值取向

基于经济学的分析,继续教育属于经济活动,成人院校通过教书育人活动收取学员的学费,获得政府的经费补助,赚取合理的办学利润,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然而,赚钱有理、有度、有节的理念,应成为成人院校办学的基本理念。

端正办学思想,坚持公平收费,抵制“天价收费”。继续教育不能成为一种产业形态,一种市场形式,而是一种公益事业,一种满足社会需要的教育服务供给。商品的价值规律要求成人院校付出的办学成本和获得的经济利润之间实现一定的平衡,即公平收费、公开收费和按标准收费。由于市场需求关系的变化等因素影响,成人院校在非学历教育培训方面可以具有自主定价的权利,然而,自主定价的机制实施不能建立在“漫天要价”的基础上,不能损害纳税人的合法利益,不能成为个别国家高级公务员和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教育镀金”和“身份镀金”的工具。具有经济能力的社会精英人员可以自费参加成人院校举办的高端培训,以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职业提升空间。无论何种性质、级别和层次的继续教育,成人院校都应坚持给予“物有所值”的教育服务,“优教”的质量才能迎来学员的自愿“优价”,而不是“劣教”质量供给的同时要求学员被迫地接受“优价”。符合价值规律的行为,也应符合质量规律的要求,“货真价实”“等价交换”原则要求成人院校提供高质量的继续教育服务。成人院校获得的经济利益是建立在付出与收入对等的基础上的合理利润回报,是在保证教育质量基础上的合理利润回报,是在保障学员利益、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基础上的合理利润回报。[3]

照顾弱势群体,满足弱势群体的学习需求。教育大众化时代,企业普通员工群体、农民工群体、中年妇女群体、自谋职业群体等社会弱势群体也应拥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成人院校应提升政治站位,积极参与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培训工作。如,近年来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积极推进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工程,希望农民工通过学历继续教育来提升自身的学历与能力。这项政策要求用人单位和地方工会分别承担部分学费,学校主动减免农民工学员的部分学费,以减轻其求学经济压力。因此,成人院校应正确处理自身经济利益和学员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积极提升办学伦理境界,积极开设适合农民工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业,按照政策规定的标准和比例主动减免农民工学员的学费,并适当照顾部分经济特别困难的农民工学员的学习和生活,给予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补贴或补助。再如,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启动了职业技能培训消费券的发放工作,鼓励下岗职工、大学毕业生、城市务工人员等群体通过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方式来提升求职、转岗和创业能力。成人院校应克服经济短视心理,不能以赚钱多少为主要指标,更不能以套取政府补贴为目的,而是要强化培训条件建设、培训项目设置和培训教学实施来保障培训质量,实现政府、学员和社会多方满意的培训目标。[4]

坚持理性竞争,避免恶性循环。经济规则和市场机制的引入,使办学主体之间的合作充满了改革的活力和朝气,“教育市场论”和“教育产业论”的负面影响却成为教育责任共同体构建的“绊脚石”。办学主体应以“集体理性”为合作的基石,严格遵守教育法、教师法、合同法以及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有关政策,做到办学依法依规。在学费分成方面,主办学校依据校外教学站点的办学条件和管理绩效,考虑校外教学站点的利益诉求,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合适的学费分成比例,分成比例过低会压制校外教学站点的合作意愿,分成比例过高会引发校外教学站点“待价而沽”的经济欲望,主办学校既要发挥校外教学站点灵活办学的优势,又要限制其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在学费收取方面,成人院校应严格执行学费标准,不增加收费项目、标准或搭车收费,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所有收费开具正式收据;校外教学站点不代收学费,不搭车乱收费。在合作办学方面,学校不与个人、非法人单位和不具备办学条件的机构合作办学,不以任何形式转移专业和课程设置、招生录取、考试命题和评阅、论文答辩、毕业和学位申请资格审核等办学职责和权利;校外教学站点应根据主办学校统一要求和工作安排,配合主办学校进行招生宣传、生源组织、学生学习支持、学籍和日常管理,开展学习支持服务。[5]

2.摒弃片面发展,坚持全面发展的目标取向

“为了谁、依靠谁、谁享受发展成果”是继续教育教学考虑的首要问题,学员作为教育客体、发展主体和利益的“享受者”应得到成人院校的全面关心、关爱和关照。

坚持生本理念,树立学员发展需求至上的教育教学意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成人院校的办学宗旨在于解决继续教育不充分不平衡发展水平和日益增加的人民群众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群众的学习需求,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发展的现实诉求。成人院校对鲜活的成人学员关注角度不能错位,应全面关注成人生活的职业世界、精神世界和道德世界。学员有学历提升的需求,我们就举办学历继续教育;学员有职业技能提升的需求,我们就举办职业导向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学员有提升综合素养和生活品质的需求,我们就开展社会生活教育;学员有提升科技文化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需求,我们就开展科技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

促进学员的职业发展是教育教学的“第一要务”,而不是“唯一要务”。继续教育首先要为解决学员的“吃、喝、住、穿”问题而提供智力服务支持,维持物质生命需要强化学员的职业品格、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经济发展转型和就业结构调整的今天,就业难、创业难、转岗难等困境制约了许多学员的职业发展。继续教育工作者应深入学员的生活实际,调研学员真实的学习需求,设置实用性、针对性、时代性、先进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采取面授、观摩、切磋、实践、实验、虚拟体验等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员的职业素养。学员选择热门专业和热门课程的重要原因在于为了更好的就业和更高的收入,成人教员应辩证分析“热”与“冷”的关系,引导学员坚定职业理想,认清职业发展趋势,适应职业变革和劳动力形态变革。然而,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单打一”,应融入到学员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之中。孤立、片面、极端地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并不能保障学员职业发展的一帆风顺,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助于学员的职业发展。“重点发展”职业技能,不等于“片面发展”职业技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继续教育长期追求的目标,我们不培养“职业机器人”,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专长的应用型人才。[7]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需要针对综合素质提升的全面教育。在为解决学员的“吃、喝、住、穿”等物质生活问题而提供智力服务支持的同时,继续教育应为学员“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精神生活”而提供精神和道德等方面的支持服务。物质生存制约精神和道德生活,然而不能代替精神和道德生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求成人院校加强对学员的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命运共同体教育、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和艺术生活教育,要求学员在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和学会共同生活,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个人、集体和社会利益兼顾的人,一个物质、精神和道德生活完备的人。“工具性的、功利性的、片而的、畸形的人”不是人才培养活动的目标追求,“自由、解放、完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人才培养活动的目标追求。帮助学员改善经济收入状况固然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职责,然而不是唯一职责,衡量学员发展的综合指标应是职业素质、精神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

3.克服功利化思想,坚持高质量的过程取向

继续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一定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要求,成人院校的一切管理行为皆以保障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过程取向,适度控制办学规模,严格教学环节全过程管理,加强学习支持服务工作。

适当控制办学规模,正确处理规模和质量的矛盾。规模和质量是一对可调和的矛盾,成人院校既要追求合理的生源规模效益,将规模限定在学校资源可承受的最大值以内,又要保障教育质量,将质量维持在国家规定的标准内和学员满意度的范围内。生源拓展的前提条件是保证教育质量,没有保证教育质量的办学条件就不应该无限制扩大生源规模。学校因为普通教育资源紧张或追求高水平办学的需要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减少学历继续教育的招生数量,增加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招生数量。国内一些综合性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东南大学等高校基于自身发展定位的调整,已经或计划“全面停止夜大学、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等各类学历继续教育招生”,而大力发展具有本校特色的、本校优势的非学历继续教育,这是综合性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发展高水平全日制教育的必然选择。在规模和质量无法协调时,应坚持质量“兴校”,防止规模“败校”。

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是教学质量,教学质量需要严格的教学过程管理提供保障。继续教育应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严把入口关、过程观和出口关,以严进严出的管理举措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严把入口关,科学制定招生专业规划,发布真实招生信息,杜绝模糊、虚假信息误导学员;严格组织入学考试,杜绝跨范围、跨地域违规招生;严格进行前置学历资格审查,杜绝不符合资格的学员入学。严把过程关,认真执行教学计划,规范备课、上课、作业和个别辅导等教学环节;督促教员认真履行教学责任,完成教学任务;鼓励教员改进教学方法,推进面授、自学、网络教学和混合教学的有机融合,提升师生实时互动教学的质量;严格学习过程考核和课程结业考核,杜绝“清考”现象,依规严肃处理各类考试作弊行为。严把出口关,严格毕业标准,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严禁论文(设计)的造假、抄袭、代写和买卖等学术不端行为,保障学员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健全学员学籍管理、毕业资格审核等相关制度,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毕业资格、学位资格审查工作。

端正学员的学习动机,加强学习支持服务工作。功利性的学习动机不利于学员学习动力的增强和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成人院校应引导学员提升对学业、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员树立为自己发展而学习、为岗位发展而学习的学习自觉意识。学员学习需要成人院校提供支持服务解决其在学习中遇到的专业认同、专业选择、课程学习、学习积极性、学习效能、学习策略等问题,成人院校应引导学员改善专业认同感,明晰学习需求,养成学习主动性人格,增强学习自觉性,提升学习效能,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做一个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学习者。成人院校应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开发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开发网络学习资源,实施混合式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管理,提高学员混合学习能力。为缓解工学矛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学员线上学习教员提供的视频和相关材料,归纳遇到的学习问题,然后带着疑难问题进入线下课堂,接受教员的讲解、解惑,参与课堂讨论、现场实践和实验实习,这种自我导向学习为主、教师讲解辅导为辅的教学支持服务有助于学员学习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继续教育发展不能允许泛经济主义思潮泛滥,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混淆经济问题和教育问题,容易使成人院校走上创新歧途,使继续教育陷入发展误区。在新时代继续教育发展中,成人院校应对泛经济主义保持警惕,回归教育理性本真。

猜你喜欢

成人办学院校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成人不自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Un rite de passage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