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体育资源利用效率 实现体育强国教学目标——析高职体育学科的大发展*

2021-11-22谢瑞青章明辉

体育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强国体育教师学科

谢瑞青 章明辉

提升体育资源利用效率 实现体育强国教学目标——析高职体育学科的大发展*

谢瑞青 章明辉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俱乐部管理中心,安徽 蚌埠 233000)

高职院校的体育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该学科对于学生体魄的强健和心智的发展而言都是功不可没的。在高职院校当中,学生更加独立,时间也更加充裕,为此,如何能够在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当中实现对于体育教学资源的无限延伸和拓展,如何将体育资源应用到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当中,是当前高职院校体育学科改革创新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关键问题。目前体育学科新资源的注入不够、体育教学效率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等等问题,还困扰着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资源的延伸和拓展已经势在必行,且资源的延伸要辅之以教学方法的创新。文章基于“体育强国”的理念引导,对高职院校体育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及体育学科的教学发展进行探讨,提出:首先要实现新媒体资源在高职院校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其次要实现生活资源在高职院校体育学科当中的引入;最后要实现学生个性化资源在高职院校体育学科当中的注入。

高职院校;体育学科;体育强国;体育资源;体育教学发展

体育学科,从来就是一个应该引起关注和重视的学科类型。体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关系着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关系着学生们的毅力耐力,关系着学生们的核心素养,甚至关系着学生们的价值理念。相比较中小学的体育学科来说,高职院校的体育学科教学具有自身的属性:更灵活,无论是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还是在体育锻炼的时间上,都更加灵活,学生们的主体地位都更加突出;更多元,高职院校的体育学科教学主题除了传统的长跑、跳远等田径类的项目以外,更增加了健美操等项目;更实践,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基于这些特点和属性,也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体育学科教学必须要找到更加精准的资源和更加创新的方法。

体育强国是新时期我国体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任务,我国要力争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

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纲要》提出,到2035年,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超过92%。

体育强国共提出了四项目标和要求:

一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公民基本体育需求的水平,在群众体育的政府投入、群众体育的组织化水平、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比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社会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等指标达到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是坚持改革和完善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拓展夯实竞技体育的项目基础和人才基础,保持优势项目,强化潜优势项目,重点发展以田径和游泳为代表的基础大项和以篮足排球为代表的集体球类项目,稳定发展职业体育,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明星和体育品牌赛事。

三是不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消除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以大力发展运动项目产业为基础,抓住城市、青少年和中等收入阶层三个重点,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社会的、高中低档并存的大众健身娱乐市场,和以职业联赛和各类商业性竞赛表演为主体的体育竞赛市场,带动体育中介、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旅游、体育文化创意、体育装备制造与销售的全面发展。

四是培育和提升中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树立讲信誉、敢担当、负责的大国形象,要积极倡导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尊重多样性的处事原则,做到发展机遇共享,共同应对挑战。

由此可见,在体育强国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体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既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能够让高职院校的体育学科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如何实现高职院校体育学科的教学效率的提升,成为了广大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关注的核心问题。本课题根本的目的就在于: 通过对高职院校目前体育学科的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向进行分析,明确高职院校体育学科当中的既有资源和可用资源,并为如何将资源的精准撷取和教学方法逐渐创新进行一个整合性的分析,在体育强国的背景之下,为高职院校体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让高职院校的体育学科教学更加灵活有趣,让体育学科的价值更加彰显。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以“体育强国”和“高职院校体育学科”作为关键词,在知网、维普以及万方等网站上进行查阅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的文献334篇。其中有参考和借鉴价值的文献56篇。

1.2 实际调研法

在高职院校当中,不同的体育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同研教学”模式逐渐推广的背景之下,体育教师也会相互探讨和切磋。笔者展开了实际调研,对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体育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对“体育强国”理念在实际教学当中的引入进行探索。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现新媒体资源在高职院校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新媒体,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新媒体资源已经对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都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对于教学工作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刻的。可以说,新媒体教学方法的引入和实施成为了高职院校各学科教学活动创新的“原动力”。在新媒体资源的引入和利用当中,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普遍存在着实施不力的问题和瓶颈。为此,以这一个体育资源作为切入点,借助于新媒体资源的利用让高职院校的体育学科实现“大发展”和“快发展”,是很值得探索和分析的一个话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体育学科当中新媒体资源的引入主要可以从以下的两个层面上着手推进:

一方面,以新媒体图片和新媒体视频为主要手段的新媒体资源的引入。高职院校的体育学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有主见、有想法的成年学生,很多体育教师比学生年长不了几岁,如果是以示范的方式或者是说教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但是,如果能够借助于新媒体的图片或者是视频,其效果则大不相同了。这种方式可以让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更加直观、更加形象、更加生动。例如,体育教师在篮球课程上可以播放一段篮球比赛,调动起学生们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健美操的学习当中,可以播放一些短视频、慢分解的动作,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要领。

另一方面,将新媒体资源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高度融合。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体育学科虽然可探究的问题不是十分高深,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值得去探索和实践。

2.2 实现生活资源在高职院校体育学科当中的引入

健康中国需要全民健康,体育强国需要国民强。体育强国的实现需要全民强。民众的强身健体依赖于日常生活的锻炼,高职院校学生的强身健体也要依赖于日常生活,仅仅以体育课程为锻炼形式是完全不够的。为此,要注重生活习惯在高职院校体育学科当中的引入和应用,通过对教学经验进行积累和总结以后,提出一些对策。以晨跑、篮球等为代表的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体育锻炼项目的引入为推手,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发展趋向。实际上,一些比较复杂的、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甚至是一些对于体育器械的要求较高的体育的锻炼项目,与高职院校学生们的距离会更远。为此,可以从一些简单的、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体育锻炼项目着手开展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例如,晨跑是最为简单的一种锻炼方式,锻炼效果最明显。为此,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们将这样的一种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训练项目融入到生活当中。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体育锻炼App层出不穷,学生们在晨跑当中可以借助于这些App来进行记录和竞赛。可以说,高职院校体育学科的发展与学生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常用工具等等,都可以作为体育教学的后备资源,都可以衍生成为高职院校体育学科的教学器械。但是这一个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和不断变革的过程,还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成为生活当中的“有心人”,都能够在生活资源的导入中做出更多、更大胆的探索和实践。

3.3 实现学生个性化资源在高职院校体育学科当中的注入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环境之下,在高职院校的体育学科发展当中,应该认清的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学生应该成为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的主体,占据主要位置,无论是体育教学设计,还是体育竞技项目,都要将学生放在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之上,关注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身体素质特点等等,进行强度适中又能够充分吸引学生们兴趣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创新。主要的方法和措施可以从以下的两个方面进行考量和分析。而体育教师的身份和角色要逐渐弱化,成为学生们体育学科学习中身边的“导师”。

一方面,要坚持学生在高职院校体育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资源进行细分,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喜好进行教学活动中安排和设计。学生由于各自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存在差异性,因此所能够适应的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强度也都是不同的。除此之外,不同的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感兴趣程度也是完全不同的。为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要做到分门别类、因材施教,对学生资源进行管理,这样一来也就能够让学生们的优势资源得到发挥,让学生们的体育弱项得到逐渐的弥补。例如,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对学生资源进行整合、细分和归集以后,可以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体育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划分成为不同的小组,小组内的不同成员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的体育学习效果。比如那些在篮球运动中比较有天赋、有技巧的学生可以帮助那些能力较差的进行练习等等。通过分小组地学习,不仅让学生们获得了共同进步的机会,而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进学生们之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资源的引入和利用,还体现在:以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作为体育教学活动调整的关键,根据学生的喜好和诉求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调整。众所周知,体育学科是一项技能性学科,但是在教学内容上却没有那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如果能够充分关注学生们的喜好,也可以充分彰显出体育学科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例如,可以以月为单位,每月组织一次“体育开放课程”,学生们可以在课下对“体育开放课程”的教学希望进行讨论,反馈给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根据学生们的意愿,设计出一堂真正属于学生们的“体育课”。这也是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在体育学科当中的充分显现。

当然,学生资源作为一项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其可利用的层面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两个维度。为此,在高职院校体育学科教学发展的过程当中,如何根据学生们的不同特点,因势利导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这也是当前体育教师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和发展,才能够真正地让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更强。

4 结论与建议

在健康中国的价值导向之下,在体育强国的纲要引领之下,高职院校的体育学科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体育强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口号和空谈。而是应该在这一个口号的引导之下,真正地实现高职院校体育学科的创新和发展。其创新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不仅应该包括教学内容上的创新,也应该包括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只有将资源整合与方法整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真正地为高职院校体育学科的发展、为体育强国的实现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氛围。正是本着这样的一个理念,本论文将文献资料查阅法和实际调研法等论文研究方法相互结合,展开了细致而又深入的研究。本论题的主要研究结论在于:基于“体育强国”的理念引导,为高职院校体育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以及体育学科的教学发展展开了一些探讨,提出了一些见解和主张:首先要实现新媒体资源在高职院校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其次要实现生活资源在高职院校体育学科当中的引入;最后要实现学生个性化资源在高职院校体育学科当中的注入。

[1]周文来.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下高校体育课程困境及其突围的路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20,39(1):134-137.

[2]屠鑫.新时代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生活化发展使命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5):133-135.

[3]陈飞.新时代加强大学生体育的时代价值和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3):46-48.

[4]高晖.西安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4.

[5]李宏.体育强国视域下高等学校体育发展研究[J].理论观察,2014(3):162-163.

[6]郭贤锋.信息化技术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青少年体育,2020(1).

[7] 胡秉娇,晁岳刚,孟焕,等.“健康中国”视域下青少年体育创新发展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9):106-107.

[8]邱战鹏.“三位一体,育人为本”: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3):12-14.

[9]孙园.基于“互联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3):64-68.

Promoting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Sports Resources and Realizing the Teaching Goal of Sports Power--An Analysis of the Panoramic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Polytechnics

XIE Ruiqing, etal.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ngbu 233000, Anhui, China)

安徽省2020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20jxtd026);安徽省2019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9jyxm0723)。

谢瑞青(1992—),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

猜你喜欢

强国体育教师学科
学科新书架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学科新书导览】
铭记五四精神 争做强国少年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秦晋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