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帆船运动员耐力专项训练的实践探讨

2021-11-22林炽香

体育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氧量帆船有氧

林炽香

帆船运动员耐力专项训练的实践探讨

林炽香

(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0311)

帆船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该项运动要求运动员必须在不同风力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的航行,该项运动不仅持续的时间长,而且比赛轮数多,这就对帆船运动员的心肺机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帆船运动员必须具有高水平的有氧耐力,因此在对其进行实践训练的过程中,为了让帆船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得到较好的提升,会对其进行一系列的训练,如缺氧训练、间歇训练以及无氧耐力训练、有氧耐力训练等。在对帆船运动员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遵循能量代谢的规律,以及注重训练方式的多元化等。文章对帆船运动进行介绍,分析帆船专项耐力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运动员专项耐力的特征,提出帆船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的原则和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帆船运动员耐力训练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帆船;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

1 帆船运动简述

现代运动竞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变得更加激烈,运动员在竞赛的过程中所需要消耗的体力也更多。因此,为了让运动员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必须注重运动员的耐力训练。风力是帆船运动的主要动力,帆船的平衡需要运动员对身体进行不断调整来维持,这样才能让帆的受风效果达到最佳,从而使得帆船在航段中保持最佳的航行速度。而帆船运动就是在规定航线内,用最短时间完成航线的这么一项高水平、高要求的竞技性运动。在帆船运动过程中,对运动员的心肺机能的要求很高,也就是有氧耐力。由于海上气流变化较大且不具有规律性,因此运动员必须能够在不同风力的情况下快速适应,并让航行的持续性得到保障。

帆船运动中对运动员的专项耐力进行训练是该项运动训练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科研人员与教练人员面临的难点和重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对帆船运动中专项耐力素质的训练原则、训练特征以及生理基础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才能明确耐力专项训练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存在的必然联系,最后将理论知识与训练实践相结合,帮助运动员取得好的成绩。

2 帆船运动耐力专项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人体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当中,会产生疲劳,而对疲劳进行克服的这种能力,就是文章所重点研究的耐力素质。耐力素质有其独有的本质与特点,笔者将以此为基础从运动员的运动技能、运动状态、承受负荷的时间长度以及承受负荷的强度等进行分析,另外,还有机体的能量供应形势、相关组织器官系统等角度对耐力素质进行分类研究。

第一,按能量形势分类。根据能量的形式可以将其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其中有氧耐力主要指的是人体在各方面(如耗氧量、吸氧量以及供氧量)都充足的情况之下对疲劳进行克服的能力。而无氧耐力则与有氧耐力是相反的,指的是在供氧量缺乏的情况下对疲劳进行克服的能力。负荷时间不同、负荷强度不同的耐力种类,在进行能量供应的过程中,其方式均有所差异。

从生理学基础角度,可以从肌肉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能量代谢系统和神经系统方面对耐力素质进行分析。

(1)神经—肌肉系统。帆船运动员在经过长时间的运动之后,其神经系统是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稳定,对技术动作的协调性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帆船运动因其特殊性,要求帆船运动员必须在每时每刻都保持清醒和冷静,这样才能在运动中保持快速地反应,对帆船的行驶状态进行及时调整。

(2)能量物质的储备量。运动员身体内部的糖原储备量与运动员在高强度负荷下进行持续运动的潜力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储备量越大,持续运动的潜力就越大,运动员身体内游离的脂肪酸含量越高,则表明运动员持续运动的能力就越强。

(3)最大摄氧量水平。最大摄氧量是运动员有氧耐力最为客观的衡量指标,供氧是否充足,对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物质分解与能量释放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人体负氧债的能力。人体负氧债的能力指的是人体在供氧量不足的情况下,糖原无氧酵释放能量的大小,释放能量越大,越能提升体内氧的有效利用率。人体的抗酸能力也与无氧耐力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5)红肌纤维及其比例。红肌纤维的作用是在人体供氧量充足的情况下帮助人体在运动中对能量物质进行分解,可以说它是有氧耐力的重要基础。

对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进行培养和提升,能够让运动员抗疲劳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让运动员在较长时间内,都保持在一个高水平的运动状态。另外,对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进行提升,还可以让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机能得到提高,同时扩大运动员的能量物质储备量。以上对于运动员疲劳恢复过程的缩短,都有很好的作用。缩短了疲劳恢复期,则能够增加运动重复的次数,自然而然地就能够让运动员更好地完成大运动量的训练任务。对运动员进行耐力专项训练,不仅可以对运动疲劳后的快速恢复能力进行提升,还可以对其抗疲劳的能力进行提升,让运动员大脑皮层中的兴奋过程与兴奋抑制过程有节奏地进行交替,这既对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进行了培养,也从侧面加强了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锻炼。

3 帆船运动耐力专项素质的特征

帆船运动作为一种以有氧耐力为基础的体育竞技项目,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需要在较长时间内与自然气候作斗争,连续数日的竞赛以及长时间处于恶劣的环境中,对运动员而言,不论是从耐力素质还是机体机能来说,其考验程度不可谓不高。线粒体数量以及血红蛋白、最大摄氧量指标等都与运动员有氧耐力息息相关。其中最大摄氧量指的是运动员在高强度运动过程中机体不能支撑接下来的动作完成的时候,所能够摄入氧气的含量,这是运动员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不同的运动项目对最大摄氧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其中对最大摄氧量要求最高的项目就是有氧耐力项目。由此可见,在帆船运动中,帆船运动员最重要的耐力指标就是最大摄氧量。

帆船运动难以避免的是在强风中行驶,而有氧耐力又是运动员在强风行驶中完成比赛的关键要素。帆船在行驶过程中会进行船帆翻倒扶正或者摇帆,这些操作都对运动员的无氧耐力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4 帆船运动耐力专项素质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是思想上,在帆船运动中虽然体力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但是帆船运动绝对不仅仅是一项耐力的竞赛,而是一项智力、技术与耐力的综合性竞赛,只不过发挥核心作用的关键是耐力。但在训练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运动员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拥有足够的耐力,可以说意志是运动员获取耐力的重要保障。开展耐力训练并对其强度进行不断增加是十分有必要的。一场帆船运动比赛的时间长度与其他所有运动而言,是非常长的,因此对耐力训练进行强化可以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赛者及教练人员应该从思想上对此加以重视,不断地对训练手段及训练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让训练的时效性与针对性得到提升。

其次是找准训练中的重点,分清训练中的主次。进行帆船运动需要对运动员身上的多处肌群进行协调,并让肌群同时发力,在这部分肌群当中,主要动力肌群为腹背核心柱肌群以及肩带肌群和大腿的前后肌群,而在这其中最为主要的是腹背核心柱肌群,所以,在训练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这一肌群的训练。腹背核心柱肌群所产生的力量与力量所持续的时间,会对迎风压舷的效果造成直接影响,是帆船在迎风状态下,速度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对腹背核心柱肌群的耐力素质不断提升的的过程中,还能最大程度上对运动员进行保护,有效减少运动员腰部受伤的概率。除此之外,腹背核心柱肌群耐力的训练还能够提升运动员身体的灵活性。若帆船在当前情况下处于尾风,那么在行驶的过程中,运动员的灵活程度则会对帆船的行驶效果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增强腹背核心柱肌群的耐力,在提升运动员灵活性的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运动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失误次数,降低操作失误。

最后是对耐力训练强度进行增加。增加运动员耐力训练强度可以让运动员在长时间的帆船运动中减少肩部、颈部、腰部以及膝关节出现劳损等情况。其中腰部劳损在该项目的发病率是最高的。腰部劳损会对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不仅会影响运动员的日常训练,还会极大缩短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所以在训练过程中,教练人员应该将力量耐力训练作为基础,并以其他训练项目作为辅助,选择灵活的训练方式尽可能对劳损的形成进行预防。

5 帆船运动耐力专项训练的实践

在进行耐力训练的过程中,必须以无氧耐力与有氧耐力发展的需要为基础,并辅以帆船运动的特点以及变化形式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例如缺氧训练、间歇训练以及有氧耐力训练和无氧耐力训练等。

5.1 有氧耐力素质专项训练

有氧耐力专项训练要求帆船运动员在强度保持在相对水平的条件下,长时间且不间断地进行练习。一般采用的训练法是长负荷时间、低负荷强度的持续连法,这种训练法属于针对性训练。该方法可以对运动员机体内的游离脂肪的储备水平进行提升,同时帮助运动员对自身能量物质的代谢能力进行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不能经常在帆船运动员速度训练中进行运用,因此该方法的主要作用并不是针对短时间耐力水平提升。

5.2 缺氧训练法

缺氧训练也被人们称为高原训练。在供氧量不足的情况下,人体内部的红血球与血液量会增多,以此来对血管的适应能力以及氧气的扩散能力进行提升,从而让人体对血液中氧气的吸收能力进行加强。人体在较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时会发生许多变化,因此缺氧训练法的使用应因人而异。在诸多生理变化中,部分变化是由于红细胞受到刺激而增多,这一变化有利于血液氧气的输送能力的提升。通过缺氧训练,能一定程度地提升帆船运动员的耐力。但缺氧训练对心脏功能不太好的运动员会有极大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缺氧训练法对这部分帆船运动员是不适用的。

缺氧训练法对提升帆船运动员的无氧耐力及有氧耐力有非常高的价值。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开发多样化的训练方式与训练手段,如以耐力训练的不同目的为依据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但要注意必须在保证运动员身体健康及安全的情况下,让训练的目的得以实现。

5.3 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主要指的是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通过训练时间的限制,进行定时训练和定时休息,并且运动员在休息的过程中并不是纯休息,而是以另一种方式进行训练,这个训练流程是反复的。间歇训练法具有明显的特征。帆船运动员在进行间歇训练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间歇的时间。间歇时间的长短不是随意决定的。对较高竞技水平的帆船运动员而言,间歇时间以训练之后每分钟的心率为基础制定。同时,每分钟的心率数据也是下一组耐力训练开始的依据。间歇训练法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升血液的输送能力。

5.4 无氧耐力素质专项训练

重复训练法是无氧耐力素质训练的主要方法。在运用中,要遵循一个前提,即不对运动员的动作结构进行改变,且负荷强度应保持在170次/min以心率上。重复练习的负荷时间长度,正常情况下是30s,最长不超过60s。间歇时间没有具体要求,但必须待运动员恢复充分才可进行下一组的训练。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将动作的结构进行固定,并将其与帆船运动的技术训练内容进行结合,然后反复练习。无氧耐力素质训练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长时间的耐力训练中经常用这一训练方法,否则会对技术动作的规范性造成影响,对于提升无氧耐力素质而言,就自然相当于无用功了。

6 结语

耐力素质是帆船运动员在竞赛中取得成绩的关键因素,也是帆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重要体现。帆船运动要求帆船运动员在竞赛中面对各种突发的气候转变,如风力的突然变化、风向变化等,这些都对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对帆船运动员进行耐力专项训练的过程中,教练人员必须将耐力素质的发展需要作为依据,在训练实践中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如无氧耐力训练法、间歇训练法以及缺氧训练法和有氧耐力训练法等方法进行训练。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还应该遵循能量代谢系统的规律,结合多种训练方式,让训练更加多元化,将技术训练与耐力训练进行结合,这样才能让帆船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得到提升。

[1]林佑杰.帆船运动员耐力训练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21):29.

[2]李俊.关于帆船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的思考[J].青少年体育,2017(11):64-65.

[3]曹振峰.帆船运动员基础体能与专项体能研究分析[J].运动,2018(7):45-47.

[4]王科,徐志龙,陈鹏.帆船运动员耐力训练模式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4):221.

[5]周晓光.国家帆船队男子激光级运动员体能训练及康复训练案例分析[J].体育科研,2013(5):48-51.

[6]郭蒙.帆船运动员耐力训练模式研究[J].体育科技,2018(5):21-22.

Discussion on the Endurance Training of Sailing athletes

LIN Chixiang

(Hainan Provinclal Sports Academy, Haikou 570311, Hainan, China)

林炽香(1989—),本科,初级职称,研究方向:帆船帆板。

猜你喜欢

氧量帆船有氧
一种催化器储氧量的测试及计算方法
叶酸治疗配合有氧运动治疗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的应用
帆船
别把有氧运动“神化”了
个性处方显科学 库珀有氧助健康——专访库珀有氧大健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朱为众
提高跑步成绩看最大摄氧量
增肌要做有氧运动吗?如何保证增肌效果
环保小帆船
找帆船
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