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看不爱动”:中超球迷参与足球运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1-11-22

体育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观赛足球运动球迷

曾 婷 王 硕 刘 倩

“爱看不爱动”:中超球迷参与足球运动的问题及其对策*

曾 婷 王 硕 刘 倩

(湖南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运用实地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中超球迷“爱看不爱动”现象进行探讨,为球迷参加足球运动提供借鉴。研究表明:中超球迷热爱足球运动,积极参与球迷活动,并以多种方式为球队助威。但中超球迷却很少参与足球运动,其“不爱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身体活动日渐减少、足球运动场地不足、大众球员难有表现三个方面。基于此,提出构建“动起来”生活方式、激活大众足球场域、促进球迷参与足球运动的发展策略。

中超球迷;足球运动;身体活动;观赛行为

中超联赛是我国体育职业化发展的“火车头”,依托足球运动的魅力,借助传播媒介的推广,中超联赛已具备集聚大众注意力的能力[1]。除了赛场上球员之间精彩的对决之外,场内外球迷们的观赛行为也成为足球运动发展的推动力,不断促进职业比赛的发展。球迷既是体育产业该板块中的消费者,又是球场环境与球员表现的交互者,球迷观赛过程中的行为真切地表现出对球员或球队的热爱。近年来,中超联赛作为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经济蓬勃发展时期,学界对于中超联赛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从当前学者对于职业足球联赛的研究情况来分析,主要可以分为职业足球联赛发展改革、职业足球联赛经营模式、职业足球联赛品牌塑造、职业足球联赛转播版权和职业足球联赛球迷作用等五个方面,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在职业足球联赛球迷作用的研究中,学者主要集中在球迷在比赛过程中的行为研究。如石岩、马博[2]在球场观众助威行为的理论研究中提出,球场观众助威行为主要目的是为自己支持的运动员或运动队鼓舞士气,从而使其获得胜利。陈乐[3]认为具有文化素养的球迷能用体育的语言理解体育赛事,能教育并传播职业体育认同与观赛知识,他们以观众的动作与角色,展现不同个体对体育比赛的理解,以及作为资深球迷的自我表达的价值。朱肇营[4]在足球球迷正能量文化心理培育研究中提到,在球迷间营造健康积极的足球文化氛围,对打造理性、积极、正面支持的足球球迷队伍,全面提高中国足球竞技水平具有基础性的支持作用。总之,学者对于中超球迷的研究大多以观赛进行探究,但在球迷自身是否参与足球运动本身却鲜有问津。本研究以中超球迷是否参与足球运动为研究视角,深入剖析中超球迷在观看比赛和参与运动两个方面的实际表现,为群众足球的推广与普及提供参考意义。

1 研究方法

表1 访谈情况记录

代号职业性别年龄(岁)身份简介时长(min) A教师男42英语教师、忠实球迷、青年时多次参加比赛21 B中学生男16足球爱好者、励志成为职业球员23 C公务员女28忠实球迷、学生时代的拉拉队员30 D大学生男20足球爱好者、忠实球迷、对各球队信息了解甚多30 E企业主男42忠实球迷、多次随主队赴客场助威22 F白领女33受家人影响经常出现在职业、业余赛场的观众席25

运用参与式观察、深入访谈的研究方法对中超球迷的观赛行为和参与足球运动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在参与式观察中,笔者进入中超比赛现场,深入球迷之中,近距离观察球迷的观赛行为。在深入访谈中,通过便利取样的方式招募到资深中超球迷2位,然后又以滚雪球的方式招募4位中超球迷(如表1)。以当面访谈或电话访谈的形式,每位参与者的访谈时间大约为20-30分钟。访谈结束后将录音转化为文字稿,并请访谈者进行核对,使访谈内容更具有准确性。

2 中超球迷观赛行为的深度解析

根据球场观众助威表现形式的不同以及观众在观看体育比赛时的行为表现对观众助威行为方式进行分类,将观众助威口号和观众助威歌曲划分为言语类助威、将肢体类以及借助器械类分为动作类助威、旗帜类和条幅类分为标语类助威方式。随着智能手机以及网络直播、网络社交平台的兴起,还应该有社交媒体APP类的助威方式。笔者通过观察发现,球迷赛中观赛时的喜悦与愤怒,不仅可以通过这三类方式在现场得到释放与表达,还能与更多的球迷进行互动,共同为支持的球队或球员助威。为了更好地探究中超球迷的观赛行为,笔者将从动机、类别、特征三个方面全面分析中超球迷的观赛行为,充分掌握他们“爱看”的根本原因。

2.1 中超球迷观赛行为的动机

动机是人们经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激励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为,并导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心理过程和主观因素[5]。而中超球迷维持其助威行为主要是源于球迷对热衷球队的胜负和忠爱球星的竞技表现的期待,进而不断激励着球迷融入球场,以实际行为为球队呐喊助威。在现实生活中,中超球迷的观赛行为的现实背景来源于对比赛的情感抒发,但是深层次来看,球迷的助威行为来源于意识,触动这一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所在群体孕育出的动机[6]。在观赛过程中,对不同身份的球迷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观赛行为的真正动机。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球迷带着不同的动机参与到球迷群体之中,以自己的方式为球队、球员喝彩。随着我国职业足球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上述的兴趣型、偶像型、家乡型和体验型不能代表所有球迷的观赛动机,球迷在多元化的观赛动机中挥洒对足球运动的热爱。正如Funk等学者对女足球迷进来了研究,提出了10个方面的观赛动机:戏剧性事件、间接感受的成就感、球队的支持、球员的支持、足球的兴趣、民族自豪感、审美、令人振奋、社交活动及妇女运动的支持[7]。笔者结合现场观察和深入访谈对球迷观赛行为的动机进行分析,认为其他所有的动机首先要归结于对于足球运动的热爱,他们享受足球运动带给他们的视觉冲击,因此他们愿意来到现场进行观赛,并且能够在观赛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娱乐、社交等其他动机。

2.2 中超球迷观赛行为的类别

从观赛动机出发比过去单纯从观赛行为出发更能准确地预测球迷观赛中的行为[8]。走进中超比赛的观众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球迷对于足球运动的热爱。为了更加清晰地表现出球迷的观赛行为,笔者对球迷观赛行为进行类别划分。第一,声音类。在中超赛场,一浪高过一浪的歌声、呐喊声响彻体育场,整个体育场人声鼎沸。尤其是2020年中超复赛后的现场,球迷之间的互动更加激烈,如大连赛区的赛场中,主队球迷不光为主队摇旗呐喊,同时也喊出“欢迎广州恒大球迷”“欢迎广州富力球迷”等球迷之间互动的口号,共同期盼中超联赛日益繁荣。事实上,球迷观赛中的口号、歌曲还有很多,受到球迷组织的统一筹划。第二,标语横幅、旗帜及服装类。走进体育场,各类标语横幅遍布球场四周,有球迷的地方就有球迷的“心血”。如“中超七连霸,广州未赢够”“广州雄心,势不可挡”“申花冠军,蓝魔无敌”等等标语横幅,字字铿锵有力,将球迷内心深处的呐喊声以标语的形式展示出来,激励着球队稳步前行。从球迷的穿着来看,身穿球服已经习以为常,更多的创意服饰日渐出现在观众席。在球迷组织下穿着统一的文化衫,个人根据自己的喜欢进行搭配装饰,在助威过程既能强调统一,同时又能够突出个人的差异。有些球迷佩戴面具、有些球迷进行涂鸦,还有球迷配有头巾,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传递对中超联赛的支持。其三,身体动作类。在观众席经常可以看到球迷的庆祝动作,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都会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于精彩时刻的回应。比如在进球后球迷会双手握拳于胸前,也有进行鼓掌的,还有跳起庆祝的。这些最纯粹的身体动作代表着他们对于中超联赛的热爱。除了个人身体动作外,还有球迷组织统一规定的集体动作,如大家经常见到的“人浪”,既是对球队的鼓励,也是对赛场的渲染。也有像山东鲁能球迷还将徒手操纳入庆祝范畴,在鼓点、音乐的配合下统一进行庆祝。其四,网络互动类。随着无限流量、超大储存等通讯技术的进步,在体育赛场,任何携带手机的观众都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将比赛的短视频上传至社交媒体或直播平台[9]。事实上,这类活动在中超比赛的现场也很常见,因而成为当下比较流行的助威活动,能够与更多的球迷进行互动,让更多球迷加入助威行列。

总之,球迷在观赛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足以证明他们心中对于足球项目的热爱,无论是追随偶像,还是支持球队发展,中超联赛在球迷的关心和鼓励下茁壮成长,为球迷提供了更多观赛机会,让他们能够将自己对于足球的热爱表现出来。

3 中超球迷“不爱动”的原因

在中国社会现代化、城市化和科技化的进程中,承载着“身体锻炼”客观效用的被动体力活动正在迅速而全方位地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10]。体育活动作为主动体力活动成为当下维持身体健康的“良剂”,因此需要人们积极参与。球迷作为热爱运动项目的一部分群体,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助威队伍中,肯定也会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参与锻炼。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中超球迷对于足球十分热爱,他们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观看比赛,但却不经常参与足球运动。为了探究中超球迷为何呈现出“爱看不爱动”的原因,与各球迷进行深入访谈,希冀能够剖析出球迷“不爱动”的真正原因。

3.1 生活观念:身体活动日渐减少

生活中曾经不可缺少的身体活动为汽车、电梯、各类家电、手机、互联网所取代,人们不再为各种被动的身体活动所累,只须静静地坐着,便可工作、学习、出行、通讯、娱乐[11]。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的生活观念也渐渐地由“动”转“静”,因而导致身体活动日渐减少,当然也会降低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根据调查可知,虽然很多球迷都喜欢足球运动,也喜欢去现场为球队加油,但是自己却很少参与足球运动。

事实上,在科技水平不断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的身体技能也随着便利开始下降,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不需要“动”就可以从中获得需要,所以像大运动量的足球活动渐渐被人们所遗弃。

3.2 参与体系:足球运动场域不完善

依据场域理论,中国足球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文化、经济、社会场域以及传统习惯的影响,也不可能成为“世外桃源”,独立发展[12]。在大众足球运动的发展中同样受到场域的影响,使得大众参与无法融合足球运动体系。作为忠实的中超球迷,他们理应走在大众足球的第一线,但却因为足球运动场域的不完善没能经常参与足球运动。事实上,在中超球迷身上,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于足球项目的热爱,但却在足球参与中没能体现出来。

总之,当前的大众足球场域不完善,未能为大家提供一个稳定的踢球环境,无法满足各类人群对于足球运动的需求。从中超球迷的对于足球项目热爱的角度思考,他们追去赛场上激烈的对抗,而在我们实际的足球场域中无法为他们提供,甚至连“有场可踢”都无法保障,更别提其他配套资源的配置了。

3.3 角色互换:大众球员难有表现

在中超的赛场上,他们以球迷的身份为心爱的球队加油,他们只需要做好球迷应该做的事情,这相比参与足球运动要容易。球迷之所以能够持之以恒的为球队摇旗呐喊,源于他们能够在观赛过程中体会到足球的魅力。无论是胜利的喜悦,还是失败的难过,他们都能够与球队同在。但是在大众足球赛场,球迷身份需要发生转换,之前的助威方式需要变为足球技术,在这个转换中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与此同时,由于中超球迷经常观看高水平赛事,他们的脑海中都是一些精彩的技术动作,但无奈自己参与运动中无法展示,很难有体验感。

根据调查可知,中超球迷在观赛中能够获得身份认可,但是在球场上无法从中感受到足球带来的乐趣,因而渐渐对参与足球运动失去动力。

4 中超球迷参与足球运动的发展路径

新时代群众体育作为体育民生的核心和主体被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群众体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中超球迷对于足球项目的热爱来看,在我国人民的心中,体育还是具有一定的地位,现在正处于“爱看不爱动”的时期,也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积极推动落实群众体育改革,让更多人群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为体育强国健身贡献一份力。根据中超球迷“爱看不爱动”的情况,笔者结合当下的群众体育改革方向,并基于中超球迷对于参与足球运动的需求,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4.1 理念带动:构建“动起来”生活方式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理论基础[13]。而面对当前中超球迷“爱看不爱动”的现象,首先要以新理念推进大众身体活动的增加,改变因科技革命造成的身体活动的减少。首先,将“兴趣与健康”作为推进剂,在现有的足球兴趣基础上,让球迷将观赛身体活动日渐转向足球运动参与,通过足球运动来填补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活动减少。其次,将“协调、开放、共享”的理念融合大众足球发展中,将传统足球运动进行“简易化”改革,为更多人参与降低进入门槛,满足多元参与需求。最后,以“动起来”的生活方式为新潮,鼓励球迷与非球迷能够参与足球运动,将足球热爱的“爱看”转变为“爱踢”,构建良好的大众足球文化氛围。

4.2 体系优化:激活大众足球场域

针对当前的大众足球场域,笔者认为大众足球场域缺乏可持续参与的生态空间,无法持续为大众参与足球所服务。据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的参赛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不单单是与朋友踢场比赛,而是转为更加精细的足球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因此,对当前大众足球体系进行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多功能场地优化。在现有11人制、7人制、5人制场地基础上,继续扩大场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增添练习场地、娱乐场地等,让一些基础薄弱的人也能“有场可踢”;其二,依托场地引入社会组织管理运作。同球迷组织一样,大众参与足球活动也需要进行组织与管理,除了日常的足球锻炼外增添足球游戏、足球竞赛以及球员聚会,让大众融入其中;其三,提供大众球员的展示平台。为参与人群提供摄影、摄像服务,为参与者记录真实的足球体验,让他们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与大家共谈足球时刻。事实上,激活大众足球场域需要政府、组织和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为建设健康、绿色的大众足球场域奉献一份力量。

4.3 技能提高:促进球迷参与足球运动

群众体育追求的是“健身、休闲、娱乐”,实现强身健体、促进健康[14]。但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运动参与都需要一定的运动基础。而在中超球迷之中,很多球迷的足球基本技术薄弱,无法在绿茵场上携球奔跑,更无法融入日常的业余比赛之中,因而在球迷和球员的身份互换过程中出行阻碍,因此不愿意参与足球运动。笔者认为,在群众体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大众体育辅导在其中尤为关键,能够帮助大家建立正确的参与观念,还能拥有获得技能上提高,让更多的人能够在运动中感受到足球的魅力。质言之,大众足球发展与校园足球发展一样,都需要专业教师、教练员的参与,只有保证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足球技术,才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足球运动。

[1]毕天杨,冯雅男,王莉.“影响力经济”视域下中超联赛传播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1):110-117.

[2]石岩,马博.球场观众助威行为的理论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2,33(1):48-55.

[3]陈乐.球迷观赛文化素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12):173-176.

[4]朱肇营.迷狂下的追求与诉求:足球球迷正能量文化心理培育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2):71-75.

[5]西福曼,卡乃克.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6]史科,张振龙,王若光.群体狂欢:中国足球球迷文化透视[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7):24-30.

[7]Fund D.C,Mahony D.F,M. Hirakawa S. Development of Sport Inventory(SII):Implications for Measuring Unique Consumer Motives at Sporting Ev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arketing and Sponsorship,2001,3(3):291-316.

[8]钟丽萍.基于动机与行为特征的球迷分类及市场营销策略[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26(2):37-40.

[9]朱文英.手机用户直播体育赛事的侵权责任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4):453-459.

[10]任海.聚焦生活,重塑体育文化[J].体育科学,2019,39(4):3-11.

[11]任海.身体素养:一个统领当代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理念[J].体育科学,2018,38(3):3-11.

[12]李阳,张廷安.中国足球当前形势的场域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36(5):37-41.

[13]杨国庆.论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新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19(3):11-16.

[14]冯加付,郭修金.全运会改革“热”背后的“冷”思考:以增设群众组赛事为视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12):11-16.

“Watch Than Play”: Problems of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Participation of Chinese Super League Fans in Football

ZENG Ting, etal.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Hunan, China)

湖南省体育科学学会一般项目“湖南省中小学校园足球教学与竞赛体系化研究”(项目编号:2018XH049)。

曾婷(1996—),硕士生,研究方向:足球竞赛组织与管理。

猜你喜欢

观赛足球运动球迷
快乐足球
观赏性体育迷不文明观赛行为的发生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学生校园足球运动的有效开展模式探讨①
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足球运动的研究
世界杯
中国球迷
球迷俱乐部
本届世界杯现场观众第二多
超级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