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赏性体育迷不文明观赛行为的发生原因及对策分析

2021-11-22梁涛庄乾敏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0期
关键词:体育迷观赏性裁判员

梁涛 庄乾敏

(1.中国地质大学体育部 北京 100191;2.日照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日照 262300;3.五莲县第一中学 山东五莲 2623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观看体育比赛的形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而与之伴随的观赛行为对观赛者、参赛者、裁判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好的观赛行为不仅为观赛者带来精神享受、心理上的放松,并且为人们学习最新的技战术提供了路径,在观看地方队的比赛中,能使该地观赛者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与此同时,观众的赛场行为对运动员技战术的发挥也有着重要的影响[1],所营造的公平、祥和的氛围,为比赛的正常进行提供了条件。这也从群众体育维度促进了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在网络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获取比赛信息、线上观看比赛的途径更是灵活多样,进一步满足了人们观看体育赛事的需求,极大提高了体育参与的存在感、幸福感。与此同时,也扩大了不文明观赛行为的影响力。

不文明的观赛行为,不仅直接影响现场比赛的有序进行,而且也会随着电视媒体的转播展现在银幕上,造成恶劣的影响,使观众的观看效果大大降低。可见,观赏性体育迷不文明观赛行为对社会、网络环境、特殊群体及自身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那么分析观赏性体育迷的不文明观赛行为,研究不文明观赛行为的产生原因,提出可行性的应对策略,以减少不文明观赛行为的发生,对于促进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观赏性体育迷

观赏性体育迷指的是以满足自身的精神和娱乐需求而兴起和发展的一种有形体育商品和无形体育服务的集合为欣赏对象,享受和消费体育表演这一精神文化产品的个体或人群聚合体。主要是以观赏性体育竞赛、表演和节目的观众为主,这里面包含了现场体育观众、电视体育观众和网络视频等媒介观众,即间接参加体育的个体或群体[2]。

1.2 不文明观赛行为

不文明观赛行为是指在现场观赛的过程中,观赛者通过使用一些不文明语言、动作行为对比赛、赛事参与者造成一定的损害,甚至是威胁到相应人员身心安全的行为。

2 不文明观赛行为的分类

2.1 不文明观赛行为表现形式

不文明语言主要表现为,现场观赏性体育迷通过有针对性地利用醒目文字标语、横幅或者通过呐喊,以及网络空间的弹幕恶意评论、嘲讽等形式,表达内心不满。

不文明肢体行为主要为,现场观赏性体育迷通过扔掷物品、竖中指等特殊含义的手势或身体姿态、歧视甚至观赏性体育迷间斗殴的形式,所表现出的不文明观赛行为。

2.2 不文明观赛行为发生的时间

观赛前不文明观赛行为主要表现为发生在比赛之前的挑衅、讽刺、激怒等形式。

观赛中不文明观赛行为主要表现为发生在比赛进行过程中的谩骂、互黑等形式。

观赛后不文明观赛行为主要表现为发生在比赛结束后的谩骂甚至斗殴、冲突等形式。

3 问卷分析

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采用纸质问卷和“问卷星”两种发放方式,共回收问卷502份,其中女性占43.8%,男性占56.2%。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又有90人从未以任何形式观看过体育比赛,笔者将观看过体育比赛的412份问卷称为有效问卷。经过调查发现,在对不文明观赛行为的认知上,人们认为说脏话、摔扔东西、不合时宜的呐喊、恶意评论等都属于不文明观赛行为,而且83.9%的人认为不文明观赛行为肯定会产生不良影响,16.1%的人认为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也就是说人们对于不文明观赛行为的认知比较正确。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有效问卷中仍有42.9%的体育观赛者存在不文明观赛行为,其中男性占74.0%,也就是说男性更容易产生不文明观赛行为。有20.9%体育观赛者曾在青少年面前有过不文明观赛行为。在涉及面对他人的不文明观赛行为的态度上,64.1%的体育观赛者表示反感,而51.9%的体育观赛者会保持沉默。据此得出关于不文明观赛行为的认知与行动呈现矛盾状态,这为该研究提供了方向。

4 发生不文明观赛行为的原因

斯坦来·米尔格拉姆认为,“集群行为的出现更多时候是自发的、没有组织的,甚至是不可预测的,集群行为的出现依赖于参与者的互相刺激和互相帮助,是特定环境下人们行为意识的高度统一的结果。”观赏性体育迷发生不文明观赛行为的原因也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4.1 裁判员的不公平判罚或失误

裁判员的行为、能力高低,对竞技体育比赛的结果和过程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作用与影响,裁判员的不公平判罚或失误,往往会引发利益受损方观赛者极大的不满,在个别情绪失控个体的影响下,易引发大规模的语言甚至肢体冲突。

4.2 运动员的低水平表现

观赏性体育迷支持的运动员或运动队,比赛表现或者取得的比赛成绩达不到期望,特别是在资金投入大、社会关注程度高的运动项目上,会引起观赏性体育迷的不满。此外,因运动员比赛态度等原因而未能达到比赛预期结果时,更容易引起观赏性体育迷的强烈不满甚至抗议,从而导致较为严重的不文明观赛行为的发生。

4.3 竞争对手较为严重的犯规

比赛中一方运动员采取较为严重的犯规动作,如背后恶意铲球、恶意踩踏等动作,对被侵犯方造成较大伤害,影响比赛的正常进程,往往引起对方观赏性体育迷的不满。

4.4 发生违背体育伦理道德的行为

未能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及违反其他约定俗成的不成文规章。例如,足球运动中一方受伤,另一方继续进行比赛大举进攻,特别是当违背体育伦理道德的行为方受益得分时,球队矛盾易迅速激化和爆发,导致双方观赏性体育迷的不文明观赛行为的发生。

4.5 观众自身素质

观赏性体育迷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会多重刺激自身情绪,如果自身素质不高,即使知道自己的行为属于不文明观赛行为,还是会做出与认知相矛盾的行动。特别是在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时,易产生不文明观赛行为,其他周边观赏性体育迷若自身素质也不够高,易受其影响而产生不文明观赛行为。

4.6 历史遗留矛盾

随着运动俱乐部的发展,在逐年比赛的过程中,与某一球队产生矛盾甚至冲突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如果当时未能及时跟进妥善处理,往往造成球队间产生历史恩怨,在此后的比赛中,这种恩怨容易导致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情绪的爆发,同时随着在观赏性体育迷中的发酵,产生不文明观赛行为的概率会高于平常比赛。

5 不文明观赛行为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5.1 体现了不文明观赛行为发出者的不良素质

不文明观赛行为是发出者自身素质的体现,容易给他人留下不良印象,大多数情况下,不文明观赛行为发出者是在激动等情绪失控情况下,做出的不文明观赛行为,并不能代表其真实的内心及人格,影响他人对其看法和态度的真实判断,进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5.2 影响他人观看比赛的体验

无论是通过现场方式还是媒体方式观看比赛,不文明观赛行为发出者都会因为语言、行为、弹幕而影响他人,都会给他人造成不良的观赛体验。

5.3 危害儿童、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发展

不文明观赛行为对于儿童、青少年群体来说扮演了反面角色,提供了错误的示范。儿童、青少年体育爱好者群体心理发展尚不成熟,且具有较强的语言、行为模仿性,这些行为都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5.4 污染社会体育公共环境

不文明观赛行为会营造不良的观赛现场氛围,网络观赛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依托网络的及时性,不文明观赛行为会在瞬间传播到整个网络环境,恶化网络空间。

5.5 造成不良的国际影响

随着中超、CBA等联赛影响力的持续加大,在全球的关注度持续攀升,近年来我国多场顶级联赛在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转播,不文明观赛行为通过转播进入国外视野,势必有损我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

5.6 伤害地域间观赛者群体感情

经过多年的比赛交手,不同运动队之间难免产生矛盾隔阂,如中超联赛广州恒大、北京国安、山东鲁能等球队,因球队名称谐音及球队打法特点,被其他地区的观赏性体育迷起了一些不太和谐的“绰号”来调侃,甚至被不怀好意的观赏性体育迷恶意攻击,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地域间观赛者群体感情,甚至影响民族团结。

6 应对不文明观赛行为的策略

体育比赛和观看体育比赛都是有规矩的,赛场观众需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3]。不文明观赛行为的形成发展机制为:不文明观赛行为发出者—不文明观赛行为的传播—不文明观赛行为接收者(受影响者)。要正确、合理、有效地应对不文明观赛行为,从国家到个人应在该机制的各个环节采取措施,防范不文明观赛行为发生,遏制个体到群体间的传播,弱化对接收者的危害与影响。

6.1 在观赛者个人层面

观赛者需要提升自身素质,控制情绪,理解运动员在高强度运动状态下对技术运用合理性的选择,加强地域间文化沟通,理解裁判员在高度压力下和跑动中视线受干扰等因素形成的误判[4]。

6.2 在家庭教育层面

家庭是青少年儿童教育最主要的载体和场所,对孩子性格、心理和习惯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新一代观赏性体育迷的行为,进而影响新一代观赏性体育迷文化的形成。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在观看比赛过程中,父母应在语言、行为等方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及时纠正孩子的不文明趋向,尤其注意批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对孩子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影响,共同促进文明观赛行为的形成[5]。

6.3 在裁判员能力提升层面

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和各运动协会应进一步注重裁判员职业道德素质提升,加大对裁判员的理论教育与培训,提高对裁判员赛事临场判断的考核比重,加强裁判员临场研判和应变能力。同时,对涉及有失比赛公平的裁判施行更加严肃地追责问责,倒逼裁判员自觉学习、自我提升,保证判罚公正。解决裁判员在执裁过程中的思想问题,排除干扰,避免争议判罚及减少错判漏判,杜绝“主场哨”“偏哨”“黑哨”的发生,确保比赛公平公正;对裁判员分层次进行管理,分批进行强化训练,降低裁判员在执裁过程中的失误率,从制度和环境上减小裁判执裁的“弹性空间”,重塑裁判员威信[6]。

6.4 在媒体层面技术处理层面

一是体育赛事传媒软件开发运营商应在技术研发上进一步加强,在严格管控账号注册、言论发布等环节,对注册人的已发言论实行责任追踪制,对情节严重者实行禁言或注销账号处理。而对造成恶劣影响、谣言、舆情的,交付公安司法部门,及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7]。二是进一步提高转播技术,对现场不文明声音及时采取音量降低或迅速切换画面场景镜头的方式,尽最大可能减小对社会广大观众的影响和危害。三是进一步加强社交媒体群监督。微信群、QQ群是观赏性体育迷活动的重要联系载体,也是不文明观赛言论滋生和传播的敏感区,群主、管理员要对不文明观赛言论发出者及时跟进提醒,撤回其不当言论,对于提醒无效者或情节严重者做移出微信群处理。

6.5 在赛场管理层面

体育场馆管理者应进一步强化现场管控措施,建立不文明观赛行为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应急预案,加强秩序维护的物资、人员等保障,对“死忠”观赏性体育迷区等易出现不文明观赛行为的区域进行重点关注。对观赏性体育迷采取“提醒—警告—管制”的不文明观赛行为防治体系方式[8]。

6.6 在社会治理层面

在网络治理方面,进一步明确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各相关网站要加大对不文明言论的审核,并建立不文明观赛行为发出者的责任追究制度。制作突出主题且通俗易懂的公益广告,扩大人群中的知晓率,为广大观赏性体育迷建设正确的体育文化、观赏性体育迷文化指引和导向。

猜你喜欢

体育迷观赏性裁判员
广西乒乓球裁判员队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校足球裁判员临场执法的影响因素及调整对策
2019春节档观众满意度创同档期新高,《流浪地球》观赏性居历史调查影片第一位
为双奥之声叫好
媒介融合背景下体育迷的互动方式研究
体育迷身份认同的相关概念研究
足球总体改革背景下德阳市足球裁判员队伍发展研究
“天价片酬”与“明星烂片”缘何相伴而生
不给面子
Facebook发布实时体育平台目前仅支持橄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