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体育活动在丰顺县的现状研究①
——以“埔寨火龙”为例

2021-11-22黄旭佳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丰顺县火龙民俗

黄旭佳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部)休闲旅游系 广东深圳 518060)

民俗体育是指具有一定的传承性,由民众所创造并享用的体育活动。集体性、普遍性、传统性和生活化是民俗体育所具备的特点。民俗体育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智慧和审美价值观念,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和社会背景条件下,所体现的人民文化追求和生活方式。

民俗体育可以看作是民俗和体育两种文化的亚种[1]。民俗体育活动是我国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它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体现出我国历史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丰顺县是一个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交融之地,对丰顺县的民俗体育活动的研究有利于保护和发展中华民俗体育,有利于民俗体育的继承;也是对客潮文化交融的另一种解读方式。“埔寨火龙”这项远近闻名的民俗体育活动,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特殊的代表意义,并且在丰顺县当地有极大的影响力,所以对其所开展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的研究对象为丰顺县的民俗体育活动——“埔寨火龙”。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该文充分利用中国知网、百度文库等学术网络资源,以“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埔寨火龙”等关键词进行搜索。阅览当地的《丰顺县志》《龙泉撷英》等文献,根据采集到的资料为该文提供参考及理论支撑。

1.2.2 访谈法

对当地人民进行相关的访谈,还与火龙协会成员、“火龙”制作参与者、三友中学校长张世琳先生就“埔寨火龙”的发展和传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1.2.3 实地调查法

笔者到访了丰顺县文化局及丰顺县埔寨镇当地的村寨(埔南、埔北)和火龙广场进行实地考察,见证了“火龙”的表演及其制作过程。

1.2.4 逻辑分析法

通过所有采集的资料、访谈的内容等根据自己对民俗体育相关的了解,对有关概念进行全面深刻理解,逻辑分析和加工后进行判断。

2 “埔寨火龙”的由来

依据当地文献《丰顺县志》的记载可得:在乾隆六年时,“埔寨火龙”这项民俗体育活动就在丰顺县埔寨镇开始兴起。在每年的元宵佳节或是重大节事均会举办“埔寨火龙”的民俗体育活动,百姓祈祷在新春之际能够风调雨顺,百业兴隆,岁稔年丰。每当活动举行之时都会有成千上万的远方观众慕名而来,共同欣赏这盛况空前的民俗体育活动。

“埔寨火龙”已经屡次参与到国内的各种重大节事活动之中。2006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成立,全国范围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正式启动[2]。2008年6月,“埔寨火龙”被列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之中;同年11月,埔寨镇也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丰顺“埔寨火龙”的由来有两个传说。

传说一:在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有一个孙子,其名唤浊龙,他当时被指派到南粤的莲花山脉一带统治赤岭地区(正是现如今的埔寨地区)。但他却将这一地带搞得乌烟瘴气,经常鱼肉百姓,胡作非为。百姓苦不堪言,于是便状告老龙王。老龙王大公无私、体恤民情,赐小女清凤以龙剑,命她速速前往南粤莲花山脉斩杀浊龙。某日,清凤趁着浊龙醉酒之际将他砍成头、颈、身、尾四段,并带回了浊龙的头颅向父王禀告。而浊龙其余的三段就化为现在的揭西(颈部)、埔寨(躯干)、揭阳(尾部)。于是埔寨镇的先祖把这个耳口相传的民间传说化作“埔寨火龙”的民俗体育活动,以这样形式来闹元宵,世代相传。

传说二:古时候客家人集中居住的南粤莲花山脉赤岭(也即是现在的埔寨一带)发生了旱灾,百姓民不聊生,一年正月十五,东边天空中飞龙岩的方位,突然光芒万丈。而后飞出一条金色的火龙,霎时天空乌云密布,雷声轰鸣,大雨倾盆而至,持续了数日,干旱的大地日渐恢复生机,各种庄稼迅速长成,并且成长的速度惊人。百姓欣喜若狂,手舞足蹈,度过了一个难忘而欢悦的元宵佳节。此后,当地便天平地安,人寿年丰。埔寨镇的百姓坚信这是拜那火龙所赐的气运,于是在每年正月十五之际都要举行“火龙降世”的活动,在埔寨的各个村落中游巡以庆丰收,也是为了纪念那神圣火龙。这就是第二个“埔寨火龙”民俗由来的传说。

根据实地考察及对原丰顺县三友中学校长、丰顺县埔寨镇火龙研究会顾问——张世琳的访谈中可知,目前在外界传播较为广泛的是传说一(即是关于“恶龙”的传说),但当地学者更信奉传说二(即是关于“好龙”的传说),因为人们相信“龙”是代表神圣的,是吉祥的象征,这与“埔寨火龙”活动本身美好的愿景相对应。

3 “埔寨火龙”的现状

3.1 “埔寨火龙”的表演时间

传统“埔寨火龙”的演出时间为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夜晚,近些年都是在夜晚七点之时开始。在有重大节事之时“埔寨火龙”也偶有参与(时间不定)。

3.2 “埔寨火龙”的参与人群

参与“埔寨火龙”制作和演出的大都是埔寨镇以传承人张自进为代表的张氏人民(男性为主,制作多为年事较高的匠人,青壮年则多负责演出),观众来自五湖四海。

3.3 “埔寨火龙”的表演形式

“烧禹门”又被称作“鱼跃龙门”,灵感出自于历史民间故事——大禹治水。这“禹门”装配了各式各样的烟花炮竹,约有2丈之高,由中间一个正门和两旁的两个小门构成,宽约5丈。易见“禹门”两字显眼地被刻在匾额上,门旁还有贴着“龙腾凤舞歌盛世,鱼跃人欢乐升平”的门联。在“烧禹门”的时候,常常伴有“水族鱼群”嬉戏。

“烧烟架”也称“烧火树”。“烟架”高约3丈,共计设置11个不同层级且特色不一的烟火,可自下而上有序地进行燃放展示。

压轴登场的就是“火龙”了。在匠人自制的火炮放出三声彻天巨响过后,炮仗队和火把队率先出场,由奏乐队将“火龙”慢慢引出,围绕广场3周后,面向观众席点头致意,然后处在原地待命。此为“金龙出洞”仪式。

首先表演的是“烧禹门”,一般由有名望的长者或者是活动的嘉宾点燃“火老鼠”,“火老鼠”会径直地冲向“禹门”的方向而去,称为“老鼠游梁”。顷刻间“鱼跃龙门”的壮丽景观便显现出来。可谓是瞬息万变,此景未了,紧接着又一只“火老鼠”奔向“火树”而去,自下而上地点燃安置在不同层次的烟火炮竹。转瞬间,“对联迎春”“蜈蚣喷火”“金鲤产子”“菊花盛开”“军舰护海”“珠灯璀璨”“箭闹天宫”“雪花盖顶”等奇景不断涌现,正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紧接着,铳炮声催阵;压轴节目“烧火龙”表演开始,约有20位无任何防护赤膊上阵的勇猛壮汉,手擎“火龙”,前方有人手举绣球,在绣球的“逗引”之下,“火龙”在广场上翩翩起舞,“火龙”的眼睛闪闪发光。在火龙的两边有赤膊上阵的青年挥舞火把,以助龙威。“鳌鱼”“龙虾”等众多海类都伴随其右,争先恐后,场面热烈非凡。刹那,从“火龙”的口中吐出一串一串的金珠,身上散发着璀璨的光芒。霎时,火光四射,“火龙”在一片火海之中翱翔奔腾,漫天飞舞,现场沸沸扬扬,气势恢弘。可听到礼炮和观众的欢呼,声音此起彼伏,震耳欲聋。这时“火龙”的势头高涨,到达了最高峰。

据南方日报对当代传承人张自进的采访中可得知,现如今的“埔寨火龙”相较以前在表演形式上有很大的差别。较为遗憾的是有许多民间技艺并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比如在早年“火龙”出场之前,都会有“埔寨纸花”游行表演。村民拿着自家制作的纸花绕场一周,比赛谁的纸花做得更加出色。“埔寨纸花”,追溯其历史也有200余年。但由于纸花制作的技艺已经鲜有人知晓,故此现在“火龙”的登场也就少了这项民间艺术的预热。此外,伴随着“火龙”现世的配乐也有所不同,据张自进先生称:以前的奏乐是赛花鼓,虽然乐谱被完整的保留下来,但当地已经无人可以演奏。尽管非常可惜少了这些令人惊艳的民间表演,但如今的“埔寨火龙”活动依然特别精彩,现代力量也为“火龙”的腾飞而助力。

3.4 “埔寨火龙”的制作与规模

最开始“火龙”的骨架是用稻草和竹条结扎而成,然后贴上白纸,再用单色简单勾绘。然后用硫磺、木炭、硝等原料制成烟花和火药组装成土火箭“高龙”“吐珠”和“转花”,还有“大犁”等配件,最后全部拼接组装成“火龙”。

虽然早期火龙活动的花样环节较多,但单纯从“火龙”的制作过程上来看还是比较简陋的。当时的“火龙”尺寸较小,并且由于是自制火药,燃放的时候烟雾很多,不仅不环保,而且极度不安全。

“埔寨火龙”经过200多年的传承,制作的工艺技术经过不断改进,现如今的“火龙”较以往已经有很大的进步,精致华丽。匠人先用竹篾编成龙躯,再一步一步仔细打磨,用棉纱纸等糊上其表面后,再使用各类鲜艳的颜色精心描绘和点缀,惟妙惟俏。龙眼处还装配能够闪闪发光的电珠,有画龙点睛之意。“埔寨火龙”至多由15段构成,全长可达40m。“火龙”上装配着各式各样主要由东莞购进的现代烟花和火药。“火龙”降世时,不仅伴随着惊艳的烟火,还能做出各种不同的动作,可以张口喷火甚至是躬身和摆尾,活灵活现。因为现代成品烟花的质量都能得到保障,所以要环保得多,也更加安全。

3.5 “埔寨火龙”的传承

“埔寨火龙”传承的历史已经有200多年,中间曾中断了十几年,在1979年元宵节的时候恢复活动,期间制作师傅青黄不接。埔寨火龙协会的成立,对于“火龙”的保护及传承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2018年,张自进先生被列为“埔寨火龙”的第三代传承人。埔寨火龙强调宗族关系,所以目前仍然是以父子和宗室传承作为主要方式。如今已培养出年轻一代制龙师傅,在埔寨镇各个村落皆有习得制作火龙工艺的人,制“火龙”的技艺已经被很好的传承下来,并有发扬光大之势。所以“埔寨火龙”的传承暂时还构不成问题。第一代传承人张世钻先生,为“埔寨火龙”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不懈努力。擅长组织“火龙”活动,受邀带队到广州、深圳、珠海等多地表演,近几年“埔寨火龙”到达了台湾。

4 “埔寨火龙”发展所存在问题

4.1 “埔寨火龙”活动的安全问题

现在主要的安全问题就是慕名前来的观众人数庞大,表演内场有越来越多摄影爱好者带着“长枪短炮”与龙共舞,极不安全。“埔寨火龙”活动现场的入场通道狭小,入场和散场均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为防止人员踩踏,每年梅州市调大量武警协助把持出入秩序,埔寨镇政府工作人员全部分布在各路口维持秩序,从当天下午一直到夜晚散场。为加强交通管理,当天下午,途经埔寨镇的省道224线,已实行交通管制。距火龙广场5km处还利用当地工业园增设停车场,供给远方而来的观众停车,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隐藏的安全风险。

4.2 “埔寨火龙”的发展经费问题

虽然“火龙”活动给丰顺县当地的旅游带来了新鲜活力,但对于“火龙”本身却无什么收益。“火龙”运动的运营还是以民间自发为主,属于地方群众性民俗体育活动,财力、物力方面受不稳定因素影响较大。另外,现在受疫情影响,对“埔寨火龙”的发展和传承也是极其不利的。

5 结论与建议

客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着各种困境[3]。“埔寨火龙”这一项民俗体育活动可以说是丰顺县的一张名片,扎根在丰顺县人民的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力,是丰顺地区精神文明的一大重要表现形式。现在的“火龙”活动虽然少了很多花样的表演形式,但在“火龙”的制作上却大为精进,栩栩如生,好似真龙一般,这也要得益于科技的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火龙”在制作技术上的创新很大程度上地提升了“火龙”的表现张力,这是值得推崇的。但要避免一味崇尚表现张力,进行劣性的创新,哗众取宠,而使得其本身的内容内涵扭曲。埔寨人民至今都坚持赤膊上阵抬起100多斤的龙身,丝毫不畏火花在身上烫出血泡,是埔寨人民勇敢的精神特质体现。这样宝贵的民俗体育活动应当更加珍视,政府相关部门加以协助,并将其不断地传承、发扬下去。

“火龙”名声在外,也引来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安全方面是一大隐患。政府部门应当加大重视,注意防范,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宣传,加强修缮基础安全设施建设;增派人手协调,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加强活动过程中的管理力度,以应对逐年递增前来观赏的大量人流。

我国有许多民俗体育都经历了由民间组织到商业化的过程,这样一来既能把民俗体育活动推向更高一层的平台,也能吸引更多的资源投注到这项民俗体育活动的保护和传承中来。“埔寨火龙”也应当探寻产业化的发展途径,“体育+旅游”的形式也是当前的一大热门,民俗体育活动与旅游业相辅相成,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良性发展,也有利于保护“埔寨火龙”独特性和多样性,能够让“火龙”持续有力地输出,更可以高效地为当地带来诸多的经济利益。

猜你喜欢

丰顺县火龙民俗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烧火龙”
民俗中的“牛”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侨思小学作品集
小火龙
漫画民俗
丰顺县种植火龙果的农业气候条件分析
再见了,小火龙
庆贺新年
广东丰顺县水果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