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的思维在“猜想”中闪光

2021-11-21欧阳红

读与写 2021年1期
关键词:猜想周长绳子

欧阳红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孤岛第一小学 山东 东营 257231)

数学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数学思维。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数学发现都是经过合理猜想这一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例如,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猜想可以营造学习氛围,激起学生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

1.“猜想”使新课引人入胜

在众多引入新课的方法中,“猜想引入”以它独有的魅力,能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地。如在“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中,我们以前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时用的是数格子的方法,那么现在老师手中有两张纸一个是两个格子,一个有四个格子并把纸藏在身后,让学生猜一猜两张纸哪一张纸的面积大呢?让学生猜想。这样通过猜想,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要成功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就必须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并进一步勾勒出知识的轮廓,从整体上了解所学的内容,启动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其思维处于亢奋状态。并成功地引入新课。

2.在新知学习中“猜想”能开拓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加入“猜想”这一催化剂,可以促进学生多角度思维,加快大脑中表象形成的速度,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得出结论。如在圆的周长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圆、一根绳子、一把米尺、一个圆规。问“要研究圆的周长,你想提出什么样的方法?”学生经过观察、思索、动手操作,提出猜想:“用绳子量出圆的周长,再量绳子长度行吗?”“把圆直接放在直尺上滚动,量出圆的周长行吗?”“对于这个圆,用绳子量出它的两个直径的长度,试一试能否还围成这个圆。不行,再量出三、四个直径的长度,看可不可以围成这个圆。猜想:圆的周长是不是三、四个直径的长度?”显然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猜想。教师追问:“为什么你要提出这样的猜想?”学生回答:“用圆规画圆,半径越长,圆就越大,也就是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所以,用直径求圆的周长,既准确,又省力。”由此可见,通过学生一系列的自主猜想,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加快了知识形成的进程。

3.“猜想”在新知巩固中的运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疏通学生潜能涌动的通道,以求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猜想,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的最佳环节之一——知识巩固阶段,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数学信息(概念、性质),并对之进行移动和重组,开拓新思路,从而获得突破性的结论。如我经常设计一些活泼的情境题、开放题,引导学生猜想,有这样一道题:“学校围墙外面是大片草地,一只羊拴在桩上,绳净长5米,这只羊可在多大面积吃到草?”学生们动手寻找答案,很快学生提出猜想:“要求这只羊可在多大面积吃到草,就是求以绳长5米为半径的圆的面积。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位学生提出的猜想更为新颖别致、别出心裁。他说:“羊吃草有无数种情况。”并画出了一组图形,这种由图形表达的结论充分展示了学生无法估量的创造潜能。对他猜想的构思、生成过程及其所经历的体验也只可意会,无法言传。

由此可见,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地利用“猜想”,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主思考空间激发了学生思想的内驱力,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思维在“猜想”中闪光,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猜想周长绳子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圆的周长
周长与面积
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吗
寻宝藏
解开你身上的绳子
培养数学意识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
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
取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