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2021-11-20袁宁宁

红豆教育 2021年18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袁宁宁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多样的形式在班级中呈现出这一类文章的特点,从而鼓励初中生主动去探索其中存在的美好品质。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课堂教学

引言: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曾要求学生能够品鉴诗词,明确其中表达的含义,同时要能够理解不同文章之间蕴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能够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和思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文化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

(一)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要使用有趣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知识以及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不再只是单纯地学习在语文教材中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而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对社会责任进行承担的一个过程。

(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具有传统教育意义的素材,教师在教学开展中要对这些传统文化素材进行深入地挖掘,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体会到传统美德,通过传统文化素材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素养,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

(三)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理解能力。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各种各样励志、爱国、尊老爱幼、自强不息等教育意义的故事,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神话故事,初中语文教材还涉及很多文言文、诗词歌赋等,这些素材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习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但是不能只是一味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不能只把考试涉及的内容作为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和对事物充满好奇的性格,来设计课堂导向,营造语文课堂的活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初中语文教材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体会和感悟文章的内涵,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文章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例如,在《背影》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作者朴实的语言,体会父亲对儿子无私的爱,体会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进而让学生回味父母对自己的爱,让学生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教师在讲解《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从武陵人奇遇的角度出发,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在课堂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这篇文言文进行翻译,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文章的关键细节,然后再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教学中,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通过提问:“为什么桃花源的人在了解武陵人的信息以后热情的款待了他们?”自然地引出了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明白热情好客,让客人宾至如归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

(二)在合作探究中突出传统文化内涵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但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科学的分组和分工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在划分小组时,除了尊重学生个人分组意愿之外,还应考虑到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性,教师应当以3~5人为单位为学生划分小组,确保小组内部有一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明确划分小组之后,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展开探讨,在互动中帮助学生强化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小组整体的表现进行点评,从而有效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热情。

举个例子,在讲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谈谈“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式,初中生该如何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见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探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故事,无论是企业的倒闭还是国家的兴衰都与这一观点相关,在此基础上,学生也要谈谈作为初中生该如何做,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在互动讨论的过程中,不同学生对这一观点的理解不同,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意见作为小组探究的成果,到课堂上与其他小组分享。在学习儒学经典《孟子》的节选片段时,学生能够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互动探究中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

(三)组织课外阅读活动,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积累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重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同时也要强调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作用。为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为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中掌握更全面的传统文化知识,以课本知识为基础拓展延伸至其他的材料。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初中语文课本中体现的传统文化知识,教材中许多文章都是由经典文学作品节选而来的,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成长需求推荐学生阅读经典国学作品。

结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采用较为生动的方式向同学传递古诗文中蕴藏的传统文化,这些内容需要在思想的形成中逐渐发展。在初中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通过不同类型文体的引导,帮助他们找到最真实的自己,由此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志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统编教材课后習题中的呈现[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20(11):49-51.

[2]韩秋华,李春波.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1):111-112.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