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

2021-11-18刘堂卿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8期
关键词:高三语文文言文

刘堂卿

摘要:本文将立足于高三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从“深化重点字词解析”“注重典型句式翻译”“体会作品深层情感”三个方面出发,对如何深化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文言文;高三语文;教学实操;多彩课堂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8-342

前言

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瑰宝,同样是语文教学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深化学生素养,促进学生文言文能力提升是教育教学的一大难点。高三面临着繁重的学习压力,在实践教育的过程之中,任课教师应当构建文言文专题教学,从重点字词出发,进行针对性解析,助力学生掌握,实词虚词等重点部分。此外,任课教师还要着重解析重点语句,从特殊句式入手,指导学生学会独立翻译。最后,还需联动情感,拓展背景进行针对性解析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做到层层剥离,在不增加高三学习压力的同时,实现深度教学。

一、深化重点字词解析

因古与今的表达方式不同,在文章表达中的意思也有重大差别,这也是影响许多高三学生逃避文言文的根源。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契合高考大纲,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或用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浅显古文的能力,以此带动学生学习素养。以《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教学为例,通过学情调查可以发现学生之间差距巨大,有些学生已经能够达到熟练背诵的效果,而有些学生却一知半解对于文章大体含义都知之甚少。此时任课教师进行分层次进行课堂教学,对于学习素养欠佳的学生,任课教师应当讲究夯实基础,掌握若、说、辞、鄙、微、之六个文言词的用法,并且能够对应在文中,进行自主翻译。对于学习素养较强的学生,任课教师可以预留下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总结重点字词,具体如下:

(1)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句末语气词)

(2)古今异义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把…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3)重要虚词

“而”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虚词用法: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这样一来,不同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深度反思,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确保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会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直到能够举一反三。

二、注重典型句式翻译

句式是文言文学习的一大难点,不同的表述方式侧重点不同,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任课教师需寻找具有代表性的句式进行完善的教学支架搭建,为学生做好表率作用,助力学生在拿到一篇全新的文言文作品时也能独立阅读,汲取知识的力量。以《鸿门宴》一文教学为例,任课教师进行特殊句式总结,可以从简单做起,逐步深化教学难度,如“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这就是典型的判断句,在本文中用“……也”表示判断的句子有:此天子气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用“……者,……也”表示判断的句子有: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那么这类句子在翻译的过程之中就要突出判断疑问的语气。在学生掌握基础之后,难度逐渐升级,如状语后置句“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在这类句子的翻译之中,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翻译时则突出在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学生不仅仅能够全面理解文言文句式特点,对于夯实学生基础同样具有重要帮助。

三、体会作品深层情感

“人情练达即文章”文言文作为作者传递情感的一种工具,都凝聚着作者自身感悟,是就某件事情而言写下的自己人生感悟。往往蕴含着作者不同的情感思维,因此,在文言文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应当逐步渗透相关背景,因此在文言文深度教学过程之中,应当逐渐关联个人背景与时代背景。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教学为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此时任课教师可以结合背景来看,文章创作之际,正是战国时期,国家与国家之间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正是这样的时代环境,才催生了儒家学派的仁爱思想,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體现。在以教学过程之中,真正实现以文章为起点,带动学生全面学习的品位古文学习的美感,体会传统文化的浓厚魅力,对于培养学生思辨才能与探究能力具有重要帮助。

结束语

文言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加日常的阅读量,提升文言文实践教育的语感。除此之外还需要语文教师精心设计教案,以保证学生高效吸收课堂教学知识,还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笔者将时刻关注“高三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这一重要课题,立足日常教学,丰富教案设计,旨在为语文事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吴荣永.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中学古文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005(40):88-89.

[2].李新平.返璞归真,蒙以养正——高中文言文教学谈[J].上海教育科研2018.008(09):89-91.

猜你喜欢

高三语文文言文
雏燕
文言文阅读专练
浅谈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有效方法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浅析高三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高效讲评高三语文试卷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方策探究
高三语文复习课听课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