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疗法在老年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2021-11-18黄大鹏陈克华

光明中医 2021年20期
关键词:后遗症中风穴位

黄大鹏 唐 颖 陈克华

中风是由于大脑血液循环出现障碍,主要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謇不语、口舌歪斜等为临床特征,且具有病情进展快、致死率高等特点,若发病后病情未及时控制可继发后遗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亦可危及其生命[1]。据统计,近年随着人们生活、饮食、运动习惯的变化,人口老年化病情的加重,中风发生率持续升高,既往多选择西药进行溶栓、抗凝、降脂等治疗,但其整体疗效不理想,大部分患者神经功能无法恢复,鉴于此需寻求新的治疗方案。近些年,随着中医理论在临床的应用,中医针刺、中药汤剂等中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明确中医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价值,本研究以常规治疗为对照,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老年中风后遗症患者76例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76例老年中风后遗症患者,按1∶1比例分为2组。观察组38例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均值(65.28±3.12)岁;病程均值(6.31±2.11)年。对照组38例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均值(65.31±3.24)岁,病程均值(6.34±2.12)年。2组基线资料统计,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经颅脑MRI或CT检查确诊者;②明确出血病灶者;③起病急,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状者;④自愿进入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⑤无听力障碍者;⑥临床资料齐全者;⑦无感染性疾病者[2]。排除标准:①老年痴呆者;②精神及心理疾病者;③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者;④意识丧失者;⑤梗死者;⑥无其他系统疾病者;⑦合并恶性肿瘤者[3]。

1.3 方法对照组选用常规治疗方案,指导其卧床休息,控制血压、血糖,指导其按0.1 g/次,1次/d剂量口服阿司匹林(J20130078,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治疗;其次根据患者病情控制情况,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包括协助患者选择正确体位,指导其展开翻身练习,并展开床边被动活动,在训练同时对肌群进行拍打、按摩,帮助其展开适应训练;针对存在吞咽功能障碍者,采用面、舌肌刺激,并指导其进行吞咽及咀嚼练习,鼓励其及早发声。根据其康复训练情况,协助其及早进行离床活动,包括站立、行走等,同时强化其日常活动训练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针刺治疗,30 min/次,1次/d,首先手法行针10 min而后连接电针,采用断续波治疗,持续治疗4周。针刺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具体如下:①半身不遂者选择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等穴位;②口眼歪斜者选择地仓、颊车、合谷、内庭、承泣、阳关、攒竹、昆仑等穴位;③中风闭证者选择人中、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等穴位;④中风脱证者选择关元、神阙穴;⑤中风不语者选择金津、玉液放血,针刺内关、通里、廉泉、三阴交等穴位。

1.4 观察指标①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判定临床疗效,判断标准:生活可自理、可独立行走(显效);生活基本自理、可拄杖行走(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无效)。②临床指标:日常生活能力(参考ADL量表评价)、认知能力(参考LOTCA量表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参考NIHSS量表评价)。③参考Brunnstrom量表对患者上肢、下肢、手功能进行评价,每项1~6分,得分越高运动能力恢复越好。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经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NIHSS评分、LOTCA评分比较经对比,治疗前2组3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98.25±1.64)分、LOTCA评分(94.88±2.91)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6.81±1.72)分,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NIHSS评分、LOTCA评分比较 (例,

2.3 2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比较经对比,治疗前2组3项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手功能(4.61±0.84)分、上肢(4.56±1.02)分、下肢(4.24±1.04)分评分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例,

3 讨论

中医将脑卒中纳入“中风”范畴,认为该病是风、火、痰、瘀、虚五大病因杂合而致,日常生活中过度劳累、嗜酒、饮食不节等均为该病诱因,当机体在上述因素作用下出现气血逆乱、阴阳失调等症状,便会上冲犯脑,引起中风。中医将中风细分为中经络、中脏腑,其中中经络者病情较轻,而中脏腑者病情较严重,且后者会改变患者认知及神志,为降低该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需尽早采取综合方案治疗[4]。

据统计,中风发病率、复发率较高,还具有极高病死率、致残率,因此在患者入院后需及早展开系统治疗,西药虽可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但对降低疾病复发率无理想价值,且长期使用西药会影响用药安全,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故目前临床推荐西药联合康复训练,以期通过循序渐进康复训练促进患者认知、神经功能恢复,且查阅资料发现该治疗方案可行性较高,故本研究以此为对照,以期寻求更有效治疗方案[5]。

经对比,观察组临床疗效(95.24%)优于对照组(78.57%),ADL评分(98.25±1.64)分、LOTCA评分(94.88±2.91)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6.81±1.72)分,低于对照组,由此证实中医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在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症状中极具优势,亦可缓解疾病所致的认知、神经障碍,分析:中医针刺遵循活血化瘀原则,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选择相应穴位展开针刺治疗,具有操作便捷、疗效显著等优势,中医认为中风是“体内阴阳失衡、气血不和、外邪入侵”导致的经络不通、气血瘀积,选用针刺疗法可刺激相应穴位,达到活血祛瘀、通经活络的目的,究其原因是针刺治疗可直接刺激神经系统,不仅可加速血液循环速度,亦可促进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恢复。再者中医治疗遵循辨证施治的理念,由医师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针刺穴位,例如中风脱证者可刺激关元、神阙,究其原因是关元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的位置,通过针刺可达到培元固本、补益下焦,而中风患者存在元气亏损情况,因此可选择该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神阙属于任脉穴,作为元神之门户,针刺具有回阳救逆、开窍苏厥功效,中风患者存在阴阳失衡情况,因此可选择该穴位进行治疗,但中医针刺治疗起效相对缓慢,将其与常规治疗联合通过中西医结合既可提高病情控制效果,亦可缩短起效时间。

经对比,观察组手功能(4.61±0.84)分、上肢(4.56±1.02)分、下肢(4.24±1.04)分评分高于对照组。由此证实中医针刺联合常规治疗患者肢体功能逐渐恢复,分析:研究发现中风后1~3个月内神经功能具有一定修复能力,因此中医针刺治疗时机选择极为重要,建议在患病后及早进行针刺治疗,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肢体功能;其次相关人员需具备极高的专业能力,不仅要准确定位相关穴位,还需熟练掌握针刺手法,提高治疗有效性,确保经过治疗患者脑部血供得到恢复,局部缺血症状得到改善,同时配合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促进肢体各功能恢复。

再者研究发现,患者依从性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展开中医针刺治疗前,医师需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工作,详细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中风后遗症发生原因、治疗方案、预后效果及各治疗方案优劣势;其次告知患者心理状态、依从性对预后效果影响,使其在治疗中遵照医嘱,加强对自我行为、情绪的管控,且在治疗前需详细告知患者操作流程,使其对针刺治疗有基础的了解,并以积极的状态配合,避免因过度恐惧、焦虑影响治疗效果[6]。

综上,中医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在老年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既可改善其运动能力、认知能力,亦可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借鉴。但基于本研究方案设计较为简单,纳入样本数量有限,未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进行具体分析,仅能证实中医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可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鉴于此,后期需优化研究设计方案,通过多指标、多数据对比,为临床治疗中风后遗症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后遗症中风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春天的“后遗症”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