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中医体质类型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

2021-11-18安义楠董小康

光明中医 2021年20期
关键词:气郁质湿质脂肪肝

安义楠 董小康

国家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提高老年人健康生活质量是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每年1次的免费体检及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濮阳市华龙区作为河南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行试点,服务内容逐步成熟,居民获得感逐年提高。近年来,在体检过程中,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病率较高,NAFLD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病例综合征[1],NAFL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医学界普遍认可的“二次打击”学说已成为阐明该发病机制的主要理论[2],在治疗方面缺少疗效可靠的西药[3],所以,寻找有效的中医药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少阳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中医学体质理论最早诞生于《黄帝内经》,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体质的个体差异。古代医家通过临床经验的积累,发现不同的人对疾病的易感性及病后的恢复能力均不相同,总结认为是体质不同[4]。王琦教授又提出了体质九分法,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广为推崇和认可。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究老年人的中医体质分型与NAFLD患者的相关性,探究发现NAFLD患者的高危中医体质分型,从而对前来体检的老年人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达到三级预防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参加濮阳市三院黄河路中心健康体检的65岁以上老人,共计可信数据3272例:其中NAFLD患者1326例,非患者1946例。

1.2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包括:①为前来体检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询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②固定医务人员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计算BMI;③中医体质辨识问诊及结果判定由5名固定全科医师负责;④超声检查由2名专业的临床医生使用东芝SSA-550A超声仪完成肝胆超声诊断工作。

1.3 诊断标准依据《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5]中NAFLD的临床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①获得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愿意配合调查;②年龄满65周岁以上且于华龙区居住半年以上者;③完成主要观察指标;④NAFLD符合诊断标准;⑤准确完成调查问卷。

1.5 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等疾病,病情严重者。

1.6 研究方法

1.6.1 调查方法对前来体检且纳入调查标准的老年人,采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编制出的中医体质量表[6]进行问卷调查。

1.6.2 判定标准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7],体质分为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平和质九种。不同体质判定标准如下。①平和质判定法:平和质转化分≥60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30分,判定为“是”;平和质转化分≥60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40分,判定为“基本是”;不满足上述条件者判定为“否”。②偏颇体质判定法:转化分≥40分,判定为“是”;转化分为30~39分,判定为“倾向是”;转化分<30分者判定为“否”。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体质为偏颇体质,8种分得分最高者为此人的偏颇体质。

1.6.3 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数据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与统计分析。连续变量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分类变量使用频数(n)和百分比(%)描述;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联。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AFLD患者与非患者的中医体质及基本人口学特征描述统计本研究纳入研究对象3272例,其中男性1430例,占比43.7%。女性有1842例,占比56.3%。在3272例调查对象中有1326例研究对象患有NAFLD,其中男性有470例,女性有856例。与未患NAFLD的研究对象相比、患有NAFLD者女性占比大、年龄较小、BMI较高。NAFLD患者中痰湿质(61.8%)、阴虚质(10.7%)、阳虚质(10.5%)气郁质(4.6%)较为常见,非患者中痰湿质(30.8%)、阳虚质(21.6%)、阴虚质(15.8%)、平和质(13.4%)较为常见(P<0.001)。NAFLD患者与非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即患者与非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有区别。见表1。3272例调查对象中,NAFLD患者与非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在患者与非患者中,确实存在性别差异;NAFLD患者平均年龄为71.01岁,非患者为72.5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患者与非患者年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NAFLD患者与非患者BMI值进行分析,患者BMI均值为27.51 kg/m2,非患者均值为24.29 kg/m2,患者与非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NAFLD患者的BMI大于非患者。见表1。

表1 NAFLD患者与非患者的中医体质及基本人口学特征分布情况 (例,

2.2 不同中医体质NAFLD患病率分析3272例调查对象中不同中医体质分型NAFLD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痰湿质患病率(57.8%)明显高于其他体质分型。见表2。

表2 不同中医体质人群的脂肪肝患病率

2.3 NAFLD患病风险高低分析分析3272例调查对象,女性患病风险明显高于男性(OR=2.22, 95% CI=1.90~2.60,P<0.01);以年龄为研究变量,年龄每增长1岁,患病风险明显降低(OR=0.95, 95% CI=0.94~0.97,P<0.01),为NAFLD患病的保护效应。控制性别和年龄两因素的影响后,痰湿质患病风险明显高于平和质(OR=4.54, 95% CI=3.46~5.96,P<0.01);气郁质患病风险也高于平和质(OR=1.67, 95% CI=1.11~2.50,P<0.01),但患病风险低于痰湿质。

表3 脂肪肝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在濮阳市华龙区老年人中,女性人群相对于男性人群罹患NAFLD的风险更高,女性患NAFLD的风险是男性的2.22倍,这与何秀玲等[8]的研究结果相同;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高患病风险有下降趋势,霍娟[9]也在社区老年人体检脂肪肝患病率和危险因素分析中得出过相似结论,认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年龄与患病呈负相关;BMI与患病风险也呈现正相关,这与很多人得出的结论相似如苏比努尔·阿力甫[10]等。

在体质分型上,很多人都普遍认为痰湿质为NAFLD的高危体质,如王慧英等[11],但在除痰湿质外的其他体质对患病分析案的影响程度上各不相同,这可能与各地区人群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不同有关,本研究中控制了年龄、性别混杂因素的影响后,痰湿质、气郁质患病风险高于其他体质,他们分别是平和质患病风险的4.54、1.67倍。

痰湿体质是由于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体内形成的一种偏颇体质《丹溪怡法心要》中云“肥白人多痰湿”,因此肥胖多为痰湿一种外在表观,而痰湿若聚于肝则多发为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主要病机是痰湿内蕴,因此体质多表现为黏滞重浊,且多数患者体质量超重[12]。气郁质则是由于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一种体质状态,痰饮虽为病理产物,一旦形成反过来有可能又可阻滞气血的运行,导致气滞痰凝血瘀的病理状态[13]。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历来强调“治未病”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中医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体征[14]。中医体质取决于先天而影响于后天,所以在临床上发现高危体质后,要给预期足够的重视。中医认为饮食不节、过时膏粱厚味,或忧思郁结、情志失调,或安逸过度、药物作用,年老体衰及他病迁延等均可导致NAFLD的发生[15]。对于前来就诊的人群,通过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明确体质分型后,对于高危体质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通过饮食、运动、药物、情志干预调节,通过调节体质最大程度降低患病风险,达到 “治未病”的目的。

猜你喜欢

气郁质湿质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体质及其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代谢综合征痰湿质研究进展*
药线点灸治疗气郁质型功能性胃肠病30例
中医体质护理对气郁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