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针刺康复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1-11-18关晓宁

光明中医 2021年20期
关键词:偏瘫针刺神经功能

关晓宁

脑梗死属于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类型之一,导致其发生的原因为脑部功能受到损伤、脑部血流存在一定程度障碍等,其特点在于高发病率、高病死率以及高致残率等,如果患者不能及时得到科学合理的救治,则极易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1]。近几年来,伴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渐完善,脑卒中治疗水平也愈发向成熟化发展,但是在接受抢救治疗期间,大多数幸存的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言语功能丧失、肢体偏瘫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多种严重不良症状,进而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影响[2]。当前临床上多通过针刺康复治疗等方式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控制,能使神经刺激效果进一步增强,并促进患者运动及神经功能有效改善[3]。本研究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早期针刺康复治疗对其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鞍山市长大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65~86岁,平均年龄(73.6±1.5)岁;病程9~23 d,平均病程(14.2±1.3)d。研究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66~85岁,平均年龄(73.5±1.6)岁;病程10~22 d,平均病程(14.3±1.2)d。且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②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其病情状况均完全符合中华医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的相关诊断标准[4]。

1.3 排除标准①患者属于因心脏病以及冠心病等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脑梗死;②患者本身伴随一定程度的血液系统疾病且心、肝、肾等器官出现严重衰竭;③患者精神状况存在较大的异常且不能对有关治疗进行正常配合;④患者患侧下肢静脉血栓。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给予患者丹红注射液(菏泽步长制药;规格:10 ml×6支;国药准字Z20026866)静脉滴注治疗,一次用药剂量为30 ml,患者一天用药1次。静脉滴注,30 ml,1次/d;然后给予患者长春西汀注射液(匈牙利 Gedeon Richter Plc.;规格:2 ml:10 mg×10支;国药准字H20120083)静脉滴注治疗,一次用药剂量为20 mg,患者需一天用药1次。如果患者出现脑水肿等不良症状则需要给予患者20%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同时对存在肺内感染、高血压病及高血糖等症状的患者进行合理控制。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针刺康复治疗。①早期针刺具体方式:头针:其施针位置主要集中在患者的运动区及感觉区,每次施针大约要持续30 min,而捻针的速度大约为200次/min,且每一次要持续5 min 左右,连续施针3次。体针:若患者属于软瘫,则需要选择三阴交、足三里、血海、太冲、曲池、合谷、以及手三里等多处穴位做针刺治疗,一般一次需要30 min,患者一天针刺1次;若患者表现为硬瘫,而且肢体只能进行弯曲难以有效伸开,则需要选择天井、曲池、外关、阳陵泉以及肩髃等处穴位实施针刺;若患者表现为硬瘫,而且肢体只能伸而难以进行有效弯曲,则需要选择三阴交、内关、曲泽、合谷、尺泽以及阴陵泉等几处穴位做针刺治疗,1次大约30 min,且一天针灸1次。一个疗程为10 d,完成以后患者需要休息2 d,然后在接受下1个疗程的相关治疗。②康复治疗:引导患者对正确的摆放体位有所了解,同时让患者的四肢关节等位置接受主动及被动运动练习等,而且在疾病早期引导患者在床上做一定的坐起及小幅度翻身训练等,同时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状况让患者进行适度的上下肢步态练习以及步行训练等多项康复练习。

1.4.2 观察指标①观察分析2组生活质量评分。应用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程度越低。②观察分析2组SAS评分、SDS评分及FMA评分。应用SAS及SDS量表对患者的情绪状况进行分析。无焦虑(<50分);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5]。无抑郁(<53分);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3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自身情绪状态就越差。通过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情况,分数越低,则说明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程度就越差[6]。③观察分析2组NIHSS评分、ADL评分。应用NIHSS卒中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做分析,轻型缺损(0~15分);中型缺损(16~30分);重型缺损(31~45分)。评分越低,说明患者神经功能越不会受到严重损伤[7]。应用ADL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轻度障碍(60~100分):患者对于日常生活可以实现部分自理,能够进行独立生活;中度障碍(41~60分):患者在平常生活中需要接受其他人的帮助;重度障碍(0~41分):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功能障碍,生活完全不能实现自理,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受到影响的程度就越小[8]。④观察分析2组临床疗效。显效:NIHSS评分下降到91%~100%,且病残分级为0级;有效:NIHSS评分下降到46%~90%,且病残分级为1~3级;无效:NIHSS评分下降范围不超过17%,甚至病情逐渐严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9]。

2 结果

2.1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SDS评分、FMA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各项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及FMA评分比较 (例,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NIHSS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各项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比较 (例,

2.4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脑梗死属于临床上比较多见的脑血管疾病类型,主要是因为患者脑部血供发生明显中断而引起的,其疾病特点在于后遗症、发病迅速以及高致死率、致残率等[10]。一般情况下脑梗死患者的病灶大多发生于周围缺血半暗带以及中心坏死区域等,而处于坏死区域的细胞已经完全凋亡,但是大部分缺血半暗带中途神经元仍旧处于存活状态,因此对于这一部分患者如果能尽快给予其科学合理的救治,从而恢复其缺血半暗带的血流,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患者受损脑组织,进而使其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11]。但是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其脑部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并不理想,从而导致患者发生偏瘫等严重合并症,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临床上需要尽快选择一种高效且安全性高的方案对患者实施治疗,从而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有效恢复[12]。因此,必须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而相关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之后对其进行早期针刺康复治疗能进一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进而使其能尽快恢复。

当前临床上多通过改善脑血管类药物对患者实施治疗,从而有效恢复患者脑部组织,并促进患者多种临床症状及病情改善。但是,这种方式所起到的治疗效果是有限的,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限制。从中医角度分析此类疾病,可以知道急性脑梗死包含在“中风”范畴内,通过针刺等方法,并经由患者各处穴位对大脑皮层产生一定刺激,促使患者血液循环有效改善,并确保其大脑细胞兴奋性尽快恢复,从而使患者尽早恢复[13]。研究发现,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给予患者早期针刺康复治疗能发挥出理想作用,能有效促进患者病情及临床症状改善,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分析原因为:给予患者针刺治疗能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而叠加使用头针及体针这2种方式能有效建立体内脑血管侧支循环,从而使患者大脑内的可逆神经元被尽快修复,并使患者脑细胞受损程度进一步减轻。而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早期康复训练指导,能确保患者自行完成相关康复练习,从而使其肢体功能得到尽快恢复,这有利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14]。

中医往往会通过针刺等方式对急性脑梗死后遗症实施治疗,中医上认为人体头部是整个脏腑之气及经络进行汇聚的位置,能有效调理人体的阳气,并促进患者大脑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使得脑水肿等不良症状尽快消除,同时还能使患者大脑神经的兴奋性得到合理调节,并对抑制性泛化情况进行有效纠正[15]。研究发现,研究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在临床治疗期间给予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早期针刺康复治疗具有理想效果,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并使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分析原因为:中医认为头部会对人体经络以及脏腑功能造成影响,如果能及时对此处进行通调,则可以使脑水肿等症状尽快消失,并能使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得到进一步改善,因此给予患者针刺治疗能使患者神经功能有效恢复,还能加快机体脑血管侧支循环,从而使患者可逆神经元得到明显改善,避免严重损伤患者脑细胞;而同时给予患者早期康复训练能确保患者在正常运动状态下使自身肢体功能得到有效恢复,从而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大量的研究证实,早期针刺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改善,利用针刺等方式能对患者大脑皮层产生直接影响,并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从而使脑部血流量明显增多,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脑细胞兴奋性,并能有效降低对患者脑组织造成的损伤,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以及相关临床症状改善。研究发现,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给予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早期针刺康复治疗能有效增强疗效,从而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并使患者焦虑、抑郁等多种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缓解,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分析原因为:给予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早期针刺康复治疗能重组患者大脑功能,使其肢体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改善,并在最大限度上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从而有效提升患者自身的自理能力;而早期针刺康复治疗其安全性相对较高,不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从而降低多种负面情绪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使患者能尽快恢复。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应用早期针刺康复治疗能有效增强疗效,减轻患者内心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改善,并使患者神经功能尽快恢复,从而促使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偏瘫针刺神经功能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