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化瘀膏方外敷联合毫火针刺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2021-11-18

光明中医 2021年20期
关键词:膏方神经痛带状疱疹

刘 刚 王 艳 邓 伟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皮肤黏膜感染性疾病,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者是该病高发人群,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亲神经性的特性,该病主要以神经痛为临床表现,疹后遗留的神经痛症状往往持续较久,成为HZ的主要后期并发症[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作为皮肤科一项顽疾,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部分患者还可因剧烈疼痛导致失眠、焦虑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代临床对于PHN的治疗包括抗病毒、镇痛、神经阻滞等,但效果欠佳,停药后极易复发[2]。有研究表明,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各种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对于疼痛疾患收效颇丰[3]。毫火针刺疗法是指将金属针具烧红,迅速刺入穴位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止痛、止痒、止挛等多种功效,鉴于此,本研究对PHN患者采用活血化瘀膏方外敷联合毫火针刺疗法,旨在分析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共体总医院治疗的60例PHN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掷币法分成2组。纳入标准:西医学诊断参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4],带状疱疹皮损结痂处遗留疼痛持续>1个月,疼痛呈烧灼样、紧束样疼痛,并存在焦虑症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对照组30例,男女比例7∶8;年龄45~70岁,平均(57.79±3.42)岁;病程2~6个月,平均(4.06±0.8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6.91±0.75)分;SAS评分(60.06±4.51)分。观察组30例,男女比例2∶3;年龄47~70岁,平均(58.04±3.20)岁;病程2~7个月,平均(4.17±0.73)个月;VAS评分(6.83±0.81)分;SAS评分(59.88±4.69)分。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中医诊断标准参见《蛇串疮中医诊疗指南》[5]:疱疹退后遗留疼痛且持续存在,呈刺痛、窜痛,伴神疲乏力,夜寐不安,舌黯苔薄白,脉沉弱。

1.3 排除标准急性期带状疱疹以及带状疱疹未愈者;带状疱疹病程1年以上者;对本研究所用中药外敷、针刺等方法存在禁忌者等。

1.4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包括甲钴胺分散片治疗(江苏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290,规格:0.5 mg/粒)口服,1粒/次,3次/d;普瑞巴林胶囊(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0619,75 mg/粒)口服,2粒/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以活血祛瘀膏方外敷联合毫火针刺治疗,在治疗的第1天,进行毫火针刺治疗,步骤如下。取穴以局部阿是穴为主,即在带状疱疹已愈合的皮肤周围,沿疼痛范围取多个阿是穴。操作方法:患者根据病变位置选择合适体位,充分暴露疼痛部位,使用75%酒精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左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球并点燃,靠近针刺部位,右手拇、食、中指夹持1寸毫针(0.35 mm×25 mm)1支,针尖方向指向火焰,将针尖烧至通红,迅速刺入阿是穴,进针深度为2~4 mm,迅速拔出并由助手用棉签按压进针点。针刺部位治疗24 小时内忌水以预防感染。第2~5天进行活血化瘀膏方外敷治疗。处方:桃仁15 g,红花10 g,当归30 g,川芎20 g,赤芍20 g,生地黄30 g,延胡索20 g,香附20 g,三棱15 g,莪术15 g,地龙20 g,柴胡9 g,枳壳15 g,蒲公英30 g,夏枯草20 g,大黄10 g,刺蒺藜20 g。在中药免煎剂的基础上,经浓煎后,加入蜂蜜、或甜叶菊等辅料制成稠厚状半流剂型,将膏方外敷于疼痛处,涂抹均匀,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固定,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2组均以每5 d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忌辛辣食物及饮酒,避免过度洗烫。

1.5 观察指标

1.5.1 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采集2组患者空腹静脉血10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6(IL-6)、β-内啡肽(β-EP)水平。

1.5.2 中医证候积分依据患者刺痛、神疲乏力、夜寐不安等证候严重程度计分,0分为证候消失,2分为轻度,4分为中度,6分为重度,得分越高提示证候越严重。

1.5.3 VAS评分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微疼痛,不影响睡眠,4~7分为中度疼痛,尚可忍受入睡,8~10分剧烈疼痛,难以入睡,得分越高提示疼痛越剧烈。

1.5.4 SAS评分采用SAS评分评价患者负面情绪,该量表包括20条问题,其中第5、9、13、17、19条题目为正性陈述,评分按4~1分顺序反向计分,其余问题为反向陈述,按1~4分反向计分,总分100分,以50分为界限,超过50分为肯定有焦虑,得分越高提示焦虑程度越严重。

1.6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结合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评价患者治疗效果,治愈:疼痛、神疲乏力等证候消失,证候积分减分率>90%;显效:疼痛等证候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减分率70%~89%;有效:证候减轻,证候积分减分率40%~69%;无效:证候未见减轻,证候积分减分率<39%。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PGE2及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β-EP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各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证候积分明显降低,而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例,

2.3 2组患者VAS评分及SAS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及SAS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见表3。

表3 2组患者VAS评分及SAS评分比较 (例,

2.4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治愈9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一种直径为150~200 nm的20面体的病毒粒子,双链DNA结构,机体感染后,该病毒沿感觉神经逆行至三叉神经节细胞潜伏下来,在感冒、外伤、免疫缺陷等条件下病毒被激活,通过感觉神经元细胞下行至皮肤黏膜,造成感染发作,常见发作部位为腋下、肋间、胸腹、腰背、头面部等,一般不超过中线,由于该病毒的亲神经、亲皮肤特性,故临床主要表现为神经痛、皮肤黏膜疱疹,同时伴有乏力、发热、淋巴结肿痛等全身症状[7]。而PHN是带状疱疹患者主要后期并发症,多数患者神经痛症状可持续数月,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和情绪,导致患者出现失眠、焦虑等。当前,关于PHN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认为β-EP、PGE2等疼痛介质水平的改变以及炎症反应与PHN的发生密切相关[8]。

临床对于PHN的治疗主要包括镇痛、营养神经、抗病毒等,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辅酶维生素B12,其能够进入神经元细胞器,参与脊髓神经元胸腺嘧啶核苷以及脑细胞的合成,能够增加叶酸的利用度,促进轴突运输功能及再生,能够修复神经组织,使延迟的神经突触传递和神经递质减少恢复正常,使低下的脑内乙酰胆碱含量恢复正常,从而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减轻疼痛[9]。普瑞巴林是一种新型γ-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能能够通过阻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发挥镇痛、抗焦虑等作用。二者联合虽然能够缓解神经痛,但停药后极易复发,治疗效果欠佳。

HZ属中医学“缠腰火丹”“蛇串疮”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是因情志内伤、肝郁气滞,郁久而化火,肝经火毒瘀积于皮肤而致;或由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邪内生,湿邪蕴结而化生热邪,湿热互结蕴积于皮肤而发为本病;亦或感染毒邪,湿热、火毒蕴结于肌肤而发病,故湿热、火毒蕴结为该病早期病机。之所以HZ患者会出现神经痛症状,是因为湿热、火毒蕴结阻碍气血运行,气血运行全凭经络作为通道,若其运行受阻则会产生相应病证。而PHN期由于湿热、火毒耗散正气,使正气亏虚,而余邪留恋,加之老年人群素体多虚,从而形成虚实夹杂之证,故对于PHN期的治疗既要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同时还应注重对正气的修复。

本研究对PHN患者采用活血化瘀膏方外敷联合毫火针刺治疗,在治疗方式上,膏方外敷是中医外治法常用药物剂型,主要用于皮肤、内科及妇科疾病治疗,其目的在于通过直接作用于患处以增加药物吸收度,促进局部患处结痂,缓解局部疼痛[10]。在药物组成方面,活血化瘀膏方包含了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化瘀之品,延胡索、川芎等行气止痛之品,蒲公英、夏枯草、大黄等清热解毒之品以及生地黄、当归等生津养血之品,诸药配伍,既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以祛其邪,又能生津养血以扶其正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延胡索中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具有良好镇痛、镇静、催眠等作用,其镇痛的机制为阻滞纹状体、前额皮层伏隔核等脑区的D2受体,减少疼痛介质的释放,增强痛觉调制系统的抗痛功能[11]。川芎中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和生物碱,其能够通过调节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平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PHN患者疼痛,同时还可减轻疱疹病毒对三叉神经的损伤,进一步缓解PHN病情[12]。

毫火针是中医针灸学特种针法之一,是指将毫针烧红后迅速刺入穴位,既有针刺穴位的效果,其针尖烧红后所产生的温热效应又有类灸作用,能够利用针尖的温热效应将阳气引入至体内,推动气、血的运行,气血运行流畅,则疼痛自止。这与现代医学的观点相吻合,现代医学认为,毫火针能够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加速新陈代谢,促进带状疱疹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症状[13]。选穴方面,主要以阿是穴为主,阿是穴源于《备急千金要方》,该类穴位无固定位置,既不是经穴,亦不是奇穴,其以痛为腧,以压痛点或反应点为穴。痛为机体气血运行受阻而致,不通则痛,故针刺阿是穴能够疏通全身经络,调和全身气血,使全身气血、经络运行通畅,通则不痛。

β-EP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神经递质,其能够通过增加痛觉阈值来减轻神经疼痛程度,PGE2是一种重要的脂质代谢产物,它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炎性疼痛,其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降低PGE2的水平可有效控制神经痛症状[14]。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炎症指标、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SAS评分明显降低,β-EP明显升高,且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活血化瘀膏方外敷联合毫火针刺能够显著减轻PHN患者炎症反应,减轻PHN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及负面情绪,综合效果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膏方外敷联合毫火针刺治疗能够显著减轻PHN患者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状态及负面情绪,治疗效果优于西药,不足的是,对于毫火针治疗该病的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膏方神经痛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三黄膏治带状疱疹有奇效
名医膏方补气血
冬令进补有膏方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有一种膏方叫“量身定制”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早期应用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