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子散火疗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血清皮质醇、白介素-6的影响*

2021-11-17黄兰珍葛亚男林小妹陈友斌

光明中医 2021年19期
关键词:皮质醇腰椎间盘血清

黄兰珍 葛亚男 钟 炜 林小妹 陈友斌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青壮年多发。此病多起病缓慢,病情缠绵、难愈,常常表现为腰部的一侧、双侧或者局部疼痛感,进而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伴腰椎功能障碍等[1,2]。该病症能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生产工作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因此,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成为临床治疗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西医治疗已取得良好效果,但疗效不稳,且复发较易[3],并且对于有多种并发症的患者疗效更加不明显。在中医学中,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称为 “腰痛”,常见辨证有气滞血瘀型、寒湿痹阻型、湿热痹阻型及肝肾亏虚型等4种类型[4]。福州市地处东南沿海,温暖潮湿,腰痛患者寒湿型症状较为明显。经过中医学历史的研究与发展,在治疗腰痛病时,中医体现出更加注重患者综合因素,辨证施治,在治疗上具有较好的优势。本研究运用四子散中药火疗的护理干预方法对福州地区常见的寒湿型腰痛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血清皮质醇、IL-6、JOA疗效评定下的临床总有效率的影响,现对研究过程与结果进行汇报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福州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选取2019年10月8日—2021年1月31日在福州市中医院门诊或住院的年龄为18~60周岁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有18例;平均年龄为(50.45±5.86)岁;平均病程为(5.66±2.27)个月。试验组: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有16例;平均年龄为(50.63±6.97)岁;平均病程时间为(6.28±2.36)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①参照《临床疾病诊断标准与国家体检标准》中提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标准[5],同时,符合寒湿型中医辨证标准;②年龄18~60周岁;③参与遵循为自愿原则,同意参加并签署确认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骨科护理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般常规护理的方法:①急性发作者绝对卧硬板床,并密切观察疼痛及下肢活动功能情况。②运用腰椎牵引的患者应在牵引后指导患者静卧20 min后再起床活动。③使用腰带时应做好皮肤护理,以防压疮或湿疹。④注意腰部保暖,避免空调或风扇直吹腰部,根据气温应适时添加衣被,避免腰部受寒。⑤饮食起居上应指导患者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油腻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补充钙质,多晒太阳。⑥关注患者的心理情志状况,做好心理情绪疏导工作。试验组:在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四子散中药火疗进行护理干预。①医嘱的核对,研究的护理人员于每次操作前均核对患者各项基本信息,对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充分解释,让患者取得配合。②体位与取穴,予以取合理的体位(一般均为俯卧位),保护隐私,暴露出腰背部身体行火疗的部位,同时予以关闭门窗保暖。依据患者症状再次辨证并综合循经,可定位至背部经脉,选择: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上,穴位选择:肾俞、腰阳关、阿是穴等穴位,先对穴位进行局部按压,后根据经脉走向进行轻轻按揉,松解。③药物准备:取等量中药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吴茱萸药物粉末按照1∶1∶1∶1的比例配置,调入温水,搅拌至糊状。温度适宜后将药物涂于防火圈内部,将其制作成形态规则均匀的药饼,注意厚薄得当,一般为1.5~2.5 cm的厚度为佳。④将制作好的药饼进行测温,此时药饼的温度一般为42~43 ℃,将此药饼置于火疗部位,将温度测试探头至于药饼与皮肤之间,连接测温电源装置,药饼上覆盖保鲜膜,保鲜膜面积应超过防火圈。将温热的湿毛巾拧干,覆于保鲜膜上,范围应覆盖防火圈。防火圈内毛巾应下压固定,将其充分塑形标出点火的范围。⑤用20 ml的一次性针筒抽取约20 ml的95%酒精,取下钢针,用纱布保护接头不外渗,并沿塑形的防火圈标识内侧以S形的走向均匀洒注,洒注完毕后用专用点火器于操作者的近侧一次性点燃,测温仪温度达到41 ℃时或患者自觉局部皮肤灼热应及时用湿热的毛巾快速灭火。密切观察测温仪上温度显示,当温度低于39 ℃时,重复如上步骤,进行点火及灭火。操作过程中不断沟通并询问患者感受,该项操作步骤可结合患者的病情反复操作,一般点火的次数约3~5次。⑥全程观察,在火疗的操作过程中全程观察,不断询问患者感受,密切观察测温仪中的温度显示情况,根据温度情况调整点火及灭火的时机及时间,重点关注测温仪上的温度及患者感受,并且适时打开药饼,观察火疗部位的皮肤情况,以免引发烫伤,若发现异常,应停止火疗,同时立即报告医生遵嘱处理。⑦火疗操作完毕,取下火疗用物,清洁暴露的皮肤,观察皮肤情况,以局部皮肤微微发红为宜。⑧术毕常规核对信息,协助穿衣整理,将俯卧位改为平卧位稍作适当休息,同时进行健康宣教,告知火疗后的注意事项。⑨整理操作用物,洗手,记录治疗及护理经过。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后行效果评价,追踪随访。

1.4 观察指标①视觉模拟评分法(Viraal Aualort Scale,简称VAS)[6]:治疗前及1个疗程结束后分别对患者的疼痛感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并比较2组在不同护理干预后的VAS分值。②疼痛相关介质的血清浓度:疼痛是临床常见的应激反应,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调节网络,导致许多如皮质醇、IL-6等细胞因子的变化。因此,血清皮质醇、IL-6常作为临床疼痛应激反应的客观指标。2组研究对象均在护理干预前抽取外周静脉血4 ml,用于测定血清皮质醇、IL-6浓度。所需试剂及检测方法如下。皮质醇测定试剂盒(IMMULITE2000 Cortisol)通过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中的皮质醇;IL-6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完成1个疗程后,次晨空腹,再次抽取4 ml外周静脉血检测不同护理干预后血清皮质醇、IL-6浓度。③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low back pain score,JOA)[7]测算临床总有效率:根据患者腰部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分,程度越重评分越低,最高为29分,最低0分。症状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分-治疗前评分)]×100%。改善指数为100%时为治愈,改善指数>60%为显效,20%~60%为有效,低于20%为无效。疗效评定标准参考《中药新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将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均使用SPSS 22.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并根据数据类型采用t检验或等级资料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AS评分2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评分均有所降低,试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例,

2.2 血清皮质醇浓度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皮质醇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皮质醇浓度均有所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比较 (例,

2.3 白介素-6浓度2组患者治疗前白介素-6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白介素-6浓度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IL-6浓度比较 (例,

2.4 JOA疗效比较2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JOA疗效评定改善情况,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JOA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在中医学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痹证”“腰痛”等范畴,中医医家认为,“腰为肾之府”,若人体发生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寒凝阻滞,则寒湿之气易侵袭机体,致机体发生气滞血瘀、气血不荣,进而发展为腰痛病症,证型常分4种,以气滞血瘀及寒湿型较常见[4]。寒湿型腰痛患者尤为怕寒,以阴雨天或空气湿度加大时导致腰部感寒,表现为肢端温度下降,疼痛感加剧,疲惫神乏,痛处常予温热后渐缓解,此症状多由寒湿侵袭,阻滞经络气血,“不通则痛”故而发为腰痛。福建省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全年多雨,冬春两季尤为寒冷潮湿,因此导致寒湿袭体,体感寒滞厚重,加之寒湿重浊,停滞于内,着于腰腿部,故发生腰腿痛,苔象多表现为苔淡且白腻而润,脉像沉迟或沉紧。

笔者此次研究针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行骨科常规治疗护理之外增加四子散火疗,此治疗方案正是综合了地域、气候、环境等各项因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火疗顾名思义是用“火”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又可称之为“灸疗”。因“火”本身具有向上、温热、升发的特性,因此可起到经络调理、除湿驱寒等功效[9]。中药火疗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外治方法,是传统的火疗与中药外治贴敷法结合的产物,能够使中药的药性透进皮肤,深达经脉,达到药至病所,防病治病的治疗和保健功效[10]。研究认为,火疗所属透皮给药外治疗法,其原理是通过火焰燃烧的形式,将火力与热力透过皮肤,进而使药性的功效加倍[11],可加快体内物质新陈代谢功能,促进炎性物质的消散和吸收,使肌肉紧张度降低,局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可减轻疼痛[12]。

本研究中火疗所用中药四子散是名中医邓晋丰教授的经验方[13],方剂由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及吴茱萸等4味中药各30 g组成,因其较为一致的种类属性,故名四子散,已在临床外治中运用广泛且疗效佳。四子散的4种药物相配,可达到调节气血、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的效果,针对寒湿型腰痛患者在火疗的基础上使用该组散剂,可使药液有效成分渗透到深部组织,药物的局部热熨能够有效地扩张局部血管,进而改善血液循环,进一步促进炎症的吸收,将四子散的药物作用与火疗的热力灸相互结合,充分发挥了热力和药物的双重功效。在进行四子散中药火疗干预后,试验组通过对VAS得分、疼痛相关血清指标、临床疗效进行前后分析研究。选用的实验室血清指标为血清皮质醇和IL-6,二者是疼痛的重要介质,根据测算结果,2组数值比对,止痛效果越好,VSA评分越低,血清皮质醇浓度越低,IL-6水平回落越快,疗效越显著。目前,在中医护理操作中火疗已逐步推广,成为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组成部分,本研究将名方四子散运用于火疗护理技术中,进一步延展了火疗的技术范围,且该方法配置简便,可操作性强,护理安全性高,患者感受舒适良好,护理疗效明显,在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中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进行中医护理推广。

猜你喜欢

皮质醇腰椎间盘血清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唾液皮质醇与血浆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测定的相关性分析及其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