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薏苡仁汤加味结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2021-11-17康建华

光明中医 2021年19期
关键词:汤加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

章 超 康建华 邹 红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及多发的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典型特征为系统性血管炎及关节滑膜炎,临床症状多为关节肿胀疼痛、晨僵和活动不利等,对病患日常生活影响极大,随着病情进展极易致使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等[1]。目前,临床多应用免疫抑制剂及非甾体抗炎药等西药治疗,虽可缓解病患临床症状,但远期效果不佳,且易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2]。中医学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多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机体而发病,当受外邪侵袭后可闭阻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导致肌肉、关节和筋骨等产生麻木、酸痛及屈伸不利等,重者可致关节肿大畸形,可见其病机为正虚邪侵,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因此,治疗需以除湿散寒及祛邪通络为主[3]。因此,为提升临床疗效,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特就薏苡仁汤加味结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作探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诊疗的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患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结合组各32例。参照组男女比11/21;年龄41~72岁,平均(51.4±4.7)岁;病程1~9年,平均(5.2±1.1)年。结合组男女比3/5;年龄42~72岁,平均(52.1±4.5)岁;病程1~8年,平均(5.3±1.2)年。2组普通资料比较,P>0.05,具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及中医证型风寒湿痹型确诊标准[3];入组前30 d未接受过治疗者;均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无法配合治疗及不适用本研究药物者;合并认知、沟通和精神障碍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及感染者。

1.3 方法参照组予以西药治疗,即服用甲氨蝶呤片(厂商: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31020644)10 mg/次,7 d/次;服用塞来昔布胶囊(厂商:江苏正大清江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193414)0.2 g/次,2次/d。2种药物均连服30 d。结合组在以上基础上予以薏苡仁汤加味结合温针灸治疗。薏苡仁汤基础方:薏苡仁30 g,防风、独活、羌活、苍术、当归、川芎各10 g,麻黄、桂枝、炙甘草各5 g,生姜3片。对大便秘结者加麻子仁15 g,芒硝10 g,大黄6 g;对夜寐差者添加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各15 g;对食欲欠佳者加麦芽、山楂、神曲各10 g。以上药物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温服,1剂/d,连用30 d。同时结合温针灸治疗,主穴取局部经穴和阿是穴,另对寒邪偏甚取关元和肾俞;对湿邪偏甚取阴陵泉和足三里;对风邪偏甚者取膈腧和血海。对所取穴位予以毫针针刺,应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将点燃的艾条置于针柄施以温灸,艾条燃尽留针10 min后予以拔针,1次/d,连续30 d。

1.4 观察指标对比组间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情况。中医症状积分包含关节肿胀、疼痛、活动不利及晨僵等,各项均采用0~4分制计分,分值越低说明症状越轻。炎性因子包含血沉、类风湿因子和C 反应蛋白(CRP)。

2 结果

2.1 中医症状积分2组治疗前关节肿胀、疼痛、活动不利及晨僵等症状积分对比(P>0.05);治疗后结合组上述积分均较参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例,

2.2 炎症因子水平2组治疗前血沉、类风湿因子和CRP等炎症因子水平对比(P>0.05);治疗后结合组血沉、类风湿因子和CRP等炎症因子水平均较参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例,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中医学上为“痹证”范畴,病机复杂且证型多样,风寒湿痹型较为常见[4]。中医学认为其主要病机为关节受风寒湿侵袭并留滞,从而痹阻经络气血而致,即不通则痛,病因主要体现为正虚、邪侵及痰浊瘀血,正虚多因禀赋不足、过劳或病后影响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气血和营卫等而致,属内在因素;邪侵多因气候变化、起居调摄不慎、居住环境不佳等引发风寒湿热而致,属外在因素;痰浊瘀血多因七情失宜、饮食不节或跌仆外伤等而致,也可由久病气血凝滞而致,属病理产物,其可成疾病发展之因,对痹证的进展有着重要作用,可促进病情恶性循环,因此,中医在治疗中更着重于祛湿驱寒、祛邪通络[5]。

本研究薏苡仁汤方中所含薏苡仁可健脾、透湿及解毒;防风、独活和羌活可通痹止痛及祛风除湿;当归可活血祛瘀及疏经通络;麻黄与桂枝可温阳通脉;川芎可行气活血,众药联用即达除湿散寒、祛邪通络之效[6]。并且经现代药理学证实,薏苡仁所含薏苡仁油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达到抗炎、镇痛的目的;羌活同具抗炎、镇痛的效果,其能有效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抑制白细胞转移;独活能消肿抗炎;防风能抑制5-羟色胺和组织胺等释放;麻黄具较好的免疫抑制效果[7,8]。温针灸是中医治疗“痹证”的常用方法,通过温针灸可达到通痹止痛之效,针刺各穴位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并抑制内源性 5-羟色胺等因子释放,从而达到镇痛及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此外,通过艾条燃烧释放的抗氧化物质可通过热量传入体内,不但可提升镇痛效果,而且还可促进关节活动度改善或恢复[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结合组关节肿胀、疼痛、活动不利及晨僵等症状积分,以及血沉、类风湿因子和CRP等炎症因子水平均较参照组低(P<0.05),此结果与学者刘伟军[10]报道相符,可见予以薏苡仁汤加味结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可通过协同作用提升总体疗效,最大程度改善或消除病患临床症状。

由上述所得,在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予以薏苡仁汤加味结合温针灸治疗效果确切,有利于缓解或消除病患临床症状,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汤加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的体会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独特魅力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蒙医证型与AKA相关性研究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