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30例

2021-11-17胡文海汤国敏

光明中医 2021年19期
关键词:艾灸胃溃疡脾胃

胡文海 叶 欣 汤国敏

胃溃疡为消化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病与多发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节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症[1]。西医治疗本病大多采用抑酸药物、抗菌药物、保护胃黏膜药物等,长期应用会导致耐药性及影响治疗效果[2]。研究报道[3]显示,在对胃溃疡患者进行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可增益疗效。胃溃疡在中医学中并无直接病名,但根据胃溃疡临床症状表现可归为“胃脘痛”范畴,脾胃虚寒为常见证型。笔者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取得满意效果,下面进行详尽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前瞻性选取惠东县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20年9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脾胃虚寒型)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7~71岁,平均(49.33±8.59)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8年,平均(16.75±2.63)个月;溃疡部位:胃底部18例、胃窦部7例、胃体部5例;溃疡面积8.82~16.35 mm,平均(11.41±2.01)mm。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3~62岁,平均(48.97±8.99)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7年,平均(16.84±2.69)个月;溃疡部位:胃底部15例、胃窦部9例、胃体部6例;溃疡面积8.50 ~16.80 mm,平均(11.72±2.14)mm。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可比,研究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

1.2 纳入标准(1)西医诊断符合《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4]中相关标准:①上腹隐痛、灼痛,餐后反酸、嗳气;②胃镜下可见溃疡;③X线钡餐可见龛影与黏膜皱壁集中等征象。(2)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胃脘痛诊断依据:①胃脘部疼痛,伴痞闷、反酸、嗳气、嘈杂、恶心呕吐等症;②发病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累受寒等因素相关;③影像学诊断可见胃、十二指肠黏膜炎症或溃疡等病变。证候分类为脾胃虚寒型: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热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温,大便多溏;舌质淡,脉沉细。(3)完成洗脱期(近1个月未服用与本次研究拟用相同或类似药物)。(4)胃镜与病理诊断处于胃溃疡活动期,溃疡数≤2个,溃疡直径≥3 mm。(5)碳14呼气试验Hp检测为阳性。(6)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相关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脾功能不全;(2)脑血管疾病、出血性疾病、恶病质、意识障碍、精神疾病;(3)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4)厌服中药,晕针患者;(5)过敏性体质或对本次研究中拟用药物过敏。

1.4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枸橼酸铋钾颗粒,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次,2次/d;阿莫西林胶囊1.0 g/次,2次/d;克拉霉素片0.5 g/次,2次/d;枸橼酸铋钾颗粒110 mg/次,4次/d。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黄芪建中汤:黄芪30 g,饴糖20 g,白芍15 g,生姜10 g,桂枝10 g,炙甘草6 g,大枣3枚。疼痛甚者加延胡索15 g,腹胀者加柴胡与砂仁各10 g。由中药房提供,每日1剂,早晚2次温服,200 ml/次。艾灸:取穴:胃穴、胃俞、脾俞、足三里,隔姜灸,30 min/次,每日1次,连续5次后间隔2 d。2组疗程均为4周。

1.5 观察指标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组织学评分、炎症因子指标改善情况及Hp检测结果。(1)临床治疗效果: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疗效判定依据进行评价,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N)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N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N减少≥3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中医证候积分[6]:主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2、4、6分,次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1、2、3分。(3)胃黏膜组织学评分:参考《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7]中胃黏膜组织学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包括胃黏膜厚度2分、炎症活动性3分与炎性细胞浸润3分,分值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4)炎症因子水平:由检验科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5)Hp检测:碳14尿素呼气试验并取溃疡部位病理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2者结果均为阴性时判断为阴性。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例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学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胃黏膜组织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胃黏膜厚度、炎症活动性与炎性细胞浸润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学评分比较 (例,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2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6、IL-8与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例,

2.5 2组患者治疗后Hp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治疗后Hp阴性率86.67%(26/30)高于对照组Hp阴性率63.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37<0.05)。

3 讨论

胃溃疡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病情易反复。本病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病位在胃,与脾、肝关系密切[8],病机大多为脾气亏虚,气血不畅,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无力,运化功能不足,脾阳不足,中焦虚寒;或胃阴受损,失于濡养而致溃疡;或素体脾虚,复感外邪,胃失和降,胃气瘀滞,寒热湿毒乃致溃疡发生[9]。此外,饥饱失常,劳倦过度,久病脾胃伤,复寒凉药物等也引起脾胃虚寒而痛[10]。中医药治疗善用辨证施治,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此外,不会产生因长期应用抗生素而产生的耐药问题。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胃酸、胃蛋白酶分泌过多与Hp感染均可导致胃黏膜受损,发生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进而形成溃疡。在胃溃疡活动过程中IL-6、IL-8、TNF-α等多种细胞因子起到重要作用[11,12]。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厚度评分、炎症活动性评分、炎性细胞浸润评分、IL-6水平、IL-8水平、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p阴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黄芪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效果优于常规西药,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胃黏膜组织学评分、炎症因子指标。与张振平[13]、洪昊翔[14]、李博宽等[15]研究报道基本一致。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16],组方中饴糖配伍炙甘草,独入脾胃;桂枝配伍生姜,散寒温胃;白芍可滋阴柔肝止痛;大枣甘温建中,可使脾胃之寒得除,阳气复升。艾灸足三里与腧穴可对穴位起到直接刺激作用与透皮吸收[17],艾灸与姜均可温中、除湿,配合黄芪建中汤可起到协同效应,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黄芪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效果优于常规西药,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胃黏膜组织学评分、炎症因子指标。

猜你喜欢

艾灸胃溃疡脾胃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夏天怎么做艾灸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辣椒素-预防胃溃疡的发生
中医食疗治疗慢性胃溃疡3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