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配合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2021-11-16陈福建何金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根型臂丛患侧

陈 堃,陈福建,何金勇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康复科,广东 佛山 528300)

目前,电脑前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颈椎病患者数量也明显增多[1]。神经根型颈椎病属常见的颈椎病类型,是由于颈部肌肉与关节受损或者出现退行性变之后,颈神经根受刺激而致[2-3]。颈椎活动受限、颈肩部疼痛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见症状,对正常生活与工作产生严重影响[4]。治疗用药物疗法会一定程度上刺激胃肠道,部分患者难以坚持用药或者难以耐受。手术疗法具有一定风险性,且手术费用较高,部分患者难以接受[5-6]。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多因伏案劳损、感受风寒导致经络气血不通,进而引发疼痛[7]。本研究用温针及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2例,均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治疗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甲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19~66岁,平均(45.28±3.08)岁;病程2~29个月,平均(16.58±2.38)个月。乙组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20~68岁,平均(45.96±3.05)岁;病程4~30个月,平均(16.62±2.3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知情同意,能严格遵医嘱接受治疗,入组前1周未接受任何治疗,具备正常交流与沟通能力。

排除标准:严重更年期综合征,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有严重血液系统疾病与消化道疾病,严重颈椎椎管狭窄,颈椎结核、肿瘤,颈椎骨裂或骨折,严重骨质疏松。

诊断标准: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为依据。存在颈部外伤史、长期伏案工作慢性劳损史、受凉史。出现肩背部、颈部、头后侧酸胀或疼痛症状,颈部活动功能明显受到限制,患侧上肢运动出现障碍,患侧上肢手指、手臂出现无力感或麻木感。经触诊可触及结节病灶或者肌肉条索状,颈椎棘突旁出现压痛感,并放射至患侧上肢;椎间孔压叩、挤压试验、患侧上肢臂丛神经牵拉试验结果均为阳性。病情严重时,患侧上肢有腱反射减弱、肌力减退、肌肉萎缩等情况出现。颈椎正侧位片显示椎间隙狭窄、颈椎退变、颈椎侧弯或生理曲度变直。

2 治疗方法

甲组:①常规针灸:取颈夹脊穴C2-7、阿是、合谷、外关、曲池、肩井、大椎、风池等穴位,患者取俯卧位,对所选穴位进行严格消毒,用2寸无菌针灸针对大椎穴直刺,深度控制为1~1.5寸,一直到针感向肩部传导或者出现酸胀感;用1.5寸针对夹脊穴直刺,尽可能让患者感觉到针感朝手臂、肩部传导;其他所选穴位均采用1.5寸针进行直刺,各穴位针刺时均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时间控制为30min。②推拿:先对颈部进行拨揉,然后再对风池、大椎进行点按,对颈肩部进行拿捏,对曲池穴以及小海穴进行拨揉、按压,最后再对上肢、肩背部进行拍打,推拿时间控制为30min。

乙组:①温针:选取肩井、大椎与颈部其他穴位,共3~5个,穴位可交替进行使用;将艾段放置在针柄上,将其点燃之后行温针治疗,以患者耐受度为依据,灸1~2壮,可采用纸片进行隔热,避免患者皮肤烫伤,留针时间控制为30min。②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a.推按:医者采用拇指对督脉(风府到大椎穴之间)进行循经推按,然后再对两侧夹脊穴循经推按。b.点穴:对大椎穴、哑门穴、风府穴分别采用拇指行1min点按。c.拨络:将拇指指端放置在颈部一侧肌腱、肌肉,对其进行往返拨动,确保拇指运动方向垂直于肌肉走行。d.牵颈摇头:医者将双手拇指放置在患者耳后乳突位置,同时用其他四指将患者下颌托住;医者将患者双肩采用双前臂压住,立起双手腕,对颈椎进行牵引,头部行3~5次左右摇晃,然后再行3~5次前屈后伸。e.间歇拨伸:指导患者取平卧位,用一只手将患者头枕部托住,然后再采用另外一只手放松颈部;医者在患者头前立马步桩,枕颈部采用双手掌叠将其托牢;医者伸直双上肢,从背部开始发力,采用双手将患者颈部朝上方3~5次托起,促使颈椎后伸,然后再行30s拨伸,休息30s,一共重复3~5次,最后在托起颈椎的过程中,可缓慢旋转颈椎。f.定点旋颈: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医者将患者下颌采用手掌托住,向患侧扳动头颈部,可听到弹响声,整套手法时间共为30min。

两组者每隔1天治疗1次,1疗程为5次,共治疗3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中医症候积分[9]:根据颈项疼痛或压痛、头晕、肢体麻木、活动障碍严重程度评分,无计0分,轻度计2分,中度计4分,重度计6分,中医症候总积分为各项症状积分之和。

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价,0分提示无痛,10分提示疼痛剧烈。

NDI与臂丛牵拉试验[11]:NDI评定内容包括疼痛强度、个人护理、提起重物、阅读、头痛、集中注意力、工作、睡觉、驾驶、娱乐,数值越高,提示功能障碍程度越重。臂丛牵拉试验结果0分提示根性疼痛明显,出现麻木感,1分提示根性疼痛不明显,出现麻木感,2分提示出现可疑辐射分布疼痛,肢体麻木,3分提示正常。

日常生活能力:采用ADL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小便、如厕、行走以及上下楼梯等,总评分为100分,日常生活能力与得分成正比。

用SPSS 20.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10]

中医症候积分减少95%以上为治愈,70%~95%为显效,30%~69%为有效,小于30%为无效。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颈项疼痛或压痛 头晕 肢体麻木 活动障碍 总积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 35 5.12±0.25 4.58±0.15 4.85±0.25 3.89±0.16 4.78±0.15 3.52±0.21 3.96±0.36 3.18±0.15 21.15±1.28 19.96±0.36乙组 37 5.18±0.23 1.12±0.11 4.88±0.23 1.08±0.22 4.81±0.13 1.18±0.11 3.99±0.31 1.05±0.12 21.18±1.22 10.05±0.18 t 1.061 112.046 0.530 61.684 0.908 59.689 0.380 66.714 0.102 148.955 P 0.293 0.000 0.598 0.000 0.967 0.000 0.705 0.000 0.919 0.000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

两组治疗前后NDI与臂丛牵拉试验结果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NDI与臂丛牵拉试验结果比较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NDI与臂丛牵拉试验结果比较 (±s)

?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分,±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 35 42.36±3.26 56.96±3.63乙组 37 42.41±3.22 86.25±8.55 t 0.065 18.728 P 0.948 0.000

6 讨 论

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颈部肌肉受损、缺失内外动态平衡控制能力,主要因长期坐姿不端正、伏案等因素引发,同时可有背、肩、颈、头部胀痛等不适症状。研究显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为颈部软组织受损、颈椎动态平衡失调、失稳等导致颈椎错位[11]。中医认为,颈椎病主要因颈肩部气血运行不畅、气血循环受阻引发,或筋骨失养、颈部筋脉受损。针刺颈椎局部夹脊穴可发挥近治效果,大椎穴进行针刺具有通督强脊、扶阳固本作用,合谷、外关、曲池以及肩井针刺可对上肢经气运行进行有效调节。此外,温针可疏通神经根以及颈部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代谢;促进炎症物质排泄,提高痛阈。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的要领在于要先通过理筋手法将颈部肌肉放松,使得肌紧张得到缓解,然后再通过各种方式使关节错位得到改善,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

温针配合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

猜你喜欢

根型臂丛患侧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更 正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