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培育

2021-11-15傅坤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9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思想政治理论课工匠精神

摘要:从现实视角、理论视角及培育路径三个维度对工匠精神的逻辑进行分析。从现实视角分析工匠精神的形成与内涵,从理论视角分析了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契机和价值自信;从职业教育的视角探寻工匠精神振兴的路径。

關键词:工匠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路径

一、工匠精神的形成与内涵:现实视角

工匠精神的生成逻辑由源起、衰落和振兴三个阶段。早期的工匠精神是在手工业兴起与繁荣时期,主要通过学徒制方式,师傅把技能阅历、行业的准则、从业的准绳等以口口相述、传男不传女等等办法代代相传;机械化大生产时期,学校教育制度取代传统的学徒制,流水线取代了小手工业作坊,工匠精神不可逃脱地跌入低谷之中;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现代学徒制逐渐受到青睐,工匠精神重新在技术工人培养中得到重视。

(一)表现为与内省修炼的融合

工匠精神是工匠自我内在的精神追求,包含敬业专注、精益求精和创新进取。“敬业专注”具有三个不同层次的要素组成:锲而不舍、专心致志、淡泊宁静的融合。这个层次的重心在于提高工匠的技能水平和工作质量,其内在的思想动力基础是使命感、事业心和责任感。

工匠精神之“精益求精”具有三个层次而展开,即严谨求实、一丝不苟、追求极致。这三个层次之间是逐步提升的递进关系。其内在的行为基础就是职业习惯、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

工匠精神之“创新进取”具有三个要素:无止境的艺术,来自推陈出新的创新,攀登新高度的具体表现。创新进取的三个组成部分,总体上呈现为递进、因果关系,共同聚焦于不满足于现状,积极改进、乐于创造等内涵。

(二)表现为对职业精神的升华

工匠精神是技、德、文化三个层面的体现,也是专业技能、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融合统一。从器物层面上概述为对产品品质、技能、技艺和技术的追求,外化于行为习惯上,内化在内心操守,表现为爱岗敬业、服务大众和贡献社会等职业态度。从价值观层面上概述为从个体层面而言是一种人生价值信仰、人生追求的道德情操,是职业道德的操守;从整体层面而言是社会对劳动的尊重,是人文素养的积淀。

(三)表现为与劳模精神的融合

党提出了劳动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在整个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是在职业院校培养现代化技能工人中实现育人方法、人才培养模式和实现知行合一的培育实效。

劳模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成绩卓越的劳动者的表彰,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三十年代土地革命时期的劳动竞赛。通过革命竞赛最初在中央苏区树立劳模,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根据地展开劳模竞赛,在解放战争时期劳模竞赛发展的比较完善了。

二、“工匠精神”培育的新契机:理论视角

(一)国家战略目标的确立为工匠精神的振兴提供目标契机

中国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工业4.0”,其胜利的关键在于一是科技兴国强国;二是工匠精神复兴。工匠精神则是工匠群体赖以延续传承的精气神,而这种精气神正是研究、弘扬与传承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职业教育中价值观宣传贯彻的重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工匠精神的振兴提供价值自信

“工匠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价值层面的具体体现,拥有匠情、匠行、匠心和匠魂是人才“质检”的衡量标尺。”

“敬业专注”是成为工匠必备品质,是匠情;增强其职业活动的责任担当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方法是通过能完成“行为—要求、要求—行为”之间的认知转换,并在情感上认同和崇尚这样的行为。

“创新进取”精神品质对个人职业成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认同并激发创新进取之心,是匠心和匠魂。让学生感悟到“创新进取”的具体表现,了解岗位创新的路径和方法,理解其对于取得工作业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在工作实践中创新的思想认识。

三、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

工匠精神的培育首先面临的是劳动教育观的正确培养。《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更是体现了这一精神,把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一)在制度层面,建立工匠精神培育的良好生态环境。

制度层面的工匠精神是保证工匠习惯的养成到升华为工匠精神,因此工匠精神的研究与培育需要从制度层面和道德养成层面去研究,才能更好地在职业教育中谈及培育与创新。

(二)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具备匠心更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专业操作过程中规律和“道”的把握。

因为唯有独具匠心的创新,才能创造高质量的产品,达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境界。这种工匠精神必须在企业中师傅的口传身教、耳濡目染,长时间的熏陶,才能内化为人的行为准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任务为内容,以企业为立足点”的相应的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地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双主体”育人拓宽教育研究视域[N].中国教育报,2018-03-13(009).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2020年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三全育人视阈下实施课程育人工程的探索实践”课题编号:2020jyxm043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傅坤(1976-),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安徽省淮北市人,淮北煤电技师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思想政治理论课工匠精神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