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错误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1-11-14刘艳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4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刘艳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主要的教学科目,主要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性思维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解答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的能力和技巧,就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有效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经验,期望能提供一些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习阶段,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解决问题,每册都安排了獨立的解决问题单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指导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年龄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善于分析题意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判断已知和未知条件,找出联系条件,最终形成系统解题思路的能力。

一、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审题马虎,缺乏审题习惯及方法

现在大部分学生在解答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没有仔细审题的习惯。即这类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对于题目基本上都是囫囵吞枣的读一遍,一遍结束就会提笔进行解答,当然在大部分情况下最终得到的答案都是错的。除此之外,教师在对解决问题进行讲解的时候,也没有注意严格要求学生的审题方式,就导致学生根本没有形成正确的审题习惯,在解题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错误。

(二)检查习惯的缺失,缺乏反思和评价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还处于成长的初期阶段,所以在做任何事上面相对来说都会比较马虎。对于解答解决问题也不例外,大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抄错题目,或者是写错数字、计算错误等情况。而经过调查结果可以显示,大部分学生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基本上都不会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二次检查。即使学生在解题完毕以后还有充裕的时间,那么大部分学生会选择静静等待规定解题时间的结束,根本不会主动进行检查。再加上大部分教师平时所关注的就只是学生的最终解题结果,对于学生各个方面的习惯也没有过多要求,所以学生的解题能力就始终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解答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重视学生对题干信息关联的理解

解决一道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紧紧扣住题目本身,关注题干给出的所有已知信息或条件,综合分析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将所有可以联合起来求解出的结果写在草稿纸上,再结合要求求解的未知条件,分析是否可以直接利用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求解,还是需要通过已知条件求解出的结果之间继续寻求联系最终求得结果。在这部分的练习和训练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圈画关键词”“搭建条件框架”“练习补充题目问题或条件”“练习改变题目叙述方式”等方法,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并且培养学生抓住数学问题之间的结构,不断提高审题、拆题和扩题的能力。例题:“饲养小组养灰兔 75 只,是白兔的 5 倍,请问一共养了多少只兔子?”题目中有三个条件,分别是灰兔的数量、白兔数量与灰兔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以及所要求的所有兔子的数量。简单分析就可以首先算出白兔的数量——是灰兔数量的五分之一,因此,白兔数量是“75÷5=15 只”,所有兔子数量等于白兔加上灰兔数量,即等于90 只。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变通题目,改变题目的已知条件,如“灰兔 75只,总共养的兔子数目是白兔数目的 6倍,求一共养了多少只兔子?”这道题目可以通过设置未知量解决。指导学生分析已知条件,分别是灰兔的数量、白兔数量和总兔子数目之间的关系、所求兔子总数目,同时注意到变量之间的关系——“灰兔数量 + 白兔数量 = 总兔子数量”。因此,设置白兔数量为 x,则总数目 =6x,列出方程式即:x+75=6x,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得出白兔数量为15 只,总数量为 90 只。这样的训练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善于变通、灵活的思维能力,对于一道题目进行条件改变,运用知识点审视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逻辑思维

解决问题与计算题不同,计算题是给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求解即可,解决问题难就难在学生难以从中找出量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解题的思路和能力,运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找出其中的逻辑联系。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接触一道解决问题时,综合分析出条件与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数学式子,这个过程需要通过逻辑思考的方式在学生内部进行,而不是简单地求解答案。例题:“某车间工人每天完成 100个零件的加工,一共工作了 7 天,还剩下 500 个零件,问这个工人需要加工多少个零件?”拿到这样一道题目,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乘法计算,把前7 天工人加工的零件数目计算出来,然后再加上后面需要加工的零件数量,就可以得出总共需要加工的零件数目了。通过这样的讲述,学生可以形成逻辑思维联系,明确为什么要用乘法和加法方式。

(三)帮助学生养成检验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告诉学生注意检验,但很少有学生当回事,在解答完问题之后,很少会有学生主动检验,部分学生即使进行了检验,检验的态度也不认真,无法通过检验找出自己的错误。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检验方法,提升检验的效率。例如一道非常简单的应用题: “在国庆节即将到来之际,某班学生想要举办迎国庆的庆祝活动,需要使用90cm的彩带系上蝴蝶结,班级里的彩带长5.7m,能够制作出几个蝴蝶结?还会剩下多少彩带?”这是一道很简单的问题,只要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然后用5.7÷0.9就可以了,但是大多数同学都计算错误了。一些学生将答案写成了5.7÷0.9=6……3(米)。在老师要求学生进行检验之后,学生发现余数3米明显大于0.9米,还可以制作好几条彩带呢,答案肯定是不对的。同学们将余数的单位计算错了,实际上余数是0.3米,就是这一点点的误差,导致整道题都错了。在对题目进行检验的过程中,需要足够的细心,通过实际的案例,帮助同学们意识到了检验的重要性,并且养成了良好的检验习惯,在以后的解答过程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三、结束语

小学阶段解决问题部分的教学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找出教学策略的不足,通过进行调整并优化,提升学生审题和解题的技能。

参考文献:

[1]刘素贞.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J].学周刊,2020(22):35—36.

[2]甘巧霞.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6):165.

[3]韩忠胜.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55-156.

[4]王聪忠.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71.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两只想打架的熊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