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课堂 有效渗透

2021-11-13陈君胡华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9期
关键词:科学课程STEAM教育小学

陈君 胡华

摘要:STEAM是一种综合性教育,具有跨学科、跨领域、集成性等特点,它在各学科知识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立足学科课堂,有效渗透STEM教育理念,可以从选择综合性主题为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性活动入手,真正落实多学科的融合,拓展学生的创造力,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 科学课程 STEAM教育

一、STEAM教育概念提出的背景

STEAM教育是在美国发起的STEM(即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教育基础上又融入艺术的元素,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性教育。它在各学科知识之间起了桥梁作用,消除了知识割裂造成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障碍;它使学生成为新教育与学习模式下的知识生产者,拓展了学生的创造力,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集成与融合是STEAM教育的核心思想与理念。STEAM教育的愿景是培养具备优秀综合素养的人才,不仅能提升学生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领域的认知和技能,还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现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及科学核心素养导向

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正式把技术与工程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之一,STEAM教育正式走进小学科学教育的课堂。同时强调教师要加强科学探究过程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科学核心素养更加强调科学观念的培养和应用、科学创新思维的形成、科学探究和交流过程的关注,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

三、立足课堂,有效渗透STEAM教育理念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帮助学习者建构知识的途径,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内容。要做好教学设计并在其中渗透STEAM教育理念,就应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综合性主题

开展STEAM教育,可以围绕联系现实生活的综合性主题来整合学科教学内容。例如,在科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围绕这一综合性主题,选择搭支架、建桥梁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与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与能力。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我们吃什么》一课,首先让学生对课前收集的食物卡片进行统计和分类,这就要运用到数学中的统计和分类知识;再让学生设计一日三餐的菜谱,并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营养午餐的合理搭配,学生头脑中对营养均衡和健康生活的思想进行了有效建构,同时也明白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营养成分分析表中,既有数学知识百分比的教学,也有分析和对比等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以及如何根据营养成分表去选择食物的生活常识。再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测量》一课,需要渗透数学知识和方法。测量是收集证据的基本手段,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探究技能,所以,教学中应让学生亲自“测量”,在测量中学会测量,并总结出测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经过探究→总结→应用的过程,他们在以后开展的探究活动中便可以熟练运用了。

(二)通过课外科技班开展实践性活动

STEAM教育强调动手动脑相结合,因而科技实践活动是很好的切入点。比如,在学校少年宫开展的建模操作课中,可让学生根据图纸来建造模型,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对设计进行修改。如对草坪和其他院内景观的重新布置,以及对各种装饰小品的合理搭配和布局,都渗透了技术与工程思维的培养。另外飞行器的拼装活动,既让学生体会了有关升力的科学知识,也锻炼了其组装的能力,在室外放飞的时候更考验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探究飞行的奥秘》主题教学活动中,对中国古代人的飞行梦和西方人的飞行梦的介绍,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底蕴;喷气式飞机的制作,让学生体会了剪纸、折纸和粘贴的乐趣,培养了细心、按步骤做事的品格;飞行前的检查也培养了严谨精神;故障排查,让学生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亲身体会了工程师工作的过程。在模型构建和游戏活动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提升。在课外布置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培植红薯,其用途是用来观赏,有土培的、有水培的,有藤状的、有树状的。经过观察和记录,再引领学生从植物营养学和美学角度分析。长此以往,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就可以逐渐形成。

(三)创设科技教育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是教育的一种软资源,打造科技教育环境,合理布局、精心设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科学教育氛围。可以在学校文化墙开辟科普专栏、张贴科学家的名言警句以及科学故事等。

四、STEAM教育需要开放、融合与合作

教育实践往往比教育理念更为重要,它关系着教育能否真正产生价值。开放需要教育领导者思维的开放、教育实施者课程的开发和开放。有效利用学校的科学实验室,立足课本的同时不断开发校本课程,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融合则是将多学科有机融合,例如数学课和科学课的整合、环境课和科学课的整合、课外航模课程与机器人课程的整合,以及学科教研、教师团队的融合。合作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区等社会各方面的介入。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养蚕”活动,涉及蚕种的购买、桑叶的采集、蚕沙的处理及饲养,这就需要家庭做好配合;科学课外实践调查活动则需要社会的配合,提供场地和资金等;带领孩子参观科技馆、科普馆、养殖馆等,需要各级科协的支持和配合。2019年暑假,我们在科技馆开展了科学课公益活动,公益课堂采用的全部是STEAM教育理念下开发的课程,如《七彩台灯》,里面就设计到科学、技术、艺术的元素。另外结合本地的城市微体验活动,参观科技馆VR虚拟现实,带领学生走进地震局参观,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见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如何将STEAM教育理念和实践有效落實到学科课堂中,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并付诸行动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加倍努力学习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陈斌.格物致理转识成智[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

[2]盛群力.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3]蒋德仁.国际学生评价(PISA)概说[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科学课程STEAM教育小学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STEAM教育探析
STEAM教育在科学课堂中实践与思考
基于大数据对STEAM教育进行师生互动研究
创客文化背景下的STEAM教育开展
对《科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
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