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读后续写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021-11-12郑丹君

关键词:高考英语读后续写思维品质

郑丹君

摘    要:高考读后续写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是全方位的,对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都有涉及,而这也使读后续写成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可关注以下几点:立足语篇,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想象生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多维展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高考英语;读后续写;思维品质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并指出思维品质是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思维品质是高考的重要测评内容。

浙江省英语高考读后续写提供一篇350词以内的语言材料,原文多是情节丰富的记叙文,要求学生依据该材料内容、所给段落开头和所标示关键词进行续写(150词左右),将其发展成与给定材料有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2021年1月的高考读后续写试题,语言材料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万圣节前夕,作者为了和弟弟比谁的南瓜大,一时冲动,将自己的脑袋塞进南瓜后拔不出来了。虽然故事情节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有点难以想象,但这就是真实发生在美国的普通人生活场景。可见,高考把语言学习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倡导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评价学生的能力。

二、读后续写对思维品质的考查

读后续写设计以《课标》为基本导向,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主题语境考查学生的素养和能力。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人的认知思维过程分为六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分别是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高考读后续写对思维过程的考查是全方位的,各层级都有涉及。

(一)对思维逻辑性的考查

思维的逻辑性主要指人们在表述一件事情或者论述一种观点时,前后是否相关联、是否有矛盾,段落之间是否顺序得当、条理清楚,所用论据是否能有效支撑论点,所得结论是否顺理成章等。从思维内容看,逻辑性思维技能包括分析综合、分类比较、归纳演绎、抽象概括。

在前述浙江省2021年1月的高考读后续写题的解答中,学生要解决万圣节南瓜卡住头这样一个真实的问题,就要先读懂所给材料,不仅要理解字面含义,而且要梳理文章的脉络,发现作者埋下的伏笔。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分析故事的发展进程、前因后果,故事中地理位置的变化、人物的特征和情感变化等,就要从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入手,采用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方法,提炼故事的核心信息和发展脉络。据此,学生可以推断出后面故事情节的大致走向和最终结局。

可见,写前阅读环节的思维活动类型主要为理解、分析、归纳,涉及思维逻辑性的考查。

(二)对思维批判性的考查

思维的批判性在于质疑、求证的态度和行为。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判断推理、质疑解惑、求同辨异、评价预测。在读后续写的整个解题过程中,批判性思维贯穿始终。学生要在理解原文所给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预测故事的新发展,构思新情节,同时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判断、评价自己的新情节是否合理,表达是否到位,时时进行调整和修改。

(三)对思维创新性的考查

思维的创新性是指学生在实践体验活动中,能摆脱思维定式,敢于超越常规,重新架构原有知识,产生新的独特的想法和做法,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涉及的思维形式有六个要素,即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时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

还是以前述试题为例,读完原文后就进入创新性思维主导的环节,学生开始布局谋篇,创编故事高潮和细节。记叙文有不同的叙事方式,此文属冲突(困境)式叙事方式,前文中的“I”最终是如何摆脱困境的,需要学生发挥形象思维,具体想象人物的动作、感受、语言和心理等细节。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必然结合生活经验,调动发散性思维,想出多种脱困手段,并比较筛选,评价决定最佳方案,最终落笔成文。

三、读后续写教学中的思维品质培养

鉴于读后续写是对思维品质的全方位、多维度考核,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刻不容缓。教师在教学中可关注以下几点:

(一)立足语篇,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篇是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因此,引导学生分析语篇内容、结构及写作修辞技巧,帮助学生深刻解读文本,是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基础。同时,教师可以将文字转化成各种直观的思维图示,将信息可视化,帮助学生专注于内容之间的联系上,培养学生快速处理和梳理信息并归纳分析的能力。

1.读清文本,梳理故事元素和脉络

前述试题的解答,不少学生有类似下文的表达:

【习作1】

I tried again and again but I couldn’t pull it out. Suddenly I got a good idea. I got a string and tied it to the pumpkin and pulled it with all my strength. Unfortunately, it was rooted to the spot. Jason ran to help me. We pulled it together and finally succeeded.

學生在对原语篇进行逻辑分析时出了偏差,没把握好故事发生的地点以及南瓜所在的位置,以为南瓜卡在地里拔不出来。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梳理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如图1),关注语篇时空表达的标记词和关键信息,提升逻辑思维。

此外,清晰的故事发展脉络是后续情节设计的依据,教师可指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发展脉络(如图2)。

2.读懂文本,分析人物性格

性格决定人的行为特征和情感体验,而人的行为则是其性格在特定情景中的具体体现。读透人物性格,才能在续写时据此确定合乎人物性格特征的行为,使故事的延续和发展合乎逻辑。前述试题的解答,学生应解读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描写,分析其性格特征(详见表1)。

3.读透文本,感知语言风格

读后续写除了考查续写逻辑和内容的合理性外,还考查语言风格的一致性[7]。在前述试题的解答中,学生可通过感知分析将阅读材料的语言风格归纳如下:

(1)语言平实,原汁原味。行文简洁不拖沓, 而且用词地道,记叙文语篇标志词比如第二段的“this year”的使用,直接将读者带入选南瓜环节。

(2)句型丰富,长短句搭配使用,表达生动(句式特点详见表2)。

(3)以简单的独白助推情节。故事中的主人公所说的两句话都出现在最后一段:因为南瓜套在头上太重了,说了“I’m going to set it down, now,”,简洁,语气肯定,尤其最后那个被逗号隔开的“now”,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个熊孩子的形象。这里如果改成间接引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就不可能这么到位,同时这句话让人感受到“I”需要帮助,推动了后面情节的发展。这样的语言风格为续写部分奠定了基调,所续部分应风格一致,文气贯通。

可见对语篇的逻辑分析是续写的基础,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理解、分析、归纳等逻辑性思维的培养。

(二)想象生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创新性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在学生感知和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应设置超越文本的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类活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结合对文本意图、文化差异的感悟和自己的体验,大胆假设,拓宽思路,在联想中创新。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小组活动,让思维碰撞,让思考产生,给学生足够的时空去寻找最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设计符合人物性格的后续故事情节

以前述高考试题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符合人物性格的后续情节(如图3)。

2.设计符合前文铺垫的后续故事细节

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时空逻辑思维组织细节,如想象久困在南瓜里面屡试不得出来的感觉,并呈现这个过程。

【习作2】

I felt unbearable fear, beads of sweat popping out on my forehead. Much to my dismay, my dad and mom whispered, giggled, chuckled and finally burst into laughter.

该生发挥直觉思维和时空逻辑思维,巧妙地以心理描写和听觉感受切入,真实呈现了因无法看见外界而只能通过听觉感知的紧张。同时,whispered、giggled、chuckled、burst into laughter这一系列动词不仅先后顺序得当,而且层层递进,到位地描写了父母和自己情绪的升级推进。

(三)多维展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建立在反思的基础上,贯穿于整个读写过程。教师可以从分析、评价和创造三个维度展开,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并评价,帮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与同伴对话、与现实对话,合理预测,仔细分析,严谨推理,敢于质疑,小心求证,客观评价,善于调整,保证整个读写过程的合理性。在以下几个环节中批判性思维的作用尤为突出:

1. 围绕主题,推演故事结局和情节

以前述试题为例,学生读后,根据所获信息,确定故事主题为童年趣事,预设故事后续的多种发展,并对各种预设进行合理性的分析。图4所示为对之前预设的“I”的后续行为的合理性推演(部分)。

经过小组讨论,学生否定了“I”继续拉然后脱困的可能(因为前文已经屡试不成了),并细化了其他可能的细节。

2.形成初稿,实施自主调控评估

在下笔成文的过程中,学生要不停地反思、质疑自己的设计和表达,评价其可行性和适恰性,时时调整,字字用心。

【习作3】

During the bad minutes, so nervous I was that I felt like sitting on pins and needles.

教師可引导学生设问:“I”是坐着的吗?显然原文中是站着的,这里“如坐针毡”显然不恰当,不如改为:

The darkness inside the pumpkin and the enclosed space almost made me suffocated. I could clearly feel blood racing through the vein of my head.

3.品读作品,着手查漏补缺并润色

写完全文之后,自查必不可少。学生应再次回读自己的作品,重点关注语言表达和主题升华,重新修正,再次创造,以求更上一层楼。

【习作4】

Disappointed and desperate, I called my mom and dad to help me. When they saw me at the first sight, their laughter lit up the room.

该生首先忽略了原文中“All of us were hard at work at the kitchen table,with my mom filming the annual event”这一关键信息。所以此时绝对不是父母应声而来首次看到我的囧样。其次,“laughter”与“lit up”显然搭配不当。所以,不妨改为:

Disappointed and desperate, I had to ask my mom and dad to help me, whose laughter kept coming through the pumpkin and into my ears.

以上,筆者对写作过程中思维的三种特性各自的作用体现得相对明显的环节进行了分析,需要说明的是,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三者是相辅相承的,并不能把他们完全割裂。

四、结语

读后续写这一题型对思维品质的多维度、全方位考核,使得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变得非常重要,同时也使其在教学中成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在整个读后续写的过程中,教师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提升。当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思维亦然,而思维又是建立在体验基础上的。除学生自身的直接体验外,通过阅读的间接体验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尤其要多阅读描写他人体验的文学作品,并从故事情节的或然性(probability)和期待视域(horizons of expectation)出发,引导学生提升自身思维的逻辑性、创新性和批判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使用)(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6.

[2]张文华,张丽红.绘本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设计[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5(7):14-18.

[3]陈则航,王蔷.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6(5):1-5.

[4]黄远振,兰春寿,黄睿.为思而敏:英语教育价值取向及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4(4):63-69.

[5]祖瑞.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导读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1):43-48.

[6]刘道义.谈英语学科素养——思维品质[J].课程·教材·教法,2018(8):80-85.

[7]吕萌.主题视角下的读后续写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2):7-12.

猜你喜欢

高考英语读后续写思维品质
浙江省英语新高考首考卷写作试题的评析与教学建议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从高考英语作文评阅看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读后续写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