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中的医患关系探析

2021-11-10李舒雯

文学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医患关系意象鲁迅

摘要:鲁迅先生的《药》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上永垂不朽的经典,他以笔杆为武器,通过小说启迪民众,揭出病苦,引起了疗救的注意。本文将从《药》中的典型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谈起,来探析文学中的医患关系之表现,从而说明文学独特的精神力量和社会疗救功能。

关键词:鲁迅;《药》;医患关系;意象

鲁迅先生的《药》发表于1919年5月《新青年》六卷第五号,作品的时代背景是辛亥革命前后,文中的革命者夏瑜也是以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烈士秋瑾为原型进行创作的。鲁迅先生深切地感受到国家的孱弱和国民的愚昧,以及“揭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必要性,于是就有了这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永垂不朽的经典。本文将从《药》的典型意象中探析医患关系,从而展现文学独特的精神力量和社会疗救功能。

一、《药》中的医患关系

在探究《药》中的医患关系之前,首先应梳理小说中孰为“医者”,孰为“患者”?笔者认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药》中的医患关系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最直观的角度来看,华老栓相信“人血馒头”可以给儿子华小栓治病,此时革命者夏瑜的鲜血是药方,普通老百姓华小栓是患者;第二,从隐喻的角度来看,像夏瑜一样无数个为中国的发展而谋出路的革命者是医者,像华老栓一样愚昧落后、胆小懦弱的民众是患者;第三,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出发,我们会发现二十世纪初叶的中国是“病入膏肓”的,当时千疮百孔的社会就是患者,而华夏儿女只能“自救”,于是每一位中国人都同时是医者也是患者,仁人志士们探求救国救民的出路,寻找治疗社会的良药。

二、《药》中的典型意象

1.红白小花

那么,在小说中是如何表现医患之冲突的呢?鲁迅先生用了一些典型的意象来展现二者的碰撞,给人以无限遐思。首先是自然意象——文末夏瑜坟上那一抹红白小花,原文这样写道,在一片“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的馒头”般的坟场,“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他们的眼睛都已老花多年了,但望这红白的花,却还能明白看见。花也不很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我们不难发现这一处描写有强烈的象征意味,这一片丛冢象征的是死亡和终结,唯有夏瑜的坟上有一圈红白小花,则象征着革命的星星之火和中国的光明未来。这样两种意象看似突兀怪异不相容,其实却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以华小栓为代表的患者和以夏瑜为代表的医者之间微妙的关系。革命若想成功,一定是建立在流血牺牲的基础之上的,正如鲁迅先生在《野草》中所说,“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当坟墓似乎给出患者的悲剧性结局之后,他又以新生的红白小花给医者一丝微弱的希望,于是二者之间看似矛盾却相辅相成的关系就在这坟墓和小花中尽显无疑了。

2.乌鸦

其次,不得不提到小说中另一关键的自然意象——乌鸦,乌鸦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不祥之兆”,在古代巫书的记载中,它常常是死亡、恐惧和噩运的代名词。乌鸦的啼叫给人以凄苦和压抑之感,还有“报丧”的说法;它喜食尸体的特性又为人所厌恶。一提起乌鸦总会令人想到荒凉颓败之场景,诗人们也常用乌鸦来抒发离愁别恨。同样地,鲁迅在《药》中也将乌鸦设置在坟场,原文这样写道,“一只乌鸦,站在一株没有叶的树上。”“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竦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全文以乌鸦飞走戛然而止,对此结局学界已论争多年,笔者认为文末的乌鸦依然是医患关系的另一处典型意象之表现。

乌鸦在这里依然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一方面它营造出一种异常阴森和凄冷的氛围,暗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严酷和黑暗;另一方面乌鸦又像一位孤独的革命者在树枝上呼号,悲壮而不被理解,它“哑哑”的叫唤正预示着革命战争的到来。最后它猛然飞走,令夏四奶奶和华大妈悚然一惊,也象征着在亿万民众的见证之下,革命事业将以迅雷之势而蓬勃发展的光明愿景。可以看到,乌鸦在这里兼有“吉兆”和“凶兆”双重含义,它变成了医患之间的一种抽象的连接物,鲁迅先生希望借乌鸦意象来告诫麻木不仁的民众:医者皆患者、患者皆医者,革命者和群众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彼此之间不应相互误解和仇视,而应共同以清醒的头脑去拯救危亡的民族,如此才可治好社会的顽疾。

3.人血馒头

提到小说中的典型人文意象,人血馒头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其实早在《狂人日记》中,鲁迅先生就将“吃人”的主题展现得淋漓盡致了,在小说《药》中他又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旨。当华老栓买到夏瑜的人血馒头时,他如获至宝般的给儿子服用,刽子手康大叔说:“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茶馆的看客们都说小栓能吃到这样的“药”是运气好,华大妈也对康大叔充满感激。作者在这里赋予人血馒头以深刻的隐喻意义,一方面,人血馒头的制作和买卖是由康大叔、红眼睛阿义这些封建统治阶级的工具所直接造成的,展现出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另一方面,人血馒头被普通民众所追捧又体现出他们的愚昧无知和深深的劣根性。这样双重的压力迫害着革命者,不能不说是“华夏民族”的悲剧。在这里,以康大叔和阿义为代表的刽子手和以华家为代表的麻木群众是患者,以夏瑜为代表的“被吃”的革命力量是医者。鲁迅先生借人血馒头这一意象暴露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揭示出革命者(医者)唤醒民众(患者),并使其摆脱封建思想的必要性。唯有这样,革命才能胜利,社会才能进步,这才是华夏儿女救国的真正药方。

三、结语

鲁迅先生是一位真正的思想、文艺和革命的先驱者,在小说《药》中,他用坟墓、红白小花、乌鸦、人血馒头等典型意象,表现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医者与患者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他们看似相互抵触,实则密不可分,只有当医者在精神上救助患者,使患者从混沌中醒来,二者才能共同医治好社会的病症。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文学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发挥着无比重要的疗救作用,它的力量是无形却坚韧的,它无数次介入民间疾苦,超越了个体、生命和时空,永远给人类以心灵的慰藉和灵魂的救赎。

参考文献:

[1]史新艳,张勇.鲁迅《药》的叙事技巧及其意象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1):6-7.

[2]首作帝,谢晨.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疗救精神[J].安康学院学报,2013(05):83-89.

[3]习岫.重提鲁迅《药》中的“乌鸦”问题[J].渤海学刊,1993(01):51-52.

[4]徐刚.试析鲁迅《药》中的典型意象[J].中学语文,2020(15):38-39.

作者简介:

李舒雯(1997-),女,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医患关系意象鲁迅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孔乙己
“微信”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研究
对医患关系本质及双方权利义务的探讨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阿迅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