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翻译中的跨文化视角转换

2021-11-10张春花

校园英语·上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英汉翻译跨文化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同地域、民族以及语言文化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英汉翻译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的转换,还要思考其特定的文化背景。译者需要掌握一定的视角转换技巧,提高译文质量,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英汉翻译;跨文化;视角转换

【作者简介】张春花(1982-),女,南京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引言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存在不仅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能从不同角度反映各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语言的发展折射出文化的变化,而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的表达形式。因此,译者需要从跨文化视角进行语言转换,使译文通顺、流畅、地道、可读。

二、跨文化视角转换的内涵

美国著名的翻译学家奈达认为翻译是在译语中用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翻译是通过语言机制的转换连接或沟通自身文化和异国文化的桥梁;翻译是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媒介。翻译过程不仅涉及两种语言,而且还涉及两种社会文化。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语言是文化的体现与表达。

由于受到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在翻译活动中,要使译文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有时就需要进行视角转换。视角转换指译者把源语信息用目标语来重组, 转换表达的角度, 使译文与读者的语言习惯趋于一致, 更容易使读者接受。跨文化视角转换就是要求译者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根据需要转换表达的角度,对目标语言进行信息重组,以提高译文的质量。

三、英汉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的原因

1.思维特征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语系,其产生、发展的历史都有所不同,因此在传统的语言思维习惯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英汉互译的原理就是以英汉语言思维对比为基础的语言思维转换行为,这种对比分析与研究的结果对翻译实践有着直接的指導意义。英汉语言思维差异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例如英语句子往往“主语突出”,汉语“主题突出”;英语重“语法结构”,汉语重“语义结构”;英语重“形合”,汉语中“意合”;英语重“客观视角”,汉语重“主观视角”等。

2.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渊源,英汉翻译实际上是两种文化的相互交融。译者必须从文化背景入手,了解英汉语言表达的差异性。例如,在翻译“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这个句子时,如果直译为“你能看见我眼里的绿色吗啊?”读者肯定感到疑惑不解。实际上green在其文化中有不同的寓意,是“幼稚”的意思,恰当的翻译是“你以为我幼稚可欺吗?”又如,汉语中的“天生有福”,对应的英文是“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one's mouth”。这是因为在信仰基督教的国家里,婴儿在接受洗礼时,教父会给他一把银汤匙,人们就用银汤匙来象征孩子天生富贵。

3.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的地理环境会产生不同的语言与文化,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语言会逐渐与其所处的环境融合,体现出独特的表达习惯。如英国是岛国,四面环海,鱼是英语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就有这样的表达“as silent as a fish”和“neither fish nor fowl”,而中国是大陆国家,很少用鱼做比喻,所以译为“噤若寒蝉”和“非驴非马”较为合适。又如,由于英国所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导致了他们独特的天气变化,所以人们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见面时喜欢谈天气“Lovely weather, isn't it?”其实这是他们的一种问候方式,所以译为“你好哇!”较为恰当。

4.生活习惯的差异。由于存在地域差异和历史发展差异,中西方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具有自身的特点。如我国崇尚“民以食为天”,所以人们见面会说“吃过了吗?”“吃饭了吗?”。其实这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译成英文“How do you do?”或“Hi!”即可。此外,汉语中出现的许多围绕“吃饭”这个话题形成的词语,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字面对应的表达,如“吃闲饭”“吃软不吃硬”“吃老本”“吃香”等,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意译为,“lead an idle life”“be open to persuasion, but not to coercion”“live off one's past gains”“be very popular”。又如“我不能放弃教书,那是我的饭碗。”译为“I can't give up teaching, for it's my bread and butter.”。汉语中的“饭碗”喻指“谋生的职业”,而“bread and butter”喻指“the activity or work that provides the main part of his income”,这样翻译较为合适。

四、英汉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的具体运用

1.英语客观视角与汉语主观视角的转换。中国的传统思想把主体自身作为宇宙的中心,认为“万物皆备于我”。认为认识了自身,也就认识了自然界和万物的根本规律,用主体的修养代替对客体的认识。西方传统思维以自然为认知对象,认为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把握自然,只有探索自然,才能征服自然,因而主客两分,将自然作为自身之外的对象来研究。这两种思维差异在各自的语言上表现为汉语往往以人的视角出发,而英语则从客观事物本身的视角出发。例如,“My bitterness knows no bounds.”译为“我痛苦得没完没了。”原文中“my bitterness”是客观的,而译文中“我”是主观的。又如,“(我)脚踩在地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译为“The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原文中“我的脚”是主语,而译文中“the carpet”是主语。以上的例子说明英汉翻译时要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习惯,进行英语客观视角与汉语主观视角的恰当转换,以使译文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

2.英译汉时静态向动态的视角转换。不同民族的语言在对同一个世界进行观察时,因其视角的不同而往往导致很大的差异性。英语是一种静态表达法较多或倾向于静态表达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动态表达较多或倾向于动态表达的语言。显示英语静态特征的词性一般为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等,在英译汉时,要转化为汉语的动词,才会使汉语表达更为通顺。例如,“He did not want a repeated performance of the humiliating defeat he had suffered.”译为“他不想让失败的耻辱重演。”原文中的“performance”是名词,译为动词“演”,有力地表达出了“他”决心不再失败的内心情感。又如,“The sight and sound of our jet planes filled me with special longing.”译为“看到我们的喷气式飞机,听见隆隆的机声,令我特别神往”,原文的“sight”和“sound”译成动词更加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3.汉译英时动态向静态的视角转换。英语具有静态的特点,汉语具有动态的特点。在汉译英时,可以将汉语的一些动词,尤其是表示状态的动词,译成英语的名词、介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使英文表达地道、可读。例如,“我篮球打得不好,但我游泳倒是很棒。”译为“I am not a good basketball player, but I am an excellent swimmer.”“打”和“游泳”这两个动词译为加er的名词,表现出了英语静态的特征。又如,“一切愛好和平的人都要求全面禁止核武器,彻底销毁核武器。”译为“All peace-loving people demand complete prohibition and thorough destruction of nuclear weapons.”,“禁止”和“销毁”两个词所表现出的动态特征在译文中根据英文句法和表达的需要转换成了抽象名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4.英汉翻译之空间视角的转换。空间关系通常有前后、内外、上下、高低、大小之分。汉语中的习惯说法与英语中的说法常常不同。例如,英语“I am sitting in front of a bottle of beer.”如果按照字面意思译为“我坐在一瓶啤酒前”,明显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这时可以采取空间视角的转移,译为“我的前面有一瓶啤酒。” 又如,英语短语“stay out of sight”,中的“my sight”指的是一个空间范围,表达的意思是警告对方不要进入自己的视线,译为汉语应该是“别让我看到你”,而不是“待在我的视线之外”。同样地,“Close the window, and keep the rain out”中“keep the rain out”可以译为“别让雨进来”。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灵活进行空间视角转移可以使翻译的思路更为宽广,译文灵活多样。

5.英汉翻译之正反视角的转换。不同民族思维习惯和文化的差异造成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在一种语言中的正面表达,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就可能反过来说,这就造成了正说与反说的互译现象。从根本上来说,这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和逻辑习惯决定的。例如,“Office area, staff only.”译为“办公区域,闲人免进,”英语中的正说转换为汉语中的反说,译成了四字格,口气严厉,同时也表现出了汉语的动态特征。又如“This rich bounty does not go unnoticed.”译为“如此丰美的收获引入觊觎。”,英语中的反说转换为汉语中的正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再如,“外表靠不住/人不可貌相。”译为“Appearance is deceptive.”,汉语中的反说转换为英语中的正说,而且译文简洁、达意。

五、结语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的相互交融。译者在翻译时要尊重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掌握一定的视角转换技巧,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王治奎.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2]石蕊.英汉互译中使用视角转换的原因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90-191.

[3]田华.英汉对比与翻译[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8.

[4]钱书能.英汉翻译技巧[M].北京:对外贸易经济大学出版社,2017.

[5]刘玲.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2):183-186.

猜你喜欢

英汉翻译跨文化
语用学理论视域下的英汉翻译探析
头韵的英汉翻译在《学术英语》的实践和研究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跨文化传播学理与实践的全景展现
简笔画在培养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使用策略
高校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探究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浅析英汉翻译中“文化词汇”的翻译方法
英汉翻译中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