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概念的做思共生教学设计

2021-11-10张峰汪亚亚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张峰 汪亚亚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突出学习环境的创建,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探究学习机会,强调在做中学、在学中思,实现做思共生,逐步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先思后做;边做边思;做思共生;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30-0074-02

小学科学学习是一个做思共生的过程,其中做是动手,思是动脑。同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以做思共生作为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灵魂,能够促进学生动手又动脑,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认识液体》是依据“物质世界”板块中关于物体的特征等具体内容构建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完成对固体和液体的认识,初步形成“要想全面认识一样事物,就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的研究思路。《认识液体》一课把液体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在大量的观察、实验活动中,全方位认识液体的性质。因此,教师要以大概念理念组织教学,促进学生动手又动脑,并设计多样化的趣味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思,通过做思共生的科学活动观察和认识液体的特性,进而提升学生科学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先思后做,让思为做保驾护航

[案例]

学生年龄较小,好动,喜欢动手做实验。某教师教学《认识液体》的第二个活动——测量液体的黏稠度时,把材料一次性提供给学生。学生在操作时你夺我争,实验时没有统一的操作,也没有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导致实验低效,有几组实验失败。等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答案各不一样,且对实验的过程不清楚,对实验的注意点不重视,且对实验的现象描述不出,对实验的结论总结不出,与教师期待的实验过程完全不同。

[分析]

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来自思考与观察,所以科学课堂要让学生的操作体验建立在思的基础之上。上述案例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让学生做之前,没有让学生思,学生没有想清楚了再做、想明白了再做、安排好了再做。操作之中是否有思考,拉开了学生之间科学素养的距离。没有目的的做,没有安排的做,没有设计的做,还不如不做。思的外化形式有讨论、交流、质疑、反思、表达与图示等,而做是思的产物,依据思的不同,做的效果也会不同。为了改变案例中的不思而做,笔者将案例中的活动设计进行了修改。

[修改]测量液体的黏稠度

1.提问:如果让这四种液体来一场赛跑,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学生猜想)

2.四种液体进行比赛。

3.教师出示赛道。

4.学生设计实验。

(1)让这四种液体赛跑就是比一比它们的流动速度,怎样做才公平呢?

(2)学生思考后,将四种液体倒同样多的量,看液体的流速。

5.师邀请两名学生演示实验,一名学生做发令员。

6.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填写表格(如下)。

7.小结:不同液体的流动速度不同,因为黏稠度不同。

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把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实验,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遇事会思考。教师改变教学思路,由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做,变为问他们打算怎样做,让做建立在思的基础之上。

[分析]

在新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学生做之前设计了两处思:一是让这四种液体来一场赛跑,看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引发学生的猜想。学生有自己的猜想,势必希望自己的猜想正确,从而更关注后面的实验,更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二是让这四种液体赛跑,其实就是比一比它们的流动速度,要尽可能做到公平。在学生做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地思,将做的内容、材料、流程以及要注意的地方讨论得清清楚楚。在这样的基础上做,思才会更科学、更高效。只有先思后做,才能让思为做保驾护航。

二、边做边思, 让思与做和谐共生

[案例]

教学《认识液体》一课的“认识水平面”时,某教师首先设计猜一猜的环节,让学生边做边思,认识水平面:将一个瓶子竖放,一个瓶子斜放,猜一猜两个瓶子的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记录本组的猜想,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做一做这个实验,看实验结果是否与猜想一致。最后,教师安排学生汇报实验现象、猜想以及对这种现象的理解。

[分析]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边做边思,认识水平面,通过猜一猜、议一议、做一做、说一说等方法进行观察记录。通过实验记录单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发现实验中的问题,进而思考实验现象,探究其中的科学规律,最终形成正确的科学结论。以边做边思为导向,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学生的科学成长值能在做思共生的学习范式下不断提升。科学学习不是机械地完成实验过程,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将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实践,科学学习就是科学素养成长的过程。这样边思边做的科学学习,超越了“文本科学”,使学生的科学学习变成获取知识的过程。

三、按需选择,促进做与思的共荣共生

[案例]

在《认识液体》同课异构活动中,有两位教师执教此课,本课教材共有五个教学环节,即测量液体的体积、测量液体的黏稠度、测量液体的质量、认识水平面、认识水平仪。

两位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同,呈现了不同的课态。第一位教师基本以讲解为主,在测量液体的体积时把实验要求和注意点直接呈现给学生,并以演示的方式将实验做一遍给学生看,再让学生完成实验,整个课态以做为主。第二位教师在教学测量液体的体积时,采用讨论、交流、质疑、反思等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测量出来的体积跟包装上标注的不一样,原因是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反思,发现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液体倒入量筒的时候有损耗;包装的时候不足量;读数的方法不准确;量筒的刻度没读对。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测量方法,再一次读取实验数据。

[分析]

第一位教师在教学时不敢放手,怕学生不明白,怕实验失败,追求学生能完成实验即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思考,只需按照步骤完成实验流程,获得实验结论。这里,教师只注重做,忽略了学生的科学思考。学生只有进行科学的思考,用心观察世界,才能基于自己的觀察进行比较,做出判断。也许经过思考,学生的观点不一定是对的,但是学生在思考、分析过程中的收获是无价的。因此,教师的重任是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实验操作进行思考,将手的做和脑的思合理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的科学学习才是有探索力的,不是模仿他人的科学学习。第二位教师带领学生经历了从做到思、从思再到做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将做与思结合起来,营造了更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改变了传统的“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喜欢科学课,喜欢在科学课堂上自己做实验, 认真思考并向教师提问,解决学习科学知识的困难。科学教学过程中做与思的有效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有更多的信心和动力。此外,由于科学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有效地整合做与思,使学生更多地思考和发现新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记忆水平和科学能力的提高。

总之,科学学习要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调动内在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做和思,用思和做促使学生的科学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