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精神的成长

2021-11-10代洪霞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阅读教学

代洪霞

[摘 要]高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工业文明,但也带来了一些人性的异化和缺失。社会呼吁教育思考人性,培养理性,培养在人文与科学的浸润下的现代文明人。基于这种思考,学校有必要进行校本阅读课程的开发,在课程的价值追求、课程的建构、课程的实施这三方面进行探索,以实现学生精神的成长。

[关键词]阅读教学;校本课程;精神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30-0020-02

一、课程的价值追求——实现精神的成长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工业文明。但西方一些高速发展的国家却惊奇地发现,高科技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种种发展,但也给人文精神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人们惊呼,人性的异化和缺失,或许已接近危险的边缘。

基于这种思考,学校作为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场所,我们的教学目标就不应只停留在升学层面,而应更加注重学生的精神发展。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学校进行了校本阅读课程的开发。我们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大量的阅读,让学生在大量的高品质阅读中学会思考,思考人性,培养理性,从而成为在人文与科学浸润下的现代文明人。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一所学校应该有自己的课程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一个开放的、多元的、自主的、具有个性的、具有一定精神格局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知识和精神的浸润下,学生将获得全面的、有个性的、可持续的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学生将具有一定的精神担当,在关注当下的同时也会关注未来。

二、课程的建构——营造精神世界的“百草园”

“一个读机的民族绝对战胜不了一个读书的民族。”面对阅读在学生心中的种种尴尬,我们教师要用“蹲下来”的思想,平等地与学生对话,在充分地了解学生对阅读的态度后,再对其进行分析,努力建构生活化、人文化、多样化的阅读文本,营造精神世界的“百草园”,让学生在园中自由嬉戏、玩乐。

1.阅读内容生活化

校本阅读课程的核心是促进人的精神发展。学校是为培养社会人做准备的,开发校本阅读课程时就应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以往的阅读教学内容与学生、社会的生活相脱节,离得太远,学生不懂,也不感兴趣,这样的阅读内容已不适应学生的精神成长。因此,我们教师要“蹲下身子”,走进学生生活的世界,让阅读文本与学生的精神、生活相接壤,兼容文学性、人文性、科学性、艺术性,使校本阅读物社会化、生活化,让学生在阅读时,变阅读为需要,变阅读为精神的生长,使学生在校园中也能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思考未来。

2.课程设计人文化

校本课程设计要具有人文精神,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遵循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生态型阅读文化,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在人文精神的引导下,编撰有关人性之美、艺术之美、科技之美、生活之美、自然之美的阅读文本。在内容的挑选上,尤其注重語感、情感和美感,使人、文、精神三方面高度统一,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领略人性、生活、自然、艺术、科技之美,领略人文之美,领略精神之美。

3.组织形式多样化

我们把阅读文本分为两部分,一种是班级共读的,另一种是推荐阅读的。阅读涵盖三个层次:人性、理性、超越。其内容的选择追求多维的精神发展,要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精神食粮。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民族和爱国精神;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精神教育;创新精神;了解世界;三观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科学、爱学习、爱生活、爱自然、爱艺术的教育。

三、课程的实施——播下希望的种子

在校本阅读文本的选择中,我们以人性、理性和超越三个层面为纬,以人文化、生活化、多样化为经,开设高品质的校本阅读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人类精神生活中,从而培养出具有人性的、理性的,被人文与科学浸润的一代新人。

1.激发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如果是感兴趣的文本,或是学生所需要的文本,学生就会废寝忘食地看。因此,我们在选择文本的时候,要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连的,学生感兴趣的文本。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就能感受到阅读之乐、阅读之美。

2.尊重需要

要想使学生真正地、自愿地进入校本阅读中,学习内容就必须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和需要的。从学生的内在需要看,学生不是不爱阅读,而是所接触的文本并不是他们需要的,所以他们对课外阅读没有兴趣。当然,原因还在于:一是教师给的课外阅读内容不能真正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二是在时间上,阅读对提高学生成绩的效果很慢,在考试中无法体现出其作用,所以学生会在其他兴趣的诱惑下放弃课外阅读。

3.激发自律

所谓校本阅读课程,一般都是在课外去阅读的,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必然会产生无效阅读,有些学生甚至根本不阅读。这种束之高阁的状态就是缺乏自律的表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一般都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实时指导,时时关注,指导学生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当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从阅读中读出了兴趣,读出了有价值的东西后,他们就从他律走向了自律。

4.合理过渡

小学的课外阅读文本与初中的课外阅读文本有很大的不同,上初中后,许多的学生会感觉不适应。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小学阶段就要为学生打好阅读的基础,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校本课程在对阅读内容进行编撰时,要注意小初衔接,以使学生进入初中时,对阅读不会感到突兀,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底蕴能应付初一的读物和文章。

5.适时指导

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学生阅读书籍,关注的是书中的内容情节。但只关注情节的阅读,并不是有效的阅读。为了使学生达成有效阅读,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明白,阅读一本书不能只看情节,还要看其他的内容。

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为了使学生的课外阅读达到有效,教师一定要在课内进行阅读指导,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给他们不同的方法和技能。其次,要让学生学会积累。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可以对书中一些好的、优美的词句、成语、格言等进行摘录,为写作做好准备。第三,鼓励学生有创意地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也许这就是学生创意的开始。第四,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在阅读时边读边思考,读完以后要在心中默述书中的主要内容,想想自己对此有什么体会。最后,教师要设计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爱阅读的习惯。低年段的学生可以用“做一做”“说一说”的形式来开展读书交流;中年段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如手抄报、讲故事和摘抄优美语段等;高年段学生可以开展读后感、人物分析、演讲等活动来进行阅读交流。

6.监督监控

监督监控是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障。为了保证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我们采取了以下监督措施。

其一,读书报告。低年段的学生可以用口头的方式进行读书报告,中高年段的学生既可以用口头的形式,也可以用手写的形式。这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手段,因为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口头报告,所以学生不得不展开认真阅读,而且也会努力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其二,实物成果呈现。如果学生阅读了科技类书籍,教师可以询问书中的一些科技小知识,或是让学生做一些书中的小制作,以此来检查学生是否阅读了该书。如果学生阅读的是人文类的书籍,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以此来检查其阅读情况。

其三,阅读日志和笔记。在阅读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书上写下读书笔记,或是在阅读完成后撰写阅读日志,日志包括时间、内容、感悟等。笔记或是日志第二天要給组长进行检查。

其四,讨论。为了检查学生是否进行了校外阅读,教师可以在课外或是利用自习课随机挑选一些学生进行阅读讨论,也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开展小组讨论。这样,既监督了学生学习,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其五,家长协助。教师可以打电话询问家长,学生在家是否进行了课外阅读,也可以在家访的时候询问家长,学生在家是否阅读了课外书。这也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手段。

总之,校本阅读课程应是与国家课程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校本阅读课程要变以往阅读课程的同一性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变以往阅读课程的预订性和封闭性为生成性和开放性;要变以往阅读课程的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要变以往的传统型和封闭型为校本课程的创造型。这样,校本阅读课程就会走向开放、生成并充满创造性。

校本阅读课程的实施要以学生的兴趣,以学生的需要,以学生的自律,以教师的指导为基础,在内容的编撰和教师的指导中解决小初衔接问题,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阅读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实现学生精神的成长。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