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养实践研究

2021-11-09赵建强

成功密码 2021年2期
关键词:四川盆地人地协调观酸雨

赵建强

初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地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方法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是研究地理的核心内容,包括人对地的影响和地对人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学习人地协调观来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会造成哪些不利和有害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一、创设情景,培养人地协调观

如果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些情景。只是教给学生一些枯燥的理论和概念,学生難以深入理解什么是人地协调观,以及学习人地协调观的目的是什么。情景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地理产生兴趣,积极地参与学习,还可以通过这些情景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地协调观,为什么要学习人地协调观。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些情景,如酸雨。酸雨造成的原因是人类往大气中排了大量含有酸性物质的气体。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汽车尾气也是酸雨形成的原因之一,尾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导致雨水的PH值呈酸性。酸雨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酸雨会导致土壤酸性化,也会对建筑物造成一定的危害性,会使建筑出现空洞和裂缝;酸雨还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性,可能会导致一些慢性疾病。而中国的酸雨覆盖面积已经越来越大,所以,人们必须保护好环境。通过让学生学习酸雨知识,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酸雨带给人类是什么样的后果,破坏环境人类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人和自然应该是和谐相处。这就培养了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不能够只是给学生讲解一些概念和知识,老师应该创设一些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这些情景更好地了解人地协调观的概念,从而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图文并茂,了解地理特征

地理的学习和图片是密切相关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通过书中的图片能更好地理解一些概念,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这些图片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对一些地理知识有直观的认识,让他们对我国以及世界上的地理特征有更深地理解和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例如,在讲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四川盆地时,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四川盆地的照片。四川盆地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常常会有干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四川盆地的照片,让学生分析四川盆地为什么会有水土流失和干旱洪涝这些灾害。让学生通过图片分析能让他们对知识记忆深刻,也培养了学生的答题能力,对四川盆地地形地貌有更深的理解。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防止这些灾害的发生和减少盆地的水土流失现象。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三、开展活动,切身体验人地协调观

地理教学不仅仅是老师把资料给学生,而应该培养学生学会去寻找资料,并且运用这些资料。在学生寻找筛选资料的时候,能够对这些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能够加深他们的印象。相比于老师把资料给学生,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从众多资料里面选出有用的资料,并且小组结合将这些资料整理出来,和其他小组成员共享资料,这样学生能够对人地协调观有更好地理解。

例如,因为农民经常焚烧秸秆会导致雾霾的产生,可以让学生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分析雾霾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人类哪些行为会导致雾霾的产生,雾霾对人类有哪些危害,等等。选择一些有用的资料进行整理,在班级里面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对雾霾有更深的理解,也能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学生通过对雾霾的学习,意识到人类活动会对自然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人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大自然,保护好环境,这样就更好地培养学生都人地协调观。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进行,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也成了地理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哪些不正当行为会对自然有什么不好的影响。让学生在对知识的不断学习中,逐步加深对人地协调的理解。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也能更好地培育他们的地理素养。

猜你喜欢

四川盆地人地协调观酸雨
酸雨的危害
浅谈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2010—2014年奉贤区酸雨现状及成因分析
基于旅行视角的人地协调观培养
人地协调,渗透在教学细节中
关于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的理解与存在问题
空中杀手
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对四川主推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
不同叶面肥对四川盆地主要推广杂交水稻品种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四川盆地早古生代构造热演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