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海洋法”教学改革探索

2021-11-09马明飞姜智颖

关键词:海洋法海洋育人

马明飞,姜智颖

(大连海事大学 法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2016 年12 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为高校思政课指明了方向,要求在改进中加强思政课改革,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而行[1]。21 世纪是海洋的时代,向海则兴,背海则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关键在人才,对于海洋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复合型海洋法律人才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还需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政治觉悟、国际化的海洋视野。从高校课程角度来看,在开展海洋法专业教育的同时,应密切融合海洋热点问题与思政元素,以专业思政引领课程思政,打造思政“金课”,培养德法兼修的综合型法律人才。

一、以专业思政引领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的实质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充分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思政课程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课程思政”的首要前提,在于课程本身的专业性。以专业知识为根基,以专业思政引领课程思政,是通往课程思政最基本的路径。

海洋法学的发展由来已久,作为国际法学最古老的分支,国际法之父格劳秀斯的“海洋自由论”问世已有400 余年。在国家长期的实践推动下,领海、毗连区、大陆架等制度相继建立。自20世纪30 年代起,国际社会持续努力为海洋建章立制。从1958 年四个日内瓦海洋法公约订立,到1982 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出台,再到《公约》的两个执行协定相继谈成,现代海洋法框架基本形成。进入21 世纪,我们认知海洋、探索海洋的能力大大提升,海洋活动与日俱增,领域和形式不断拓展,无论对中国、亚洲,还是对全世界,这都毫无疑问是划时代的伟大变化,会带来地缘政治和国际法秩序的版图刷新,也会带来国家治理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转型。然而,我国海洋法学高校教学的基础,对于海洋法律人才的教育培养,与国内外形势急转的现实和解决问题的需求相比较,还很薄弱,比较落后,不成体系,对于海洋法学的教学,也只是对于历史发展、法律渊源、基本概念等内容的简单介绍[3]。

“海洋法”课程作为法学专业学生的重要特色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涉及海域维权和划界争端解决、深海资源开发分配与利用、国际关系和海洋治理机制、海洋文化遗产保护等诸多问题,包括丰富的思政元素。在“海洋法”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以海洋法专业思政引领课程思政,并将二者“深度融合”。“深度融合”不是简单地从海洋法专业教材中整合出思政元素进行机械式物理粘合,而是要促进海洋法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化学融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战略眼光、国际视野[4]。

二、“海洋法”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构想

“海洋法”课程有独特的理论体系,有特定的国际海洋法公约,并具有大量海洋法时事热点相关案例,其内容涉及政治、外交、国家政策等多个方面。基于该课程具有理论难理解、涉及知识面广等特点,在开展“海洋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应合理进行课程设计,以实现显著的育人效果。

(一)教学目标巧构思,宏观微观双推行

教学目标作为检验育人效果的“试金石”,对于整个教学过程而言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海洋法”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应拆分为两个维度,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维度的构建,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首先,宏观上坚持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其中,一个中心是指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中心,正确领会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国际海洋热点问题上,能够坚定立场,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四个基本点是指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养成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明确全球海洋治理方略、追求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目标为基本点。其次,微观上潜移默化,将隐性思政元素浸润于知识之中。根据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依托海洋法特色教材,将全课程十一章的知识点,对应各自主题的课程思政教学微目标,通过编制海洋法课程思政教育执行大纲,将隐性思政元素浸润于显性的知识点之中。

(二)以教研室为抓手,促进组织创新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主体,很多专业课教师对大学教育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根据课程性质分类,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全部划归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其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都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只有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才能共同构建全课程的教书育人格局。

课程思政建设应以教研室为抓手,组织开展专业思政教研活动,梳理“海洋法”课程体系,革新教学组织架构,优化教学方案设计;建设海洋法与思政有机结合的优质教学资源。根据现有的各类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组建“海洋法”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通过在海洋法专业课上穿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海洋法学专业知识的深层次认识,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培养一批专业教师,提高其将专业与思政融合的能力,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着力打造课程育人共同体,推动形成“专业思政”建设的有效机制。

(三)以课程为载体,完善教学体系

针对人才培养和学生的思想特点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是保证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重要策略。课程团队要秉承“思政寓于课程”的理念,从“海洋法”课程本身着手,将思政内容贯穿于“海洋法”课程的教学规划、教学筹备、教学实施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明确课程思政的内容和要求,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传导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海洋法学的内在精神与价值关怀。海洋法教学团队应通过集体备课,针对对应知识点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深度挖掘“海洋法”课程每一章当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点(见表1),在构建课程体系、制定各门课程达成目标中强化育人导向,利用海洋法学先天优势,深挖思政元素。

表1 海洋法课程思政融入点

三、“海洋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

好的课程思政就如糖融水、如盐入味,让专业课程更有味道,达到育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5]。“海洋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采取合理的改革措施,使课程思政教育与课程质量提升做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紧跟时代热点,体现课程“时代性”

事实上,许多国际热点问题都可以由“海洋法”的专业知识解释,例如,“中菲南海仲裁案”问题涉及国际争端解决及国家领土主权和司法主权的保护;“东帝汶与澳大利亚强制调节案”涉及《公约》的第三方争端解决机制问题;“毛里求斯与马尔代夫海洋划界案”涉及群岛的法律地位。课程大部分内容与“海洋命运共同体”“求同存异”“和谐世界”等理念相接轨。因此,为将时政热点融入理论知识的讲授中,“海洋法”教学团队应不断更新知识,立足课程的“专业性”,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在热点事件中追求教学目标,达到育人效果,牢记育人使命。

(二)鼓励自由探索,彰显课程“多元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力让学生全面了解各国的观点和立场,鼓励多元思考,面对面与学生直接交流讨论,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以正确的价值维度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同时,教师还应通过设计启发性的教学环节,例如,分组研讨、延伸阅读等,向学生传授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的知识或理论,让学生能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拓宽其国际视野。

此外,对于国际海洋热点问题,教师应进行引导性讲解。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思政领域进行发散思维,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开展自我教育。例如,在讲授“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这一章节时,教师可通过引用“桑吉轮碰撞案”的案例,对事发海域的环境污染事故、船舶溢油的责任承担等内容进行讲解,培育学生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海洋生态观念,通过隐性的教育把控,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价值认同。

(三)坚持一课三备,塑造课程“亲和性”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自主探究,深入思考,“海洋法”课程应重点围绕“备授课对象、备教学方法、备育人要素”,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突破教学重点,创新教学方法。

备教学对象。例如,在探讨“人类共同继承遗产原则”的教学思路时,可以从历史背景、发展、衍生学说、各国争议等方面展开阐述,让学生初步把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类共同继承遗产原则”在海洋法中的具体内涵,促使学生建立起辩证的认知体系。

备教学方法。“海洋法”团队要推崇教学相长,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给予一定的把控,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例如,在部分教学班开展“辩论进课堂”的方式,选择具有思辨性、实践性、时政性的话题开展小组论辩,在思辨中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于潜移默化中做到价值引领与塑造。

备育人要素。在“海洋法”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更系统、全面地掌握近现代海洋法,不断挖掘典型案例中的德育资源,将现实案例引入课堂。例如,以中日关于东海大陆架的划界分歧为例,分析大陆架划界的基本方法;以专属经济区制度的探索和建立为例,介绍现代海洋法的制度创新等,帮助学生透过真实事件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发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共鸣,坚定学生维护我国合法海洋权益的信念。

(四)打造第二课堂,扩大课程“辐射性”

打造线上教学模式,拓展课程育人空间。灵活运用学习通、智慧树等网络平台,通过设置在线专题讲解和案例分析,对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安排见面课,打破时空界限,将云端教学与思政教育、德育及智育相结合,扩大海洋法课程的受益面和辐射面。

举办海洋法模拟法庭,促进知识的应用。通过举办国际海洋法模拟法庭竞赛,选取海洋法上的热点问题,模拟适用《公约》第十五部分规定的国际海洋法法庭、国际法院和《公约》附件七规定的仲裁程序,为学生提供学习、探讨当前海洋法领域热点问题、前沿问题的平台和机会。通过开展定期讨论会、文献检索反馈、核心知识点授课、微信平台答疑、书状撰写指导、核心问题与知识点答辩清单撰写、口头陈述与答辩模拟练习等形式,训练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

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海洋法”教学改革,应该在法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课堂讲授内容,以深入浅出的讲解、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持续提升课程的育人成效,培养一批德法兼修的优质海洋特色法律人才。

猜你喜欢

海洋法海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一般接受的国际规章”解析
浅析国际法院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2018年中欧国际海洋法学术研讨会”综述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美国国际法杂志》南海专刊文章述评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