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副科”教师当班主任的劣势、优势及机制保障

2021-11-07杨静娟

新教师 2021年9期
关键词:主科工作量专业化

杨静娟

早在1988年国家教委就颁布了《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2006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2009年8月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三份文件对班主任的配备与选聘标准基本没有变化,都认为“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没有所带科目的限制。2020年10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谈及“体育老师当班主任”时表示“希望将来体育老师当班主任能够成为一种时髦”。以上均是国家层面对班主任配备和选聘的规定或倡导,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从来没有表示或者認为“副科”教师不能担任班主任。那么,“副科”教师当班主任有哪些优劣势,需要怎样的机制保障呢?

一、“副科”教师担任班主任的劣势

1. 容易遭受家长的质疑。传统观念下认为语、数等“主科”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而体、音、美等“副科”是学生学习的次要内容,从而造成语、数教师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副科教师被边缘化。这直接导致家长误认为“副科”教师当班主任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担心“副科”教师管不住学生。

2.“副科”的教学与班级管理存在较大区别。体育、音乐等课程目前不进行严格的统一考试,对升学没影响,学生在上这类课程时身心一般处于放松状态,课堂教学氛围宽松、活泼,对学生纪律、行为要求没有语、数等科目严格。而班主任主要工作是班级的管理,需要抓好班级的班风、学风、纪律,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学习习惯等。如果“副科”教师不能自如切换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角色,可能会造成自己威信不足、班级管理松散等问题。

3. “副科”教师课时少。笔者所在省份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时每周4节,音乐、美术课每周各2节,学校还不一定能开齐。“副科”课时比“主科”少得多,“副科”教师在班级内上的课少,在班级里的存在感不强,可能会影响到班级管理。

二、新时代“副科”教师担任班主任的优势

1.“副科”班主任教学压力小,有精力抓好班级管理。语、数教师的教学压力大,课程繁重,作业批改任务多,有时还会“侵占”班会、书法、综合实践等课程时间进行“主科”教学,这些会大大影响班级管理。而“副科”教师教学压力小,作业批改量少,精力充沛,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班会时间进行班级管理、开展班级活动。

2.“副科”教师更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相对于“主科”教师,深知音、体、美等学科育人价值的“副科”教师会更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体质的增强、审美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另外,“副科”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戴成绩的“有色眼镜”,能较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能向家长反馈学生更完整的成长变化。

3.“副科”班主任更有利于落实学生“减负”工作。“主科”教师与班主任合二为一时,学生往往会更重视班主任教的学科,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如果班主任再占用其他课时上课的话,无疑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副科”班主任的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存在竞争关系,能站在比较中立的立场上协调各科,减少偏科现象,一定程度上遏制随意占课的行为,从而更容易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副科”教师担任班主任的环境机制

1. 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转变是根本。首先,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加快解决“应试教育”问题,淡化“主科”“副科”之分,全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改变教育效果评价方式,转变对学生、教师和学校以成绩为主要内容的评价。其次,要不断倡导家长转变“唯分数”的观念,多考虑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进而认识到科目不分“主副”,这样一来就不存在“副科”教师当班主任的争论了。

2. 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班主任岗位专业化是基础。在笔者所在的地区,语、数等“主科”教师专业化程度高,但其他科目教师专业化程度很低,科学、道德与法治、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专业教师短缺,经常是数学教师兼任科学、体育等课程,语文教师兼任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等课程,这就造成“副科”教师就是“主科”教师,很难出现“体育老师当班主任成为时髦”的现象。因此,小学教师也需要专业化,只有教师队伍充分的专业化才能保障“五育并举”生根发芽,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工作量的计算和待遇的落实是保障。首先,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关于班主任的文件中规定,“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但这一规定在基层学校基本没有落实下来,班主任的工作量远大于这个标准,这就需要学校参考标准合理安排班主任的工作量。其次,适当提高班主任津贴。在笔者所在地区,班主任津贴今年提高后,每月每生6元,如果所带班级有60名学生,班主任每月津贴有360元,但许多班主任认为工作付出多、事情繁杂,津贴与工作量不匹配。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让班主任竞聘上岗成为现实。

4.班主任的培训培养是手段。首先,学生是多样的,任何教师都不是天生就能当好班主任,班主任的培训是促进班主任专业化的主要手段。学校要更加重视“副科”班主任的技能培训,加强培训内容针对性,比如班级管理、心理咨询、沟通交流等。其次,要培养好“第二梯队”,设置“副班主任”,分担班主任工作,为学生管理建言献策,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储备班主任。当然,副班主任可以尽量从体、音、美等教师中选聘。

5. 职责监督制度和信息沟通是关键。首先,“副科”教师当班主任需要着力避免“班主任成为‘副科教师”。让“副科”教师当班主任固然有优势,但是一旦“副科”班主任履职不严,脱离学生,缺乏对班级的了解,就会出现班级无班主任的现象。因此,需要探索“副科”班主任职责落实情况的监管制度和规范,督促其履职尽责、爱岗敬业。其次,要构建“副科”班主任与其他科任教师的信息沟通平台。通过平台的构建,班主任能即时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交往情况、心理状态等,对出现的问题苗头能及时处理,从而消除班级管理中的隐患。

“副科”教师担任班主任在当下还难以全面推广,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家长观念的转变,教育评价的改革,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笔者相信在可期的未来一定会“成为一种时髦”。

(作者单位:陕西省彬州市第二幼儿园 本专辑责任编辑:林彦 刘贞辉)

猜你喜欢

主科工作量专业化
多元重构:艺术院校附中钢琴主科教学、实践与评价模式研究
应用地表覆盖数据估算LiDAR内业工作量的方法研究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对提高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主科课教学质量的思考
一个兼顾教学科研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模型及其应用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网上互动教学工作量管理的困境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