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归道地产区及历代炮制方法考证

2021-11-06王康宇陶雪慧刘小康何文媛高文义

吉林中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历代马尾本草

王康宇,陶雪慧,刘小康,李 妍,何文媛,高文义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长春 130117)

当归素有“妇科血病圣药”之称,具有补血调经、润肠以及镇痛等诸多功效[1],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至南部地区,称作“云归”“岷归”。炮制是中药材进入临床使用必须经过的过程,记载当归的炮制方法始见于南齐时的《刘涓子鬼遗方》,其中提出了“炒”的炮炙方法[2],以后的医药书籍多数记述当归各种不同的炮炙方法,主要有炒、熬、炙、浸、洗、煅、烧及焙等[3],炮制所加辅料主要有酒、醋、姜汁、生地汁、童便、黑豆汁及土等[4],记载的炮制方法有25 种之多,为清楚地了解当归历史发展情况,现就其道地产区及不同时期古籍与现代各省炮制规范中关于当归的炮制方法进行整理、归纳及总结,以期明确当归道地产区及炮制方法,为相关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参考。

1 当归品种及产地考证

当归之名始见于《神农本草经》[5]:“当归,味甘,温。……生川谷”,描述了当归的性味,没有对当归的形态进行描述。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6]记载:“今陇西叨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枝气香,名马尾当归,稍难得。西川北部……多根枝而细”,对当归性状进行了简单叙述,提出当归肉质,含挥发油,并且出现了因产地原因的品质差异。至唐代的《新修本草》[7]:“……细茎者名蚕头当归,大叶者名马尾当归。今用多是马尾当归……”,首次从法定角度提出了马尾当归为胜,蚕头当归几乎不作为药用。北宋时期《本草图经》[8]提出当归“以肉厚而不枯者为胜”的药材质量标准,被当时所认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9]中描述“以秦归……,名马尾归,最胜他处”,提出了马尾当归为优质药材。此后在清朝《本草蒙筌》[10]《本草求真》[11]中也有相关记载,明清时期对当归道地产区已基本确定,对不同产地当归药物形态、偏性亦有描述,与2015 年版《中国药典》[12]收载品种基本一致。

整理考证自秦汉时期至民国时期相关古籍,包括《名医别录》[13]《吴普本草》[14]《本草经集注》以及《药物出产辨》[15]等共计14 本。整理古近代相关书籍记载的当归药材产区,摘录出陇西、秦州、宕州等19 个古代产区和7 个近代产区[16],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续

表1 当归古近代产地本草考证表

表1 续

现代产区频次统计结果中,甘肃省出现22 次、四川省18 次、陕西省8 次、安徽省5 次、江苏省4 次、河北省3 次、西南地区2 次、河南省、河套地区和山西省各1 次,结合相关文献考证推断甘肃省、四川省为现今当归药材的道地产区。

2 当归历史炮制方法记载

当归最早记录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此后,不同时代的医药书籍中都有记载关于当归药用炮制的方法,包括酒当归、净制、切制、熬制等不同的炮制方法和要求[17-20],具体阐述见表2。

表2 不同时代医药书籍中炮制方法

表2 续

3 2015 年版《中国药典》对当归的炮制要求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收载的当归炮制品有当归、酒当归两个品种[12]。药典提出规定:除去非药用部位等杂质,洗去泥沙,闷润至透无硬心,切薄片,低温干燥。酒当归炮制要求取干净当归片,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透无硬心,至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呈深黄色或者浅棕黄色,取出放凉即可。表面有焦斑,并略带有酒香气。每100 kg 的净当归片加黄酒10 ~20 kg。

4 讨论

4.1 当归产区分析 药材的道地性判断、医学实践经验源于中医药学,脱离中医药学理论基础,道地药材就如同无源之水,故中药材的本草考证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当归作为常用药材,其品种、分布与道地产区历代本草均重点记载。汇总考证古当归药材产区,其中位于今甘肃省地区频次达22 次,四川省地区频次达18 次,其他省份频次比较低。古代当归产地有所出入,可能是由于古籍本草描述不详、用药品种混乱、地区用药习惯差异等现象导致的,另外受技术等原因限制,在对中药生长环境及形态等方面描述时均依靠个人经验,导致史载产地比较混乱。据考证当归产地为今甘肃岷县、宕昌等附近一代。其中岷县、宕昌、渭源、漳县等地区比较符合当归适宜种植条件[21],其海拔适中、气候比较湿润凉爽,特别适合当归的生长,出产当归素有“岷归”之称。

4.2 当归历代炮制分析 南北朝时期《刘涓子鬼遗方》中最早记载了关于当归的炮制,此后历代对当归的药用部位、功效、炮炙方法及其作用非常重视,炙法由简到繁,炮炙作用逐渐明确,内容十分丰富。至清代,所使用的炮制方法达25 种之多,沿用至今。当归的入药部位分全归及头、身、尾,炙法有炒、炙、煅、烧等,每种方法又有质量要求,如炒黑、熬香、炙黄、煅存性、烧灰等。加辅料炙的内容更加丰富,仅单一辅料就有酒、醋、姜汁、童便等10 余种,都是历代根据不同病症和不同方剂需要而发展的方法,文献记载的这些传统炮炙经验都是极具价值的宝贵资料。

古人认为酒性升腾发散,酒炙可使当归的作用趋势“向上”“向外”[22],增强活血止痛等功效,为此历代采用酒洗、浸、润、拌焙干以及酒炒、酒煎、酒蒸等法。当归酒炙、土炒、炒炭三种方法已作为目前公认制法[23],古代这些传统炮炙方法发展比较成熟,值得很好的继承,并加以发扬。明清时期提出的如以生地汁、姜汁、童便、黑豆汁、芍药汁及吴茱萸等为辅料炮炙,现代都已不沿用。为整理发掘当归的炮炙经验,应通过多种途径,结合中医临床,进行认真的科学研究,对前人的炮炙经验是否具有科学道理进行判断,再做出相应结论。

猜你喜欢

历代马尾本草
修护灵渠的历代先贤录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宋水仙:巧手生花马尾绣
扎马尾
从历代《达赖喇嘛传》看活佛转世定制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9例
中国历代军队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