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本土外语教学法述评

2021-11-06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教学法

万 露

中国本土外语教学法述评

万 露

(四川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通过分析十六字外语教学法、外语立体化教学法、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等在我国影响深远的本土教学法,总结出其鲜明特征及局限性,并提出创建包容的学术生态环境等建议。

外语教学理论;外语教学法;本土化理论;本土教学法

改革开放后,国外外语教学理论大量涌现,给我国外语教学带来了很多启示。然而在多年的实践中,这些外来的教学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批学界的外语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在广泛借鉴西方外语教学理论的同时,糅合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及理念,立足于教学实际,在探索中国本土外语教学法的道路上潜心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本土外语教学法的内涵及探索路径

(一)本土外语教学法的内涵

本土外语教学法是指新中国成立后由我国外语教育专家和教学工作者根据我国国情、教情、学情,立足于外语教学实际,经过大量实践打磨出的原创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

从总体看,本土外语教学法有以下特点:首先,这些方法是我国“土生土长”的,由我国外语教育研究者独创,针对我国外语教学中的问题而提出并实践的具体实施方案,它们从萌芽、形成、发展到趋向成熟的整个演变过程都体现出中国外语教学的水平、需求、特色及规律,不是西方现有的方法、理论,也不是其翻版或衍生品。其次,这些教学法汲取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体现出我国鲜明的文化特色。这些教学法立足于我国外语教学实际,理论明晰、操作性强,适应现今的教情和学情,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规律。

(二)本土外语教学法的探索路径

文秋芳教授在回顾我国外语教学理论70年发展历程时,梳理出三条发展路径:引进改造,扎根本土,融通中外[1]。

所谓“引进改造”,是指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并进行大规模实验,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改进,使之逐渐符合我国国情。该路径最为普遍,其影响力大、延续时间相对较长。被引进改造的外语教学理论包括听说法、交际法、认知法等。“扎根本土”这条路径在20世纪80、90年代进入蓬勃发展期,学者们基于我国的教育生态环境总结了大量实践经验,形成了致力于解决本土问题的本土化理论。在此背景下,涌现如“外语写长法”、“十六字外语教学法”、“情意、情景、知识、交际、调控”教学法等。这些方法有其自身的理论构架,清晰易懂、方便记忆、操作性强。所谓“融通中外”,其特点在于汲取了中外理论的精髓,融合了前两条路径的优势,致力于解决本土问题,在强调创新的同时也兼顾国际上对其理论表述的可理解性。然而,这条路径还处在开拓阶段,尚不成熟,且缺乏优良的研究条件及研究环境。这三条路径既各自独立,又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引领我国外语教学理论不断向前发展。

二、中国本土外语教学法的几种典型

(一)张思中“十六字外语教学法”

张思中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40年的教学经验和教改实验总结出了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十六字外语教学法”,如图1所示。其内容可概括为“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十六字[2]。“适当集中”是指在某一阶段专攻某块语言知识,提升某个语言技能,以突破语言学习瓶颈,实现在某方面的大幅度提升。“反复循环”是指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不断回顾、温习已学知识,利用各种机会使其在学习情境中复现,避免遗忘。“阅读原著”借鉴了语法翻译法的理念,要求学生在完成第一阶段的集中学习后,趁热打铁进行大量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已学知识,还能开拓视野,并获得新知,提升对外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材施教”则来源于孔子的教学思想,指的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根据教材、学生情况、教学环境等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十六字教学法”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该方法诞生后,被应用到小学生英语两两会话教学、《张思中儿童英语》教材的简易音标教学、初中英语同堂复式课等课堂教学中,均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李岚清副总理曾在外语教学座谈会上对该方法做出高度评价:“这种教学法不仅适用于中小学生学习外语,对成人学习外语也是有效的;既适用于英语,又适用于其他某些外语,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2]

图1 张思中十六字教学法流程示意图

(二)张正东“外语立体化教学法”

“外语立体化教学法”是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的本土理论之一。该教学法的操作模式包括总模式和各种具体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张正东“外语立体化教学法”操作总模式

具体教学模式包括“培养自学能力”“取得言语技能”“精通基本语言材料”模式等。针对每种具体教学模式的特点,张正东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及活动、主要方法、教育目的等。教师应根据该教学法所倡导的原则——教学交错、精泛结合、活化事件及温故知新来安排教学内容,配合整体着眼、分散巩固等学习方法,以实现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自学能力、运用能力、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教学目标。此外,张正东还提出该教学法的五种教学策略,即裁缝、滚雪球、迂回、反刍、发酵[3]。“裁缝”指外语教学中把语言拆分整合、归纳演绎的策略;“滚雪球”是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持续积累外语知识、技能并将其转化成外语运用能力的策略;“迂回”是处理重点、难点的策略;“反刍”则是由粗到细、循环加深的技巧;“发酵”指精选少量语言材料而练得烂熟,以作为吸收、发展语言能力的酵母。

(三)包天仁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

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是一个大的教学路子(approach)。“四位”指的是knowledge(知识)、skills(技能)、abilities(能力)、faculty(素质),“一体”指的是以上四个部分融为一体[4]。其实施原则包括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五技并举(听,说,读,写,译)。教学步骤包括准备、呈现、实践、产出四步,如图3所示。

图3 包天仁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操作模式

该方法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利用元认知策略有效监控自我学习状况并做出调整,并通过情感策略发掘学生的内在动机;还强调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认为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基本技能来检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形成依靠使用基本知识,两者相互作用、相互联系[5]。

(四)王初明“外语写长法”

20世纪90年代末,王初明首创“写长法”理论,重点突出“写”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他从中国学生听说严重不足、读写条件较好的实际出发,在听、说、读、写中选择了以“写”为突破口,“以写促学”[6]。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力和兴趣,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设计适合的写作任务。写长法特别适合具有一定词汇和语法基础,并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学习者[7]。

“写长法”采用了一种新的评价模式:在量与质中,选择以量为先,以量促质;在表扬与纠错中,选择以表扬为主,以奖赏激发兴趣,以鼓励促进学习[8]。其倡导的纠错原则是:“肯定优点,间接改错”[9]。这一点与Jeremy Harmer关于“如何对待写作中的错误”的观点有相似之处。Harmer认为,在修改学生的习作错误时,可以每次只针对一个方面进行修改,如时态、用词、标点符号等,并使用师生都能理解的符号来标示,以避免整篇写作都是批改痕迹,使学生失去写作的信心和积极性。

后来的实践过程中,“写长法”的一些弊端逐渐凸显:方法强调输出内容的创新性,却对提供恰当的语言输入不够重视;强调语言表达的流畅度,却忽视语言表达的精准性;强调多写多练,但缺乏篇章层面的充分训练[8]。为弥补这些不足,王初明团队在经过总结实践经验后探索出“写长法”的改进路径——从“以写促学”到“以续促学”,再到“续论”[9]。通过不断创新“续”的形式,如“续说”“续译”“续改”等,弥补了“写长法”中输入不够系统的问题,使“输入”和“输出”实现恰当的融合与平衡。

(五)文秋芳“产出导向法”

文秋芳教授及其研究团队花费了十多年心血,在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中,构建了“产出导向法”理论与实践体系(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10](图4)。

图4 “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

该体系包括三个板块: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学用一体”“文化交流”“关键能力”等,它是整个流程的基础和核心,指引着教学假设、教学流程的方向,决定了师生的行动目标。教学假设涵盖“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性学习”“以评为学”等,受到教学理念的制约,是决定教学流程的理论依据,也是教学流程检验的对象[11]。教学流程以教师为主导,由师生共同构建,包含若干个驱动、促成和评价的循环,强调在教师主导作用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该理论继承了我国古代《学记》中“知不足而后能自反”的教育思想,融合了Tyler的经典课程论和二语习得理论,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理念,致力于解决我国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弊端[12]。

六、中国本土外语教学法评析及展望

我国本土外语教学法具有一些鲜明特征:它们借鉴了西方现代外语教学理论的观点和原则,与国外流行的二语教学理论的发展密不可分;本土外语教学法还融合了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力求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中汲取养分;我国外语教学理论的研究越来越体现出跨学科的趋势。这些教学法是我国外语教育研究者多年心血的结晶,30多年来在我国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实践证明了它们对提高外语教学的有效性。

然而,这些本土教学法也在实践中显露出自身的局限性:一些教学法缺乏足够的系统理论作支撑,亦缺乏严谨的、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案;一些教学法是创立者自己多年的学习、教学经验的总结,个人经验色彩较浓,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尚不能轻易定论;一些教学法的受众群体局限于中小学,无法在高校以及成人教育机构顺利开展。

俞约法指出,我国外语教学界一直受限于西方外语教学理论[14],不相信我国深厚的文化土壤能产出自己的外语教学法,更忽视我国学者所做的开创性工作,对本土的教学法多持批判的态度。笔者认为,本土教学法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优良的生态环境,学界应对各种新兴的本土教学法抱持宽容的态度和发展性的眼光,给予其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争鸣;还应为探索本土教学理论的学者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研究条件,使这些“土生土长”的理论得以蓬勃发展。本土理论从最初成形到走向成熟,每一步都需要稳扎稳打、落到实处,否则其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会走进死胡同。

[1] 文秋芳.新中国外语教学理论70年发展历程[J].中国外语, 2019,16(5):14-22.

[2] 张思中.张思中与十六字外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5-153.

[3] 张正东,杜培俸.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96-104.

[4] 包天仁.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6(012):23-30.

[5] 李永大.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中国实践——包天仁教授访谈录(二)[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8,10(11):11-18.

[6] 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以写促学——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试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44(3):207-212.

[7] 王初明.从“以写促学”到“以续促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7,61(4):547-556.

[8] 文秋芳.评析外语写长法[J].现代外语,2005,28(3):308- 311.

[9] 王初明.外语写长法[J].中国外语,2(1):45-49.

[10] 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59(4):547-558.

[11] 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外语,2017,40(3): 348-358.

[12] 文秋芳.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 2018,32(3):387-400.

[13] 俞约法.《外语教育学》与外语教学法通论——读张正东同志近著有感[J].外语学刊,1988,68(5):58-60.

A Review of Chinese Indigenou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WAN L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1, China)

Some influential indigenous teaching methods in China such as sixteen-characte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three-dimension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the English four-in-one teaching approach, ect are analyze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limitations are summarized. Some suggestions on creating an inclusive academ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put forwar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eor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es; localized theory; indigenous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G632

A

1009-9115(2021)05-0146-04

10.3969/j.issn.1009-9115.2021.05.026

2021-02-01

2021-08-02

万露(1992-),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英语。

(责任编辑、校对:朱 燕)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教学法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