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三化学情境教学设计与研究
——以《常见的盐》为例

2021-11-06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7期
关键词:习题创设化学

刘 洁

(西安市第八中学 陕西·西安 710001)

由于面临着中考压力,初三化学教学过分重视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忽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课程体验,使学生不能在此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品质,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在课程内容部分每一个主题后面都给出了情境素材建议。[1]这足以显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盐》是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现以此为例进行化学情境教学的设计与研究。

1 联系生活背景创设教学情境,树立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观念

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几种生活中的常见的实物:一支氯化钠注射液、一小块大理石、一袋纯碱、一盒维生素C泡腾片,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结合配料表,发现这些物质中含有NaCl、CaCO3、Na2CO3、NaHCO3等盐类物质,进而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等。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课程,不仅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更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离不开化学,从而树立化学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正确学科价值观。

在学习了盐的化学性质后,可以设置问题:妈妈在厨房做饭时,不小心把食盐和纯碱搞混了,请你结合实际给妈妈支一招吧!学生根据所学盐的化学性质中盐与酸的反应,想到厨房中的酸——食醋。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考查氯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的检验,但置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给学生一种亲近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化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学以致用,变解题为解决问题。

2 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在“化”剧社精彩表演中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节课涉及的四种盐类物质间关联不大,若教师逐一讲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课前将学生分为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四个小组,各小组同学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搜集、查阅、整合相关资料,每组选一位代表,以一种娱乐化、拟人化的呈现形式将所代表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表演给大家,整个盐类自我介绍环节学生热情高涨,笑声、掌声不绝于耳。这种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新知,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前期搜集资料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在信息的加工与整合中提高了自主思考与分析归纳能力;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团队合作意识与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建构学习、探究学习,体现了素养为本的理念,促进了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3 结合化学史实创设情境教学,培养爱国情怀和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在学习纯碱碳酸钠时,播放《制碱专家侯德榜》的视频,向学生介绍侯德榜先生的事迹。他是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世界制碱业的权威,他主持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获得万国博览会金奖。在抗战时期及其艰苦的条件下不断摸索创新,发明了被世界公认的“侯氏联合制碱法”,为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学生交流感想后,教师引导学生不仅要向伟大的科学家致敬,更要从他们身上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培养严谨求实、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磨炼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锲而不舍的坚毅品格,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做一名热爱祖国、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青少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 利用实验探究创设教学情境,发展科学探究能力[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应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独特价值,精心设计实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在探究盐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铁与硫酸铜溶液、碳酸钠与稀盐酸、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的四个反应,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讨论与交流后获得结论,归纳总结出盐的化学通性。在实验探究中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

课后,学生还可进行家庭趣味小实验,通过会吹气球的瓶子(小苏打与白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会跳舞的鸡蛋(鸡蛋壳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白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趣味实验,加深对盐与酸反应的认识,巩固盐的化学性质,增强实验探究能力。

图1

5 运用图示模型创设教学情境,搭建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在讲到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熟悉的中和反应及2018年陕西中考副题中出现的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图示模型,使学生理解酸与碱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碳酸钠与氢氧化钙能够反应的微观本质是Ca2+和CO32-结合生成CaCO3沉淀。“宏观——微观——符号”的三重表征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将反应过程可视化,使得分析思路更加清晰,课堂内容更加丰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宏观事实背后的微观本质,有利于落实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这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见图2)。

图2

6 巧用趣味习题创设教学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新知,完善知识体系

习题设计应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创设合理生动的问题情境。学习完盐的化学性质后,教师邀请同学们搭乘“化学地铁”一起畅游物质世界,如图所示,列车上的物质可与各站的对应物质发生一步进行的反应,方可驶向下一站。此外,还有攀登物质阶梯领取奖杯、探险队员走化学迷宫等形式多样、新颖的习题,都旨在考查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见图 3)。

图3

将习题置于生动的场景中,增加习题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不再是枯燥沉闷的,大家主动学习和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将知识融入真实的情境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猜你喜欢

习题创设化学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抓住习题深探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