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开展国学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2021-11-06马慧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7期
关键词:国学大学生学校

任 蓉 马慧敏

(洛阳理工学院 河南·洛阳 471023)

1 调查目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不断碰撞、融合,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使其不受外界不良思潮的影响,这是高等院校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独特价值体系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所提倡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吸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具有影响力和生命力[1]。国学,更多强调的是伦理道德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包含核心内容具有一致性,这对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意义。

2 调查方式及对象

2.1 调查方式

本调查是根据高等院校开展国学教育情况以及大学生对待国学的看法等相关问题编制成调查问卷,采用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并通过腾讯会议、QQ、微信、小组讨论等途径进行分析。

2.2 调查对象

本调查以河南省30所高校的大一、大二学生为对象,覆盖所有专业。网上共发放问卷3000份,平均每个学校发放1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2550份,有效率为85%。

在收回的2550份问卷中,男生为1220份,占比为47.84%;女生1330份,占比52.16%。在所调查的河南省30所高等院校中理工类高校共11所,占比42%;师范类高校共9所,占比24.8%;综合类高校有5所,占比15.9%;财经类高校共2所,占比8.81%;医药类高校共2所,占比5.45%;农林类高校共1所,占比3.04%(见表1所示)。

表1:调查对象构成表

3 调查统计分析

3.1 调查现状

3.1.1 国学教育开展情况

调查显示,有72%同学表示自己没有上过国学课程。即便是部分高校开设国学课程,也是以选修课的形式授课。授课学时一般为16学时,学生通过慕课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学校图书馆国学类书籍匮乏,无法满足学生的借阅次数。

3.1.2 大学生国学素养情况

在对国学认知度方面,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优秀国学文化的认知度并不令人满意。在问及“国学是什么”的时候,有83.78%的大学生认为国学是“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在“主要国学经典的阅读情况”的不定项选择中,86.9%的大学生读过《唐诗宋词三百首》、82.64%的大学生读过《论语》、65.61%的大学生读过《弟子规》。大学生对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非常熟悉,主要原因出于高考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其他的国学经典之作读过的大学生只有16.9%。

在对国学感兴趣方面,调查显示,非常感兴趣的仅有12%,对国学有兴趣的占39%,兴趣一般的占47%,完全没有兴趣的占2%,这说明河南省高校有51%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国学教育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在对学习国学态度方面,调查显示,仅有45.2%的大学生表示“会认真学习,保证参与”;43.47%的学生称“有时间就会学习”;9.6%的学生坦言自己“为了学分,会偶尔学习”;另外,还有1.73%的学生直接声明自己基本上不会上,说明国学课程未能受到学生充分认识。

此外,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国学功底偏低,而且文科生国学功底普遍高于理工生。据了解,超过80%的同学都提到理工科学生国学功底差的原因可能在于他们的阅读量少,还有一些同学认为可能是自身兴趣爱好的原因等。一些理工科大学生也明确表示,如果有空暇时间,他们更愿意去报名实践锻炼或参加各种实用性的技能培训,以便大学毕业时能找个好工作。

3.1.3 大学生对国学教育的需求情况

在大学生对国学期待值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整体上对开展国学教育期待值较高。有82.06%的大学生认为国学应该在大学中普及,6.24%的大学生认为没必要,6.16%的大学生认为不知道,仅5.54%的大学生持无所谓态度。

另外,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开展国学教育的途径倾向于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有81.83%的大学生选择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形式;57.96%的大学生选择国学社团活动;选择网络学习与主题研讨的大学生分别占31.83%和29.33%,选择自学的大学生仅占16.22%。

3.2 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自身对国学教育缺乏兴趣,参与意识薄弱。尽管大学生对国学文化的阅读情况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对国学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识,能主动从国学中汲取营养的人更是寥寥无几,部分当代大学生的国学积淀不够。

(2)国学教育开展形式多样,但国学课程内容设置比较单一[2]。学校虽然开展有讲座、选修课、慕课等多种方式进行国学教育,但是大学生兴趣不浓,参与度不高许多大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开展一些传统节日礼仪,民族服饰与艺术,汉字书画,诗词歌赋以及传统体育活动等国学课程,会更吸引他们来认识和学习国学。

尽管国学教育在大学中开展情况不容乐观,但是大学生对国学教育发挥的作用仍持肯定态度,并对于“国学教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应该能发挥何种作用?”这个问题,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肯定了开设课程的必要性。

4 高校开展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4.1 国学内容缺乏创新

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国学者几千年来留下的宝贵财富,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传统性,它无法改变也不可能改变自身的传统本质。从它的承载形式到它的内容和实质,都是古人的用法、风格和标准,这就让它本身具备了旧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却成为一些现代人不容易接受的障碍因素,让生活在当下的大学生们望而生畏或弃而远之[5]。

4.2 大学生自身传统文化情节断裂

在多元文化冲击的中国,在消费文化气势越来越盛的今天,在功利思想占据道德品质的趋势下,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好感已经消失殆尽,认为传统文化枯燥乏味、过时无用、脱离现实社会。甚至丢掉了许多传统道德标准,诸多大学生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3]。

4.3 国学教育形式单一

有些高校在进行国学教育时,只关注大学生国学素质方面的培养,从而只看重能够直接起到国学教育效果的课程、活动等,不重视大学生国学素质的养成,从而忽略了许多其他具有国学教育意义的形式和途径。

5 高校开展国学教育措施

5.1 高度重视国学教育

(1)各高校应设立国学学科,将国学教育融入大学课程。现行的人文学科的划分,并不能从根本上体现出国学的本来面貌,国学所继承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较难完整展示和保留。迄今为止,大部分高校都并未正式将国学纳入学科体系当中。可以让有经验的学校先行试点招生,待国学学科的教育模式成熟之后,再进行全面推广,从而达到真正育人的目的。

(2)各高校要努力打造专业的国学教育师资队伍。调查结果表明,专业国学教师队伍资源匮乏是限制国学教育走进大学讲堂的因素之一。学校要把发展专业国学教师队伍作为学校的重中之重,投入专项建设资金用于师资建设,纳入师资培养计划,设置专门的国学图书馆,开展集体备课会,鼓励教师编撰国学教材等,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国学专业素养。同时,学校还要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去、带回来”。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省、市、地方的专门针对国学教育的培训班,邀请国学方面权威的专家或者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培训,以此提高国学教师的专业水平[4]。

(3)高校要努力争取将国学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设计学校空间文化的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参与校园的“国学文化长廊”建设。同时,定期开展国学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认识和重视中华文化,并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5.2 加强大学生学习国学文化的正确引导

当今,在多元文化熏染下,大学生价值信仰出现危机、精神寄托不够明朗,尤其是过度追求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而忽视了自身民族的传统文化。当下,大学生十分有必要去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和重要地位。因此,要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主动性,让国学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国学情怀[6]。

此外,要努力改变大学生中重专业轻文化的观念。一方面,学校要将国学教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对国学课程的开发,将其放置在和专业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亦可设置相关的素质证书;另外一方面,用人单位要将国学文化列入到职场考核中去,对学生进行硬性的要求。只有这样,多方并举,高度重视国学文化,正确引导大学生,才能真正让大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进而转变重专业技能轻国学文化的观念,主动学习国学知识。

6 结语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精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是经过无数思想家锤炼的结晶。在高校实施国学教育,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和谐人格的培养与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本次调查,了解了目前高校开展国学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此各大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积极调动学生国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开展符合本校的国学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价值观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谐完善的优秀大学生。

猜你喜欢

国学大学生学校
“垂”改成“掉”,好不好?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校推介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