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德医交融”理念的妇产科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实践

2021-11-06李宇轩朱鸿秋李雨璘王晨笛罗晓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7期
关键词:妇产科医学思政

郑 燕 李宇轩 朱鸿秋 李雨璘 王晨笛 罗晓红

(1.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2.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教研室 四川·成都 611130)

1 研究理念与方向

《健康中国2030纲要》战略实施需要更多高素质卓越医学创新人才,稳步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1]。本教学团队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精湛医技为核心,坚守培养具有仁心仁术的临床医生的初心,将“德医交融”的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重视医学职业道德和价值观教育,逐步实现课程思政元素与妇产科学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新模式,培育德医双修的高素质医学生人才。体现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需有专业知识与医学人文、价值观教育整合的内容,并且贯穿课程始终,使学生在学习认同、内化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兼具敬业精神与医德素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2-3]。

2 研究对象与内容

2.1 完善优化“德医交融”的妇产科学课程大纲

凝练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将妇产科医患沟通与交流、保护隐私、孕产妇心理健康教育、尊重母亲与生命、医疗风险责任意识、医学遗传咨询与医学伦理、医事法律法规等富含思政元素的内容,提炼编入课程教学大纲,作为课程教学要求,贯彻在各种教学载体,融入课程教学之中[4]。

2.2 探索适用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推进妇产科学教学方法改革,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如采用翻转课堂、PBL教学、讨论式教学、线上线下结合等教学方式,观察不同教学方式实施课程思政的效果,探索强化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的较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5]。

2.3 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探索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育人效果进行评价,将准则层设定为课程设计、教师思政水平、课堂教学、学生认知、创新发展等维度进行分析评价[6]。

2.4 设计编撰妇产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依据完善优化的“德医交融”的妇产科学课程大纲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典型案例,设计编撰妇产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如“未婚女子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就诊”“门诊室的处女膜惨案-病史询问要全面”“与死神赛跑的产房手术室-产后出血急救”“反应停与海豹儿-孕期用药需谨慎”“出生:从学会低头开始-分娩机制”“‘流’与‘留’-人流手术知多少”“爱国热情与激情-绒癌化疗药问世,宋鸿钊教授的医道”等,作为课程思政的教学样本、教学示范,以及课程思政的素材积累。

3 研究结果与体会

3.1 主要结果

编撰了“德医交融”的妇产科学课程大纲,增加思政“知识点”30个,有效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指导。编写妇产科学经典思政教学案例集一套(18个),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探索不同教学方式实施课程思政的效果,以及其评价方法,基本形成了妇产科学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3.2 思政教学的实践

3.2.1 慕课翻转,交流互动

妇产科学的慕课翻转课堂教学适用于“互联网+”教学模式。如异位妊娠、自然流产、孕期保健等内容(图1),结合慕课的翻转课堂、师生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们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指导查阅相关的文献,如心理、伦理、人文关怀等资料,学会整理收集专业和医德医风问题,制作PPT、视频、编唱歌曲、顺口溜等多元化的展示形式,课堂上充分的发挥,师生互动交流讨论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7]。

图1

3.2.2 情景模拟,角色扮演

情景设置以角色扮演、录像、图片、生活场景为主,并结合社会现象、有新意、趣味、引起强烈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感受妇产科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人文关怀的水乳交融。针对课程特点结合教学要求,如:“处女膜的惨案(性生活史的问诊)”“纠结的待产老爸(无痛分娩的应用)”“都是粗心惹的祸(异位妊娠诊断)”将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相结合,在妇产科学教学中得到有益的尝试,有效结合了思政元素融入本专业教学的路径(图2)。

图2

3.2.3 PBL讨论,内化生华

PBL讨论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以一幕幕的场景呈现出需要讨论的问题。提前一周发布讨论内容,如第一幕“25岁女性,不明原因出现下腹部疼痛,以右下腹明显......”;第二幕:“具体检查和治疗的过程......”;第三幕:“手术中及术后的相关问题呈现......”。让学生们结合既往所学以及文献查阅等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交流辩论,既联系到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讨论腹痛的机制、解剖部位与脏器、医患沟通技巧、女性患者月经史及性生活史采集的重要性等,又结合到了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方式等内容(图3)。课中及课后受到了来自同学、指导老师的各种反馈意见,对自身全面素质有较清楚的认识[8]。

图3

3.2.4 虚拟仿真,嵌入式学习

由于妇产科的很多项目目前学生无法在孕产妇身体上实际操作,借助虚拟仿真技术3D动画、文字交互和图片搭建模拟疾病、病患事件地点及烘托氛围,呈现完整真实感的临床场景。教育学生尊重病人,从尊重模型、尊重模拟环境开始,把虚拟场景当作真实环境,爱护模型不仅仅是爱护公物,更是爱护病人的境界。

3.2.5 实践操作,升华铸魂

妇产科实践教学环节蕴含的德育元素、思政元素极为多见,对女性患者的尊重及其隐私的保护尤为重要,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人文关爱的体现。对孕产期女性保健、用药时需密切关注母子安危;以及良好的医患沟通与交流、设身处地为病患着想、关心爱护体贴患者(图4);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遵从医学伦理、法律法规等生命权、身体权、知情权、免责权等富含思政元素的内容设计到床旁见习的实践操作中,通过切身实践得到的感悟,更容易深耕于学生的心灵深处,铭记不忘,升华铸魂。

图4

3.3 妇产科学课程思政评价指标探索

探索妇产科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评价,目前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形式、过程、反馈等环节构建课程评价体系。针对课程计划每一环节均设计评价方式,从知识、能力、情感等认知领域,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综合评价。同时,对评价工具进行一定的科学性分析。一级指标有:课程设计、教师思政水平、课堂教学、学生认知、创新发展等。二级指标主要有:思政元素的占有比例、培养目标中“立德树人”理念的呈现度、教师对医学伦理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情况;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熟知度与践行情况、对促进本专业创新发展的责任担当意识、对课程内容的认同感与育人效果的满意度;学生人格健康情况评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效果督学评估、用人单位(实习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满意度评价等。通过一定时期的探索使用,本评价比较客观反映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能够起到指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具有一定实用性。

4 小结

本研究以“德医交融”的理念为指引,完善传统教学大纲仁心仁术、德医双修,兼顾课程评价的导向,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多种教学方式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有效探索了妇产科学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极大促进了本学科本科一流课程建设的发展与提高。目前对于课程思政的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后续将进一步研究完善更全面的适合于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评价指标体系。

猜你喜欢

妇产科医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医学的进步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医学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医学、生命科学类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