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思政教育的价值、缺失与实施路径

2021-11-03王嵘

大学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王嵘

[摘 要]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目前,大学英语思政功能缺失,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设定、路径与载体、效果评价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建设与实施力度不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主要有:目标设定上坚持思政教育原则、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实施思政教育策略、第二课堂体现思政教育精神、课程评价上确立思政教育标准。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1-0114-03

课程思政实际上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直接渠道思政课程的延伸和拓展。要建构高校“大思政”教育体系,不仅要依赖传统的、经典的思政课程一个维度,还要通过专业课和其他公共课的联动与共进,辅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向上的校园生态环境和正向价值舆论导向,从课堂到课外,从理论到实践,从管理到服务,从组织到形式,从文化到心理,从宣传到落实,多维度立德树人,这样才能实现协同育人合力。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中,并非思政课程一艘独木孤舟。国内各大高校公共课中覆盖面广、持续学时长、学分累积量大、师生参与度强、社会关注度高的大学英语课也是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由教师手把手牵领着学习。大量的词汇、语法将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在做题训练上,再加上考试的重压和学校时间、空间的严格管理,学生绷紧的神经无暇顾及外部世界的纷扰。进入大学校园后,学生行为相对自由,思想得到解放,互联网的瞬时交互与超时空共享给学生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真伪难辨、褒贬不一。国内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社交方式和平台刺激了年轻人语言学习与表达的欲望,也带来了多元思潮、多种意识形态和多元文化冲突。青年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很容易产生价值困惑、道德疑问、生存焦虑。在这个学生思想成长的窗口期,英语教师对外来思想和文化给予正确引导,对外媒新闻及时辩证分析,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此外,在社会转型和制度变革的关键期,爱国情怀和有效的价值引领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凝聚一国人民的力量,鼓舞青年人昂扬的朝气,形成精神信仰和精神支柱,推动国家发展。

无独有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通过课程思政的宣传和教育来凝神聚气。美国高校一直实施多学科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通识课程的重要意义在于“保存和扩大美国社会所必备的伦理和社会价值”,培养大学生的美国价值观、政治观,促进学生美国精神的形成[1]。在德国,“政治养成”系统相当完备,学校与社区、社团相辅相成对德国学生和民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加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堂—校园—社会”分层立体的教育模式柔性浸入。当遭遇土著族群抗争、法裔公民对峙、移民群体冲突、美国文化渗透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挑战时,除了利用“公民教育”课堂主阵地,还“依托隐性教育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多维并进协同培育,“刚柔并济”“显隐结合”“正反互促”,有效整合了包括外语课在内的多元力量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3]。新加坡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深入进行新加坡品格与公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其“社会认同工程”将多民族的“国家意识”“民族情感”紧紧地联结起来[4]。这些国家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囿于某一门课程的说教和灌输,而是整合了多种教育资源,利用通识课、专业课和教育实践服务等多种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大学英语思政功能缺失的现状分析

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已经是各位师生欣然接受的事实,然而,理论上的认可与行动上的执行仍然存在着距离,具体表现在:教学目标设定、路径与载体、效果评价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建设与实施力度不足,效果良莠不齐,师生认可度和获得感不强。

(一)目标设定

从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一直到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都是以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的教学为主,以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为主攻目标。英语教师无论是在职前学习,还是在职后进修,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心血苦练语言本领,却忽略了师者须立德树人,须在教育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職能。学校与社会也以学生的四六级通过率为教师教学成就的衡量指标。随着大学生国际交流的日益普及,雅思、托福等语言水平考试的分数更是被当作语言学习成功与否的标志。这种功利化教学目标的设定给大学英语课套上了一个“紧箍咒”,教师们束手束脚,学生们患得患失,让本来含有博大人文主义思想、广深文化韵味的一门通识课在考试的指挥棒下机械地舞蹈,生硬难嚼,备受厌弃。

(二)路径与载体

大学英语课通常是以教材为纲,围绕课本主题通过听、说、读、写、译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来提高语言能力和建构文化知识。但是刘艳红等做的一项基于10套国家级规划大学英语教材的语料库研究发现,教材的文化选择和配置存在严重的失衡问题,美英文化强势突出而中国文化比例过低[5]。周岐晖对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缺失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有46.487%的学生依赖教材学习,不能获得中国文化内容的英语表达[6]。语言本是双向文化交流的载体,这种单一意义语境的输入使其所承载的英美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深入人心”。缺乏母语文化的“滋养”,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强制化灌输性植入,很容易使学生因逆反而转向“恋他”。

(三)效果评价与保障机制

笔者搜集了多个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发现基本上都是以四项指标为评价依据,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能力、教学手段和教学态度。这整体上看起来大而全,涵盖了所有环节,但在二级指标的具体条目上基本以学科的学术性为主导,把能反映学科研究的前沿动态、有学术深度与高度、教学语言准确与流畅清晰等设定为显性要求,仅有少数学校将课程教学中是否包含思政教育纳入评价体系。而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中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可见,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列入绩效考核评价指标,才能督促教师将立德树人的使命落到实处。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大学英语课程目标设定上植入思政教育理念

教育部2017年最新版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该课程学习一方面是为了了解世界前沿的科技进展、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以及优秀的文明文化;另一方面是为了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外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所以,大学英语既是为学生创新知识、发挥潜能、提高思辨能力提供一个基本工具,又是国家的战略需求。

要实现大学英语课的教育目标,应当考虑三个问题:第一,在中西方文明文化与思想理念出现频繁差异的时候,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引领学生既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又有家国情怀、报国志向?第二,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在大学英语课中如何实现?第三,作为工具性语言,英语课的思想性如何实现?如何文以载道?[7]课程思政就是实现这些教育目标的必然选择。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核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其次,改革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材料、开发教育资源,利用多种教育手段,广开视角,客观公正,不卑不亢。再者,怀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胸怀,用最具时代性和时效性的事实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使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最后,利用考试的反拨作用引导师生将语言教学的关注点切换到中华文化、中国元素、中国传统经典文献的英文表达上。最新版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就产生了良好的积极效应。考试中的段落汉译英翻译主要以中国历史、地理、人文、社会、经济、思想、艺术文化为内容,这直接刺激了学生探索中国文化的现实需求,为更长远的中国文化外译宣传和中国价值国际传播工作打下了基础、做好了铺垫。

(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上采用思政教育策略

第一,挖掘教材里的思政元素。现有的教材中很多文章以真善美、自由民主平等、和平團结友爱、坚强奋斗追梦为主题,蕴含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向同行的正能量,只是呈现的榜样人物和英雄事迹都是英美国家文化圈子里的典型案例。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比中国历史上的相关人物事迹,类比异同。一方面,通过阅读—遴选—叙述,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查阅、泛读、锻炼英语叙事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对比—发现,从不同角度探索中国文化的浩瀚广博,学习中国历史人物令人钦佩的感人事迹,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熏陶。

第二,开发利用多模态教学模式。目前,高校的在校生基本上都是98后、00后,他们自幼就是“数字土著”,习惯于被智能手机、电脑、网络游戏、电子书包围,更偏爱用微信、微博、论坛等即时方式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大流量、快更新的实时新闻、热点话题更能激发他们参与表达的兴趣和热情。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开发利用图文、微视频、短音频、互动、动漫等多模态教学资源,呈现给学生优质的、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通过多种平台有序推送,用科技互动、数字智慧来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第三,建构价值澄清法的道德教育模式。传统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数是道德灌输式的,教师站在理性的制高点,教授道德讲义,匡正价值取向,灌输生命哲学。但是人的价值观是“有理智的人在与复杂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做出自由的和深思熟虑的选择”的结果[8],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纳入,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推理能力,通过有意义的事项呈现,具体训练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的道德反应和道德实践能力。例如,“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明星学术不端事件”“黄文秀事迹”等网络热议话题,教师只需设置教学讨论环节,设计小组讨论形式,引导学生查询相关资料,辅助学生语言表达,搭建脚手架即可。学生自然会站在自己的立场探究真伪、推敲细节与逻辑,在价值澄清的过程中自我表达、展示观点、发现问题、提高觉悟,理性建构道德思维,促进道德智慧和道德发展。

(三)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拓展上体现思政教育精神

第一,借力大规模的英语竞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比如,“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写作和阅读大赛的赛题立足国家大政方针、社会转型变革、校园热点话题等,可以触动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2018年演讲大赛的题目是“The Stones”,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的隐喻。有选手演讲自己的“中国梦”故事,也有讲改革开放前后家乡变化的故事,还有讲国家的经济、教育、外交、科学、互联网等各领域的故事,内容生动,思路开阔,立意高远。组织学生参与和观摩这些大赛,可以让学生学习优秀选手的赛场精神风貌,吸收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能量。赛后,将这些优秀的比赛视频和作品在校园网站上展示,可以隐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第二,利用校内各种活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效应,引导大学生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外语学院开展大学生跨文化能力比赛,包括跨文化案例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问答、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等多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沟通技巧,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学生编演英语情景剧《我眼中的中国文化》,向外国人推介中国文化,包括中医、琴棋书画、茶、丝绸、太极、中餐等,培养学生查读文献、探索发现的科学精神,这也继承、传播、弘扬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第三,依托网络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QQ、微信、微博、论坛都是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获取模式。选用这些方式不仅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化整为零,调动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动脑思考,还可以更多考虑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导入时事热点、明星偶像故事、外媒纪录片《美丽中国》《中国创造》等第二课堂素材。英语教师可以创建自由交流空间,让学生通过观看收听,分析思考,辩论总结,做出道德判断。通过蕴含丰富德育资源的语言材料学习,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选择。

(四)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上确立思政教育标准

一方面,将思政素养作为教师的评价考核标准。常规意识上,课程育人功能被解读为培养、教育学生的功能。但如果英语教师自身的思政意识不足,那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就不会畅通。施教者自身素养不高,那育人过程就可能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因此,在考核中要关注教师本人在思政育人过程中的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关注教师自身政治立场、思想觉悟、道德情操是否提升,能否在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搭建一条平稳互通的桥梁,让穿行于期间的学子们自然吸取精神的养分,能否通过“德高身正”将自身修炼成“大先生”。

另一方面,将思政素养融入学生评价体系中。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是借助外语这门工具拓宽道德修养的渠道,获得实践智慧[9]。对学生的课程学习不仅注重终结性评价,还应关注过程性评价,既要涉及课堂项目参与、任务实现的努力程度,还要考查学生对以英语为载体的听说读写材料的逻辑推理和道德判断能力。不仅评价学生在口头上的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而且在课堂上观察其行动上的道德表现,通过评价监督,督促学生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知行合一。

[ 参 考 文 献 ]

[1] 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01.

[2] 盧文忠,姜川.法美英三国公民教育的嬗变及其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5):94-95.

[3] 刘晨.加拿大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54-56.

[4] 陈立思.爱国教育在国外[J]. 求是,2002(17):49-52.

[5] 刘艳红,Lawrence Jun Zhang,Stephen May.基于国家级规划大学英语教材语料库的教材文化研究[J]. 外语界,2015(6):85-93.

[6] 周岐晖,陈刚.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缺失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J].外国语文,2015(4):139-145.

[7] 梅强.以点引线 以线带面:高校两类全覆盖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8(9):20-22+59.

[8] 郭强.当代美国高校德育发展的路径依赖分析及其启示[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5):133-137.

[9] 成桂英,王继平. 教师“课程思政”绩效考核的原则和关注点[J]. 思想理论教育,2019(1):79-83.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