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热共生 四“力”合一

2021-11-03黄煜仪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1年30期
关键词:脚力笔力眼力

黄煜仪

一、 阐述教学目标

(一) 目标陈述

1. 运用辩证思维,勾连归纳阅读感悟。

2. 了解纪实文学的特点,在辩证统一中把握《红星照耀中国》的冷视角(客观真实性)与热衷肠(主观立场)。(重点)

3. 借助评论,探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合一的纪实文学魅力。(难点)

(二)目标依据

1. 理论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阅读整本的书。对于阅读教学,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思辨性阅读是整本书阅读的内在需要,应做到原生态阅读、批判性思考与转换性写作三位一体。

2. 学情依据。一方面,学生对《红星照耀中国》的感受大多是碎片化的,对于文本前后勾连意识较为薄弱。据此,我将以“反义词”为抓手,引导学生前后勾连。另一方面,八年级的学生经过新闻单元的学习,对纪实文学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二、 规划教学活动

(一) 激趣引入

课前,学生利用umu平台,对《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有关情节或人物的细节进行自主出题尝试,题型不限。如:“周恩来出身于什么家庭    ”“毛泽东最奢侈的一样物品是    ”。课上,小组展示、竞答,以达到回顾情节与人物的目的。

(二) 活动一:寻找反义词

学生用一组反义词,概括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发现或思考。如:“强和弱——谈白军与红军的军事力量对比”。学生上传答案至umu讨论组,相互分享,相互点评。

本活动旨在引入辩证思维,利用反义词,引导学生前后勾连,在整本书阅读中把握情节或人物间的内在关联。

活动二:品读冷与热

立足“冷”与“热”这组反义词,从纪实文学的文体特点出发,找出并品味本著作的“冷视角”(客观真实性),与“热衷肠”,即主观立场。

首先,我会向学生推送资料《纪实作品的冷与热》,让学生品读《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造反者》《苏维埃掌权人物》《童年》《过大草地》《死亡和捐税》《“红小鬼”》等七个章节的重点片段。

其次,在具体文段的品味中,引导学生体会如下观点:本书的冷视角体现在——严肃认真的新闻态度、真实全面的事实报道、冷静旁观的第三者视角;热衷肠,即主观立场,体现在——打破偏见的独立思考、人道主义的主观评价、充满信心的历史预见。

最后,对冷视角与热衷肠的辩证关系进行小结: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如果只有冷视角,那它会少了一分温情,少了一分思考,少了一分希望,成了客观但冰冷的事实呈现;如果只有热衷肠,那它会少了一分真实,少了一分冷静,少了一分客观,成了热情但空洞的价值传递。冷与热,它们在纪实文学作品中不是孤立割裂的,而是辩证共生,统一于纪实文学作品的文体特点里。

活动三:分析四个“力”

冷热共生的文体特点,让纪实文学作品有了区别于其他文学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与价值。为了让学生从这一本书走向这一类书,我设计活动三:分析四个“力”。

出示评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宣传干部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想要讲好中国故事,四“力”缺一不可。《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一部讲好了中国故事的经典纪实文学作品,请同学们以它为例,结合习总书记的观点,任选一“力”,说说该书的魅力。

首先我会示例,便于学生参考。如:“‘笔力:在《苏维埃掌权人物》中,斯诺对毛泽东谈及饥荒时湿润的双眼进行细节特写,塑造了毛泽东爱护百姓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历史伟人情感丰富的一面。”

接着,学生根据教师示例,回归整本书阅读,畅谈己见。

最后,我将对四“力”合一进行总结:《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斯诺在亲临一线的脚力中探寻事实真相、在敏锐观察的眼力中呈现客观真实、在理性思辨的脑力中表现价值立场、在真实感人的笔力中传递精神力量。这四“力”,不是割裂独立的,它们是相互促进,辩证統一的整体——少了脚力,故事太浮;少了眼力,故事不真;少了脑力,故事太浅;少了笔力,故事不活。只有像《红星照耀中国》一样四“力”合一,才能彰显纪实文学作品最独特的魅力。

本活动旨在整合整本书的内容,引导学生在自主发现中提升思维品质,完成认知迭代,学会迁移运用。在辩证统一思维中,把握四“力”合一的纪实文学魅力。

三、 重点问题讲解

我将重点从整本书阅读的角度,对四“力”合一的纪实文学魅力进行讲解。

刚刚同学们通过“实践”“真实”“主观评价”“对比”这些关键词就某个力谈了自己的看法。下面,老师带领大家回到整本书,一起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感受四“力”合一的纪实文学魅力。

在被国民党新闻封锁的年代,“共匪”“死亡苏区”,这些肆意扭曲的新闻,已经成为外界对苏区的主流观点。但斯诺作为新闻工作者,不信流言,勇探真实,带着80个问号,带着冒死的决心,用双脚深入一线。在这里,他先后走访了红军部队的大领袖和小战士,走进了宏观层面上苏区的各项制度,微观层面里百姓对红白二区最真实的声音。可以说,这本名著一切的真实,都基于他亲身实践的脚力。

敏锐的观察力是斯诺的眼力体现。斯诺以“他者”的目光观察“苏区”,不戴“有色眼镜”,也不刻意过滤,而是力图还原真相:共产党抗日政策的转述,“苏区”经济、教育发展的真实描写,对红军长征史实的客观呈现……斯诺用眼力敏锐地捕捉这一个个历史截面,为我们保存了这段历史的真实与丰满。

基于眼力所见,斯诺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脑力分析。毛泽东、周恩来这些大领袖们在生活小细节中传递的个人魅力,让斯诺对所谓的“共匪”形象产生质疑;红军、红小鬼这些小人物展示出的积极大能量,让斯诺作出判断:这些有着强烈精神信念的红军,将寄托着中国的未来的希望;基于群众对红军的精神信任,与对白军的精神恐惧,斯诺得出令人信服的历史预见——哪怕当时共产党力量微弱,但“红星终将照耀整个中国”。

脚力所至、眼力所见、脑力所思,最后还是要借助笔力表达。一方面,斯诺以自己行程见闻为线索,用真实的叙事结构,口述实录等新闻叙事方式,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那段革命历史。另一方面,斯诺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在细节特写的呈现中,与白区宣传的对比反差中,从不同的小切面,塑造大领袖人物的丰满真实形象,在大战争背景下,传递小红军战士的激越精神力量。

纪实作品有真实,也有立场态度,更有作者的关怀与选择。在亲临一线的脚力中探寻事实真相,在敏锐观察的眼力中呈现客观真实,在理性思辨的脑力中表现价值立场,在真实感人的笔力中传递精神力量。特别一提的是,这四“力”,不是割裂独立,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整体。少了脚力,故事太浮;少了眼力,故事不真;少了脑力,故事太浅;少了笔力,故事不活。只有像《红星照耀中国》一样四“力”合一,才能彰显纪实文学作品最独特的魅力。

猜你喜欢

脚力笔力眼力
中国现代绘画的“骨意”表达
大型主题报道中新闻工作者如何践行“四力”
提升“四力”,让舆论监督更有力
试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宣传思想干部
提升“四力”,做好新时代新闻报道
眼力大搜索
试论精品稿件的“真善美”
考眼力
考眼力
谈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