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阴黑龙洞庙戏楼舞台题记考论*

2021-11-03延保全公蒗蒗

文化遗产 2021年5期
关键词:题记民国

延保全 公蒗蒗

安康市汉阴县位于陕南秦巴山区,汉江穿境而过,再经紫阳、旬阳、白河三县进入湖北郧西县,与楚地有航运之便利。南部与紫阳县接通四川万源、重庆城口,故遗有古巴蜀之风气。安康乡民好歌唱舞蹈,喜锣鼓喧闹,现存不少古戏楼,如汉滨区叶坪镇桥亭村戏楼、紫阳县瓦房店北五省会馆戏楼、石泉县熨斗古戏楼、宁陕县城关镇城隍庙戏楼、宁陕县泰山庙镇太山庙戏楼等,是这里戏曲活动曾经繁盛的明证。汉阴县现存黑龙洞庙一座,戏楼墙壁有过去艺人所题字迹,量多而零碎,时间跨度近150年,已有研究者对此注意。但围绕这些舞台题记,首先做到正确地整理和合理地分类,然后将它们与地方戏曲史和区域戏曲生态相联系,才能凸显出其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

黑龙洞庙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铁佛寺镇龙兴村,亦称龙王庙,2014年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庙宇依山而建,中轴线上自东向西为戏楼、门楼、正殿遗址、黑龙洞、黑龙潭,两侧有厢房、偏殿(见彩图1)。戏楼(见彩图2)坐东向西,三面观,歇山顶,上下二层前后两台,脊部书“同治元年”和“孟夏月立”,为近年重描,基座岩石垒砌。正殿在2003年烧毁,仅存台基和两侧山墙,原是“硬山灰瓦顶,五架梁,前后带单步梁,辟槅扇门、窗,大梁施旋子彩画,墙壁彩绘神话故事”(1)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8年,第1149页。。由正殿残存鼓镜石础可知面阔三间13.04米,进深7.31米。两侧山墙正中皆有一拱形门,旁边各有一块壁碑,分别为民国五年(1916)《重修黑龙洞碑记》(2)壁碑,长126厘米,宽81厘米。现存黑龙洞庙正殿南侧山墙内西边。考察时间:2019年10月18日。及捐资碑。黑龙洞内正中供奉有观音菩萨,两侧为胁侍童子,西南方向供奉有龙王塑像,东北供奉真武大帝与财神爷。

康熙《汉阴县志》载:“黑龙洞在县东北一百里,二洞深邃莫测,邑民有旱,有祷即应。”(3)(清)赵世震修、汪泽延纂:康熙《汉阴县志》卷一“舆地”,《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府县志辑》第54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第370页。《重修黑龙洞碑记》云:“是庙也,是始于前明,逮乎民国,数百年矣。”言黑龙洞始建于明代。据黑龙洞寺庙文保员熊孝春说,还有一块乾隆四十三年(1778)碑刻,这通碑刻在“农业学大寨”时期用作垫高门槛,其上记载庙宇确建于明季。(4)根据笔者访谈记录整理。访谈对象:龙兴村村民熊孝春;访谈时间:2021年4月20日;访谈方式:电话采访。庙宇多次修葺,据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建碑》(5)碑高183厘米,宽94厘米,厚19.5厘米。笏首,额刻“重建碑”三个字,现存黑龙洞寺庙山门北侧。可知当年修缮情况:“……观其垣墉,昭其整齐也;神仪圣像,绘其严肃也;暮鼓晨钟,壮其威灵也……”,黑龙洞庙围墙重修、神像重绘且修葺了钟鼓楼。民国五年(1916)庙宇“风雨飘摇,梁栋毁蚀”,因神明灵验,“救旱御灾,灵迹历着,炳若日星,讬乃神乃圣出息者,咸思有以报也。欢欣踊跃,盛举同襄,补葺修葺,彬彬文质,务壮丽而期经久者”,最终“几费经营,几经筹画。其因地制宜,规模宏壮”,“应泐贞珉,以志姓氏,庶使乐善诸公,永垂不朽”。

黑龙洞庙戏楼舞台题记保存情况较好,数量繁多,但单条题记容量较小,且笔迹混乱、墨色不一、重叠错落、图文杂处,辨认难度较大。元文忠《陕西古戏楼调查与研究》(6)元文忠:《陕西古戏楼调查与研究》,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9-22页。已有初步整理。曹广华举出元文忠录入的同治三年(1864)舞台题记,说“既然说题记较多,而著录又如此之少,说明戏台题记资料可以扩展的空间还很大”(7)曹广华:《当前戏台题记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突破路径》,《中华戏曲》第51辑,第186页。。笔者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墨色对比、笔迹辨认、位置识别、文献佐证等方式,本着“宁缺求实”的原则重新梳理,庙宇舞台题记时间从同治四年(1865)至公元2008年,涉及40个年份、28个班社、98位艺人,共计166余条,其中包含演出时间、班社或艺人的较为完整的题记158条,还有图像题记及“写话”10余条。从中剥离出四种类型:第一类为戏曲班社,第二类是戏曲艺人,第三类为“写话”,第四类是图像题记。在整理时将繁体字简化,异体字和错别字保持原样,但后加“()”标注正确写法,模糊不清的字以“□”表示一个字符,模糊不清但又可以推断出来的,则以“[ ]”补充。竖排过录为横排,按照出现频率,整理如下:

(一)戏曲班社

出现5次的班社:敬泰班、德泰社、双盛班、泰胜班。

敬泰班题记:

敬泰班 陈世□汉

敬泰班

敬泰班 多拜后来先生之喜 彩风提 光绪三年九月廿三在此一乐也

老郎宫 敬泰班号 三圣老郎宫,勒(敕)法风火完(院)(按:在牌楼图上)

镇安县汉剧团 敬泰班 老师:焦德三 指导员:刘克三 团长:郭吉孝 演员名单 一抹:焦德三 二净:焦正贤 三生:刘克三、焦振涛 四旦:王义珍、林会 五丑:刘洪武、郑小坤 六外:胡发银 七小:刘洪、冯友斌 八铁(贴):武永娥、刘洪惠 九老:贾帮芳 十杂:张哑利 音乐:郭吉孝、武寿银、武厂面、刘克洪、冯友明 四旦 四宫娥 一九八五年荷花月十五日 镇安县东川区黄家湾业余剧团立

当时班社多有以“泰”命名者,如“永泰班”“太泰班”“贵泰班”等。敬泰班起码在光绪年间就活动于汉阴县境,影响较大,从现代业余剧团仍以旧班号为名可见一斑。

德泰社(见彩图3)题记:

陕南 德泰社

德泰社

德泰社

紫阳 德泰社拜 箱主杨安荣 民国十一年八月初一演

紫阳 德泰社

民国七年(1918),德泰社在紫阳曹家坝组建,箱主元德娃。全班二十余人。民国九年(1920),班主落户涧池。民国十五年(1926),收吴玉艳,易号德艳社。民国三十七年(1948),班社解散。(8)《中国戏曲志·陕西卷》,北京:中国ISBN出版社1995年,第524页。

双盛班(见彩图4)题记:

双盛班

双盛班在此破台大吉 多拜后来先生大发才□ 弟詹汉文长□ 汉王昔年访求贤 中臣孝子入朝班 府内三贤改世□ 城楼奉琴□菖先 古城相会事夫子 县□地理传永年 孝广□□崔贡转 金玉满堂回朝班 泉忠进节长江水 拜寿潘雿(蟠桃)令群仙 □□发财 头本南阳关 二本西川图 三本清河桥 四本满堂福 同治四年九月廿七日□□破台大吉大利

同治五年九月十八 双盛班此地一乐也

同治五年菊月十九日 双盛班在此一乐也 □鸿冰题 鸿江 后来先生发财 鸿宾化(画)

双盛班 同治五年九月廿日在此一乐

双盛班在同治年间活动频繁。班社演出时间多在秋冬之交,可能是半职业的演出团体,演出本戏而非折子戏。(9)鱼讯、焦文彬主编:《陕西戏曲剧种志》,西安:《陕西戏剧志》编辑部1983年,第287页。

泰胜班题记:

山阳 泰胜班

山阳 泰胜班在此一乐也 拜上后来先生大吉大利 一本辰州会 二本下南堂(唐)三本[恩]州[驿]

泰胜班

泰胜班 山阳 同治拾叁年九月吉日经此异(一)乐也

山阳 泰胜班 九月

出现4次的班社:德燕社、泰和班、晋泰班。

德燕社题记:

汗(汉)邑 德燕社 多拜后来先生大发财原/定邑 民国十五年七月廿九卅在此一乐也 曾安吉拜

德燕社 民国拾五年□月 好个汗 封王 传宫 随宫 唱求

德燕社 吴杨 □主

汉邑 德燕社(按:在旗上)

第一组题记为两条相邻的竖写题记,墨书,以字体较小的时间落款分隔,不论用笔还是结构都出自一人之手。可以推测当时极可能唱“对台戏”(见彩图5),以为竞争。德泰社箱主元德娃与德燕社创始人杨安荣为同一人,“杨安荣……本名杨元德,乳名德娃子……后移居汉阴涧池铺”(10)陕西省戏剧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戏剧志·安康地区卷》,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年,第308-309页。。杨安荣、吴玉燕、蔡安亭和曾德福是两个班社的共同成员。此外,两班社创班地均为汉阴涧池(11)《中国戏曲志·陕西卷》,第524、526页。,而“燕”与“艳”为同音字。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德泰社民国七年(1918)创建,民国十五年(1926)易名德燕社,两个班社实为同一班社在不同时期的名称。

泰和班(见彩图6)题记:

本郡 泰和班在此一乐也 光绪贰拾壹年九月初九日到此 箱主 高泰洪 谭永昌 张永贵 朱原昌 多拜后来老少先生财发万金 李秉彝提

泰和班

汉南 原保 泰和班

王大先生 查大保长 吴二先生 吴三先生 众位会首 汗(汉)阴杨先生 光绪卄□□年 泰和班

晋泰班题记:

晋泰班

晋泰班

汉邑 晋泰班

晋泰班拜

出现3次的班社:泰洪班、同心社、公义社、明春班、财盛班、文明社。

泰洪班题记:

泰洪班 黄双凤拜

泰洪班

太(泰)洪 梁洪魁 陈寿安 刘树成 刘明皆 民国三年九月廿八日 在此一乐也,多拜后来先生发财万金

同心社题记:

同心社

同心社

彩台一本四坪(平)山 封王二本定忠(中)原 重台三本探五阳 赴占 弟李老满化(画)莫笑 安康 同心社

同心社,民国九年(1920)凌成佑建,取“大家同心,黄土变金,事业必成”之意,常至鄂演出。陈长庚、曹洪山、曾德福都曾是社中演员,是民国时期声势较大的戏班。(12)《陕西省戏剧志·安康地区卷》,第225-226页。

公义社题记:

公义社 丁娃 周明良

汉邑 公义社 曾德班长 汪六连拜

公元一九九五年七月十五日公义社 双清班 领班长:彭兴运 罗胜斌、沈南正、文四周、彭荣兵、罗建炳、罗建春、罗建贵、王宗英

公义班,为大筒子戏班。主奏乐器为大筒子胡琴,民间称“二棚子”。清代光绪中期组建,也演出八岔、花鼓。民国三十二年(1943)解散。(13)《中国戏曲志·陕西卷》,第517页。1994年志书载“公义社历辈传人,至今在王家河一代断续有大筒子戏演出”(14)《陕西省戏剧志·安康地区卷》,第223页。与题记中1995年的演出时间相印证,可见公义社在民间的生命力之强。

明春班(见彩图7)题记:

同治六年九月十九日明春班在此一乐也 多拜后来先生洪发之喜也 李老满提

平利县 魏述发 明春班提

明春班提 同治六年六月□日满在此一乐

明春班,同治时期戏班。(15)《陕西省戏剧志·安康地区卷》,第6页。

财盛班题记:

财盛班记 陈寿安

安康 财盛班

光绪二十七年六月初八日 财盛班 梁心存如后世洪

文明社题记:

文明社

文明社

西安省文明社在此一乐也 民国六年八月初一日提 头本广汗(寒)图一本 二本美人图一本 三本八义图一本 四本忠孝图一本 五本开国图一本 六本春秋笔一本 七本合四笔一本 八本春秋酒(配)一本 九本裕(玉)壶(虎)坠一本 十本紫霞宫一本 以上共十本 全箱人在此拜后来老少班长先生一乐也

文明社应为民国初年西安地区受新思想而组建的倡导改良戏剧的秦腔班社。观其所写剧目,多为传统秦腔戏,如《春秋笔》《广寒图》,这两部戏也曾是榛苓社和家彦所长(16)陕西省戏剧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戏剧志·西安市卷》,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第544页。。

出现2次的班社:泰荣新社、福泰班。

泰荣新社题记:

涧池 泰荣新社 民国三年 尹松亭

泰荣新[社]

福泰班题记:

福泰班 江紫瀛提

福泰班

出现1次的班社:义泰社、胜泰社、贵泰班、吴药社、双胜班、兴盛班、亭兴社、鸿□班、安康铁岭乡大河自乐社、泰班、双清班、镇步兵剧团、镇安剧团。对应题记分别为:

兴郡 义泰社拜 民国十年八月初一日在此一乐也 多拜后来先生

□□壹年八月初三日开演 胜泰社在此一乐也 多拜后来老少先生发财

汉南 贵泰班 光绪十八年八月□日

吴药社 吴玉贞

双胜班

云(郧)西 兴盛班

何海庭 亭兴社

三本六花当 贰本五龙会 壹本天□□ 四本兴□□ 五本走中元(原)六本上成周 七本□成桥 八本其(麒)林(麟)山 九本一风雪 大清同治六年九月十九日 鸿□班到此一乐也 多拜后来先生鸿清

陕西省兴安州石泉县 民国三十八年七月廿四日立 陈培基画 安康铁岭乡大河自乐社

泰班 周[明]良

……双清班……

镇步兵剧团演出!指导员:刘克三 团长:郭吉孝 拜 老师:刘克□ 会计:焦正贤

汉剧 镇安剧团 老师 焦玉三

(二)戏曲艺人

为免重复,凡是在戏曲班社中已经出现的艺人,此处省略其余信息,只列班社与名字。

表1 戏曲艺人出现次数与题记内容

1次吴玉贞、徐生贵、马协福、卢占□、曾安吉、关吉公、张庆荣、凌成佑、詹汉文、谭永昌、张永贵、陈安承、何海庭、张安鸣、曹洪山、梁鸿魁、范金鹏、左长更、□吉英、李克渊、汪六连、何文滔、田兆嘉、何范令、严有道、李原满、王胜廷、石永魁、曹应山、刘字均、陈仁海、李霞、李桂英、彭录凤、隆笑主、隆孝兵、罗建贵、□忠菊、章景丽、隆伯玉、罗建贵、林安云、陈松、林原金、江紫瀛、杜彩陆、洪金中、李福昌、赵世仁、丁安福、陈双春、陈世□汉、郑贵喜、赵也仁、邬芝亭、吴全仲、元申甲、杨马山、孔孙文、田安、孙洪江、黄文章、左培臣、李荣陕、贾安堂、艾喜凤、艾德明、焦玉三、曹亭山、鸿兵、鸿江、鸿宾、雷宝山、邹昆山、周安洪、彭兴运、罗胜斌、沈南正、文四周、彭荣兵、罗建炳、罗建春、罗建贵、王宗英、陈培基。对应题记分别是:1.吴玉贞2.徐生贵3.汉中 马协福拜4.汉世开国明刘邦 阴卜彭曰(越)保朝堂 卢顺去在军征上 占得八征头内庄 □手先人黄寿公 外面城祥子地角 号炮在内打□胡 半六云内月无光 夜完白日不一着 拜上先生多安康5.曾安吉拜6.定远 关吉公拜7.汉邑 张庆荣拜8.兴郡 凌成佑拜9.双盛班……詹汉文10.谭永昌、张永贵11.涧池 陈安承拜12.何海庭13.安利 张安鸣14.郧阳府郧西县 曹洪山拜15.汉中 西乡 沙河坝 范金鹏 □名 金□拜 民国廿七年七月在□□多拜□□□□□□16.汉邑 左长更17.□吉英拜18.山阳 李克渊19.公义社……汪六连拜20.何文滔21.石泉 田兆嘉 多拜22.汉中 西香何范令23.严有道此24.李原满25.王胜廷26.石永魁提27.好个汗汉 速来□□ 胡林 曹应山拜28.刘字均 主演:陈仁海、李霞、李桂英、彭录凤、隆笑主、隆孝兵、罗建贵、□忠菊、章景丽、隆伯玉 2008.9.19日 罗建贵29.汉邑 林安云拜30.陈松林原金31.福泰班 江紫瀛提32.平利县 杜彩陆 号钗亭 (提)33.洪金中是我34.李福昌35.赵世仁36.竺邑 丁安福叩37.陈双春拜38.敬泰班 陈世□汉39.定□ 郑贵喜40.石泉……赵也仁41.邬芝亭双禄42.吴全仲43.定元 杨马山拜 玉招 王八旦44.孔孙文45.田安拜提46.孙洪江提47.黄文章48.左宗保来世忠 培险下来不荣秦 臣子见他都绵续 提诗一首天下明49.张良未王走荒交 安邦定国智谋高 [平]西罢王五江道[提]诗一首义古彪 九月初九在此一乐也,叩见先生万福金安50.李荣陕 喜51.老头南过 贾为旦化多 安世好为人 堂□52.兴安 艾喜凤 艾德明拜53.汉剧 镇安剧团 老师 焦玉三54.八月一日曹亭山社平拜55.同治五年菊月十九日 双盛班在此一乐也 □鸿冰题 鸿江 后来先生发财 鸿宾化56.安邑 雷宝山 领班长 袁京栋拜 卖勺子57.汉邑 邹昆山提 池东西58.大交□周安洪59.公义班……彭兴运 罗胜斌 沈南正文四周 彭荣兵 罗建炳 罗建春 罗建贵 王宗英60.陈培基画

(三)“写话”

“写话”是一种“记述性语言”,用以展现对“所演剧目、人员变化、接待伙食、时事感悟、婚姻生活、人生命运等方面的思考、看法、抱怨、期盼与无奈”(17)王星荣:《戏曲舞台题记中的“写话”述评》,《中华戏曲》第50辑,第109页。。过去很少对其专门整理,盖因多为字谜灯谜,字迹潦草,晦涩难解,且多无时间落款,主旨与戏曲无关,又其间或杂有不雅语词,鄙下者甚多。现将黑龙洞庙舞台题记较有特色的“写话”摘录如下:

1.念不成 子财士不守 吴日三人壹 梁圣孔国诗 困本是鲁图 菜城提下墨

趣味诗,过去流传于民间。榆林麻黄梁乡张虎沟村兴隆寺祖师殿内左壁也有此诗,个别字有异。(18)榆林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榆林市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年,第688页。相比而言,黑龙洞庙戏楼题记的《念不成》从中间逆时针读,“孔圣本是鲁国人,三日吴(无)梁(粮)困菜(蔡)城,提(题)下墨国诗一守(首),不是财(才)子念不成”,更能表现“孔子困陈蔡”的典故。

2.龙/虎虎/山山山/青青青/水水水水/过/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趣味诗,又称“宝塔体”或“神智体”,按照每个字出现的次数,为“一龙二虎正三山,三青四水过八仙”。

(四)图像题记

过去的戏班艺人识字不多,往往会以象写意,以图明志。现选一幅图画(见彩图8):

铁桅杆和牌坊。陕西人在川而建的会馆,为彰显气派,门口多竖桅杆,以为秦人标志,有“秦人会馆铁桅杆”(19)(清)吴好山:《成都竹枝词》,雷梦水等编《中华竹枝词》,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3210页。之誉。在与四川毗邻且风俗相差不大的安康,桅杆亦值得炫耀。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式,正楼下书“老郎宫”,再下为“敬泰班号”大字,楹联为“三圣老郎宫,勒(敕)法风火完(院)”。边楼分书“入相”“出将”。老郎是戏神,老郎庙是梨园行业集之所。《三教搜神大全》卷五载有“风火院田元帅”(20)《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外二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42页。。清乾隆刊本《玉匣记》载“唐明皇梨园祖师,南方翼宿星君。窦元帅、田元帅,敕封冲天风火院老郎祖师”(21)转引自任中敏《唐戏弄》,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年,第806页。。

陕西多地有龙王信仰,盖因陕北多旱灾、陕南旱涝频发之故。道光《增修怀远县志》记载:“谚云:‘庙门开,龙神起。’乡民俱集龙神庙,刲羊,戏乐以祭用,祈一年之时雨。”(22)苏其炤原本、何炳勋增补:道光《增修怀远县志》卷一“天文”,《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府县志辑》第36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第472页。乾隆《兴安府志》记载:“龙王庙,邑北六十里。天启三年建,本朝乾隆四十五年,里人重修,地有龙潭,天旱祈祷最灵。”(23)李国麒纂修:乾隆《兴安府志》卷十七“祠祀志”,《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府县志辑》第54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第136页。汉阴县民又极爱闹热,康熙《汉阴县志》载:“元宵,家户张灯火,放花炮,扮傩相角,箫鼓满城,名曰‘闹元宵’,各送灯于祖先墓前。”(24)康熙《汉阴县志》卷一“舆地”,第371页。浓郁的祭祀氛围,在清代民国时期始终不去,而这种祭祀活动时常伴随着演剧。黑龙洞庙舞台题记即是清末民国时期陕南地区戏曲演出风貌的缩影。

舞台题记涵盖当时主演的汉调二黄、秦腔和八岔戏三个剧种及皮影戏演出样式。汉调二黄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大部分记载的班社和演员都曾演出过,如德燕社、福泰社、同心社,陈寿安、朱原昌、陈协元、张长久等。民国留存的多个“文明社”题记可说明“秦腔”在此也是可以登台演出的。根据属地不同,西安当地流行“西安乱弹”,而安康地区流行“汉调桄桄”。民国建立后,和著名班社易俗社一样,来自于省城的文明社很可能在安康当地带来一阵改革浪潮,演出的秦腔传统剧目应为改良后的剧目。“公义社”是演出八岔戏的著名班社。所谓“八岔戏”,也就是“花鼓戏”,是一种民间小戏样式,由旦丑对唱辅以歌舞,形式自由灵活,内容多戏谑逗乐、男女情爱,在当地十分盛行。“江紫瀛”即“姜子瀛”,以汉调二黄唱腔搭配皮影戏演出,出道较早,逐渐完善了表演程序和文武场搭配,从艺70余年,徒子徒孙众多,李志、韩进文是其代表。(25)《陕西省戏剧志·安康地区卷》,第298页。2009年,“汉阴皮影演技”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志之子李兴儒在2010年成为陕西省非文物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

将演剧时间与同一年陕南有载的灾荒记录进行比对,有助于了解当时乡村演剧的历史环境。黑龙洞庙舞台题记中现存时间信息者共39条,时间跨度从同治、光绪、民国直到1949年以后。其中同治年间题记12条,除了“清同治”“大清同治”外,有10条题记具体到年份,演戏与旱涝灾害在同一年的题记有4条;光绪年间题记8条,有7条题记具体到月份,演戏与旱涝灾害在同一年的题记有6条;民国年间题记12条,详细记载到月份的有11条,演戏与旱涝灾害在同一年的题记有11条。有三条题记只有月份,而无年份,分别是“□□壹年八月初三日”“九月初九”“八月一日”。

表2 舞台题记时间与汉阴同年受灾对应情况(26)为简明起见,表格中《汉阴县志》简称《县志》,《陕西历史自然灾害简要纪实》简称《纪实》,《汉阴县历年自然灾害大事记》简称《大事记》,并标明页数。《汉阴县志》编委会编:《汉阴县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陕西历史自然灾害简要纪实》编委会编:《陕西历史自然灾害简要纪实》,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年。巫其祥:《汉阴县历年自然灾害大事记》,陕西省汉阴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汉阴县文史资料》(第一辑),安康:安康印刷厂1986年。

由于地势原因,陕南极易形成洪涝灾害。黑龙洞庙超过三分之二的演戏年份与旱涝灾害年份同年,可知适逢灾年,民众对于演剧的热情丝毫不减,甚至有过甚的趋势。以同治六年(1867)为例,是年为陕西同治年间记载自然灾害最多的一年,可以推测六月演剧应是旱时祈雨,九月演剧或祷涝灾灾停。再以光绪初年“丁戊奇荒”为例,其时陕西也遭受了极大损失,“光绪三年,陕西历冬经春及夏不雨,赤地千里,人相食,道饿殍相望,其鬻女弃男指不胜屈,为百余年来未有之奇”(27)《陕西历史自然灾害简要纪实》,第25-26页。,可见惨烈,然而当年汉阴县的重修戏台和演剧现象却不曾中断。汉阴县双乳乡吉祥庵内现存《重修吉祥庵乐楼碑记》,记载光绪三年(1877)重修乐楼事,一经有人号召,就有“本境居民不约而倾囊相助,远方善士闻风而脱贯乐输”(28)张沛编:《安康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年,第266页。的盛况。民国四年(1915)陕南旱灾虫灾同时发生,西乡县南门外大王庙当年《大王庙新修乐楼记》载:“创建乐楼,余捐俸为倡,经始孟春,季秋落成。”(29)陈显远编:《汉中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年,第390页。大旱竟也没有影响乐楼修建的进度。

黑龙洞庙演出时间多集中在6月(4次)、7月(4次)、8月(5次)、9月(13次),而“就清至民国陕西水灾的月份分布特点而言……陕南地区最易发生水灾的月份为农历7月,其次依次为8、6、5、9等月”(30)耿占军、仇立慧:《清至民国陕西水旱灾害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110辑,第46页。,演出时间一般与受灾月份相近。可以想见,时时出现适逢灾年,百姓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去延请戏班、愉悦神灵的吊诡现象。合理的解释便是在地方政府救灾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民众不得不将希望寄托在了神灵身上,以仅存力量来为神灵修建庙宇、献祭演剧,以期得到神灵保佑度过灾荒,焦虑情绪催生了演剧看剧的热情。而演剧禳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及时缓解灾情带给人们的消极影响,进而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黑龙洞庙舞台题记中出现了演出剧目较少、演员较多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时戏剧风尚。题记中涉及到7个有演出剧目的班社,其中有5个汉调二黄班社,分别是双盛班、泰盛班、鸿□班、德燕社、明春班,1个秦腔班社文明社,还有一个写下剧目的班社名称模糊不可考,共涉及到38个剧目。在如此密集重叠的题记中,仅仅出现了38个剧目是较为少见的现象。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谈文溪村郑氏家庙戏楼舞台题记分布于前后台隔板的后中部,体量不可与黑龙洞庙相比,经整理可考有71个剧目;福建南平刘家村真君殿戏台舞台题记粗略计算可考剧目达70余个。就民间戏班实际生存状态而言,在戏台上书写本班的主打剧目,一则可以代为记录,二则彰显自身实力,三则是广为宣传。黑龙洞庙舞台题记出现过的艺人名字有98个之多,剧目题记与艺人题记的数量相比算是失衡。

这种失衡现象可以说明观众观剧以演员为尊、不以剧目为尚。清道光中期,有“汉调二黄祖师爷”之称的杨金年开二黄科班,后又逐设“永、清、长、福、吉、寿、元、双、天、九、协、安、荣、旭、玉、胜”十六字科。这些徒子徒孙辈的艺人开枝散叶,声势浩大,几乎占据汉调二黄的半壁江山。题记中一些不可考的艺人,根据辈分,大抵可见源流,如“石永魁”“蒋永华”都为“永”字辈,“左长更”为“长”字辈,“陈安承”为“安”字辈。在陕南安康及周边地区,名字中的辈分便是招牌。从题记书写的墨色来看,部分班社和艺人会着重突出字号,如“亭兴社”之“兴”,“曹洪山”之“洪”(见彩图9),“黄文章”“元申甲”“孔孙文”皆为红笔所写。当地流传谚语可以反映剧目内容的程序化,如“公子逃难,小姐嫁汉,考得状元,全家团圆”,“奸臣害忠良,相公招姑娘”,另有谚语可以反映演员的重要性,“戏保人,有戏没人难出戏;人保戏,没戏出戏全在人”(31)《陕西省戏剧志·安康地区卷》,第284页。,都可以说明百姓观剧时,不以剧目新奇为佳,而是要以演员演绎出彩为要求。

近年来民间在整修戏台时,虽尽力恪守古建筑修复“修旧如旧”原则,对于舞台题记却不甚重视,很少单独保护和修复。现在可见的保护措施一般是用木板封住台口,甚至直接以砖石泥土将台口砌封,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木构梁架受到风雨侵蚀;修复只是原笔描摹的方式,即用油漆或者墨汁重描,好处是字迹得以保存下来,缺点是破坏了原有笔迹,甚至会遮掉重要信息。对舞台题记的搜集应保守地视为“一次性”工作,要在实地考察时用相机拍摄全貌和细节,标清题记的方位、字体、颜色、大小等。在整理题记时,应把握“宁缺求实”的原则避免臆想,《荀子·儒效篇》云:“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32)(清)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第124页。对于研究者用作一手资料的舞台题记,一旦任意马虎,轻则让人不明所以,重则影响学术史判断。黑龙洞庙有一处题记(见彩图10):“汉阴县 包头何德源号 民国四年六月初一日 何德源建 修铁台罗金榜一乐也 泥水匠罗大师 茹炳煌 向大富 刘作生 多拜后来包头大发财源。”在《陕西古戏楼调查与研究》中,“铁台”整理为“戏台”,就因为“鐡”与“戯”略为形似,这里的“铁台”是墙壁上多次呈现的铁桅杆及其台基。另外尤其要注重图像题记。严格来说,图像题记属于图像学范畴,图像学的目的是“发现和解释艺术图像的象征意义,揭示图像在各个文化体系和各个文明中的形成、变化及其所表现或暗示出来的思想观念”(33)《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第823页。。图像题记虽不直接关涉戏曲,但是为艺人所画,能够反映艺人心境。如元文忠将黑龙洞庙题记的一处图画及其文字整理成为“画一牌楼正中上枋题 老郎官 敬泰班号”,据核对“老郎官”应为“老郎宫”,此副图画重点为一牌坊。图像题记中的宝塔诗,如果单纯以文字内容整理出来,难窥其妙,进一步说明过去一部分艺人是受过教育的,否则无法领略文人热衷的文字游戏。图像题记最佳的整理方法就是拍照,对于实在无法辨认的文字性信息可以当作图像予以保存,做到求实保真,以待有才之士“破译”,如此才能真正有所创获。

当戏声和曲调缄默时,只有古戏台在说话;当古戏台缄默时,舞台题记却能够“诉说”古戏台的往事。舞台题记应该被视为独立的文物类型去保护和修复,被视为独特的文献类型去搜集和整理,才能够成为“永久的文物”和“可靠的文献”。

猜你喜欢

题记民国
让题记道出文章的灵魂
画出灵魂凸显神韵
一个高颜值的题记定能让你文采尽显
民国电影宣传有奇招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民国风烟,尺素缠绵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先声夺人话“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