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边城》教学探微

2021-10-31侯岳飞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边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侯岳飞

摘 要 为探讨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边城》一课时,笔者贯彻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尝试进行教学的创新,在课前准备中,帮助学生梳理整合,完成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在课堂导入中,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在课下阅读欣赏中,引导学生提升审美能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抓住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 核心素养;《边城》;课堂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了具体的解释,总体来说,语文核心素养包含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如何開展语文教学,将核心素养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就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笔者尝试着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创新,在此,笔者以《边城》教学为例,探讨一下在阅读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践操作方法。

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在小说《边城》的教学中,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辅助下,笔者带领学生领略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古城——那清澈见底的河水,那依山傍水的小城,那绿意逼人的竹篁,那土生土长的愚夫俗子,那质朴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一、课前准备:梳理整合,完成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当一片翠竹,一溪碧水,一座白塔,一群凡夫俗子由多媒体展示在你的面前,你是否感到一丝春风拂面。

知人而论世,有的而放矢。在《边城》教学的课前准备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更好地理解作品,笔者让学生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完成了以下几个预习任务:课前利用互联网搜集湘西古城的相关图片,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自行打印出来,以备课上奇图共赏;整合作者沈从文的生平经历及创作的相关资料;利用网络,收听小说《边城》的朗读音频;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观看电影《边城》。在课堂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准备充分,加之多媒体展示的丰富信息,课上交流进展得非常顺利。有的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湘西古城的优美图片;有的学生则搜集整理了沈从文的生平经历及创作,并制作成一张张知识小卡片;也有学生把沈从文的一些小故事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大家一起分享。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它指出了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的课堂提问也需要提前设计。

在课前准备时,笔者在班级钉钉群里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你认为翠翠是个怎样的女孩?你认为傩送最后回来了吗?学生通过钉钉群提交作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维习惯与思维方式。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回答,而不应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口袋;教师的分析讲解可以生成新的教学内容,这有助于做到教学相长。

语文核心素养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现代化科技手段的使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边城》教学的课前准备阶段,由于有了多媒体的帮助,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累整合与交流沟通能力。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梳理整合,并转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从而完成了语言的建构。

二、课堂导入:进入情境,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湘西。在《边城》教学环节的导入部分,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了有关《边城》的风景图,并配以轻柔的音乐,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豆绿色的水,明朗的天,落日余晖,薄雾白云,一幅幅纯美的自然画面让人流连忘返。学生和着音乐的节拍,不禁痴迷其中,仿佛置身于沈从文先生魂牵梦萦的湘西。在学习翠翠与傩送的经典对话环节中,笔者让一名女生与一名男生面对着多媒体的视频展示,分别饰演这两个人物进行表演,其他同学注意视听结合,对同学和表演加以评论。由于视频音乐等手段的辅助,两名学生想象着自己的身份处境,揣摩着当时的心境,将小说片段演绎得非常形象逼真,翠翠傩送的形象呼之欲出。

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知识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框架与体系的过程,它不是由教师把问题简单地抛给学生,学生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应是被动地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建构自己的理解与意义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高屋建瓴,善于启发引导,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能力。学生只有善于开动脑筋,才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因为美是一种邂逅,是一种机缘。正如村上春树所言:凌晨四点钟,看见海棠花未眠。

在小说《边城》的教学环节,笔者设计了这一个问题来启发学生:假如你是翠翠,或是傩送,你会选择谁呢?在设疑发问时,笔者积极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笔者始终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在第一位,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得教学过程一直处于快乐的合作之中。

在《边城》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尝试着交给学生一把钥匙,让学生借助多媒体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架构体系,逐步提高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赏析能力。学生在学习课文《边城》的同时,通过语言的运用,通过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开发,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灵活而又敢于创新。

三、课下欣赏:提升审美,传承优秀文化

翘首远方滩,守望一生梦。课下,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电影《边城》,以此进行辅助教学。学生们看得目不转睛,看后,每个同学都深有感触。尤其是结尾的独白: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它给每一位学生都留下了想象的审美空间,耐人寻味。大家对翠翠的未来有着不同的见解。因此,笔者让学生每人围绕影片为《边城》中“最喜爱的人物”写一首诗。有同学这样写道:一条溪,淌了千年,却冲不淡那一份执着的情;一首歌,唱了千年,却唱不尽那一段含蓄的爱。一个是豪放豁达,一个是美丽温柔,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有的同学则这样写道:凝望你善睐的双眸,不知双眸里,是否有尽?也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不曾回来的歌声啊,是谁为你把灵魂浮起?是谁为你把眉头紧锁?是这一溪碧水,还是这一片篁竹。古渡船来来回回,而你却只做着相同的梦。翘首远方青浪滩,守望一生不悔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我们要把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真正发掘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兴趣,注重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应用与探究等方面的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强调,学生要能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语文的审美教育,逐步通过审美体验与审美评价等活动形成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

而《边城》中体现出来的优美健康的人性通过电影画面的呈现,逼真地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如春风拂面,似细语呢喃。学生不自觉地把语文中的美,语文中的人文性内涵潜移默化地传承下去,从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

在小说《边城》的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着使用多媒体等教育技术手段,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收获了无与伦比的视觉与听觉体验,教学课堂精彩纷呈。

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曾指出:教学最优化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间教学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的最好的教育方案。而合理地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正是为了寻求教学的最优化。

总之,通过小说《边城》的教学,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辅助,笔者切实地感受到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逐渐增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亦并非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日积月累,但笔者相信积跬步终至千里,积小流终成江海。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也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边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灰狼和山羊
塞翁失马
熏风四月到天涯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皈依真·善·美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