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船电专业国际化建设实施策略探讨

2021-10-30刘贞贤刘磊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国际化

刘贞贤 刘磊

摘要: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本身是一个国际性和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在高职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的国际化建设起步阶段,明确了其国际化专业建设的意义,捋清了其建设思路,分析了目前高职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国际化建设中在教学标准、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国际化;专业建设

高职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以下简称船电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让本专业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电气技术等先进技术,并满足国际海事组织STCW10国际公约中规定的高级船员的职能要求,能够胜任航运市场各类型船舶的电气、电子控制装置及设备的管理维护任务的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人才。

船电专业本身具有国际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于高职船舶电子电气技术国际化专业的设立和开展,主要意义在于有利于各国之间优秀文化成果的相互交流、吸收和融合,也有利于我国和国外在教育资源方面的互相借鉴,进一步优化我国国际化办学体系和办学模式。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趋密切,近几年我国多所高校在船电专业的国际化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但根据国际教育环境、国际化人才的层次和特色以及我国教育现状,探索具有我国教育特色的国际化课程的实施策略方面,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船舶电子电气技术国际化专业建设的意义和思路

國际化船电专业建设的意义主要在于两个层面。一个是通过国际化专业建设,促进各国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和相互吸收优秀文化教育成果。一个是通过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习交流国外的前进教育理念和专业建设经验,促进我国船电专业建设和教育进一步完善。通过对比我国和国外在文化环境、地域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探索建立在国际教育认证体系下的具有我国新时代特色的船电专业建设方式和国际化办学模式。

国际化专业建设的思路主要是“请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请进来”就是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资源,推进我国教育改革。面对高职教育国际化需求的进一步加剧和全球新冠疫情发展的矛盾,在引进教学资源和开展国际化建设方面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国际化专业建设的步伐也受到极大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主要是在之前引进培养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专业建设核心要素的基础上,将引进学术讲座、短期授课以及师资团队的合作更多地转移至网络平台。如何借助网络平台加深师资和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并提高交流的效果,这是未来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走出去”主要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培训项目的合作,通过在国外成立培训学院或基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促进教育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在国际化专业的建设方面,我国很多高校和组织已经进行了很多的探索,比如天津的“鲁班工坊”,从项目成立以来,在东南亚、非洲等一些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国际化专业和项目的建设交流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

二、船舶电子电气技术国际化专业建设实施策略

1、建立并完善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

船电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掌握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电气技术等先进技术,满足国际海事组织STCW2010国际公约中规定的职能要求,面向国际航运市场人才需求,能够胜任各类型船舶电气、电子控制装置及设备的管理维护岗位,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卓越现场应用型电子电气工程复合技术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编制的《海船船员培训大纲(2016版)》(简称16新培纲),自2019年3月全国交通行指委航海专指委船电专委成立开始,各高校进行了“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修订”实施推进相关工作。与国内的专业教学标准不同,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是瞄准国际船电专业人才培养的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在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中,一方面应吸收船电专业国际先进技术,借鉴一些国际公认的成熟的更高水平的国家或国际教育组织的教学标准,另一方面也应突出我国的本土特色,发挥我国教学优势,体现我国文化软实力,最终建立国际互认的教学体系和专业教学标准。

2、探索更高效的国际化教学模式

高职船电专业国际化教学的高效顺利的进行,还要依托更加适合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相对培养国内人才的教学模式,国际化专业教学模式应依托“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成果,根据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秉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因地制宜、产教融合、互利共赢的原则。近几年,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得到了很多国际化专业的采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6年,天津首创了“鲁班工坊”。目前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开办的“鲁班工坊”采用国内职业院校与国外职业院校直接合作的运营方式,以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EPIP)为核心,以实际项目为引导,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国外企业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EPIP是工程(Engineering)、实践(Practice)、创新(Innovation)、项目(Project)4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EPIP教学模式中所包含的这4个关键要素体现了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实践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程项目为统领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众多职业院校援外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反复实践后总结出的一种成熟且有效的教学模式,是“鲁班工坊”的核心内容。

船电专业是一个国际性、应用性、专业性特别强的专业,特别是对学生实践技能和英语沟通交流能力的要求特别高,EPIP教学模式也适合于船电专业国际化教学的开展。针对EPIP教学模式,制定船电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进一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构建国际化的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开发提炼核心课程实践项目和创新项目,搭建国际化实践创新平台,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建设船电国际化专业的重要工作和关键内容。

3、改革国际化专业课程体系

在船电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还要对国际化课程体系进行分化统筹设计,让船电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施更适合于国际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国际化是国际化专业建设的核心环节。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一方面在于在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加入国际化的通识教育课程、国际比较与借鉴的课程、国际职业素养和技能课程、语言文化类课程、外教授课課程等,并开发与国内外职业院校的联授或互授课程。另一方面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改变之前过于强调学科本位、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开发提炼核心课程实践项目和创新项目,加强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的科技发展的联系,让学生通过EPIP的教学模式,真正掌握未来工作实践中常用问题的解决方案,将自己的个人发展规划与行业国际化发展紧密融合和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体验愿望,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

国际化专业建设的关键是国际化师资队伍。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船电专业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相比国际化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部分专业教师具有多年外派远洋船舶工作经验,国外工作经验丰富,英语沟通交流能力较好,但在授课中采用全英语授课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进一步的针对授课中分析学生理解能力和授课过程知识传递的方式方法的培训和调整。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英语授课能力无法完成双语授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近年来,有一批教师出国访学、留学,也进行了一些和国外院校的交流合作项目,但对于普通高职院校船电专业来说,能够开设双语授课课程、胜任国际化课程教学的教师还是非常有限,国际化师资能力弱、数量匮乏等问题是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和最大难点。

未来在船电专业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中,可采用“外引内培”的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培训计划。“外引”即从国外引进有丰富船电专业教育经验的专任教师,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为高职院校船电专业进行实地授课和开展教师培训。“内培”即加强对国内现有船电专业授课教师进行双语授课培训。而对于船电专业教师来说,让具有双证的教师定期地去远洋船舶上的工作和培训,是提高教师英语交流能力、接触最新的行业发展信息、提升国际化教学能力基础的最好的途径。

在目前全球疫情发展形势下,“内培”为主、“外引”为辅是船电国际化专业建设的主要方式。高职院校船电专业,可建设四位一体的教学队伍,聘请1至2外籍专家或具有国外船电教学工作经验的专家进行指导,成立国内高职院校船电专业国际化师资人才库和培训项目群,启动国内双语教学交流合作培训计划,为船电国际化专业的建设储备人才力量。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院可以出台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激励政策,举办教师英语演讲赛、双语教学竞赛和公开课等方式,为教师提供一个提升双语教学能力的良好平台。

三、结语

船电国际化专业建设中,国际化教学标准是纲领,国际化课程体系是内核,国际化教学模式是载体,而国际化师资队伍是最关键的推动力,另外学生的学习力和创新力的提升和培养、国际化的评价体系、实践基地等方面也是影响国际化专业建设程度的重要因素,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国内教学向国际化的简单转化。特别是在2019年开始的全球新冠疫情的制约下,要考虑国内外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具有我国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适合行业企业和国际需求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才能实现船电专业国际化建设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张超.鲁班工坊建设的实践经验与发展路径[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0.6

[2]杨延.鲁班工坊建设的动因、内涵与特征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67-71.

[3]刘贞贤.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34)

[4]赫永霞.新形势下船电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20(37)

[5]柯晔伟,陈星.基于“鲁班工坊”的中非多元职教合作运营模式探究[J].机电技术,2020.12

[6]吕景泉,于兰平.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的核心要义[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1,23(06)

项目:2020年天津市鲁班工坊研究与推广中心“天津市职业教育船舶电子电气技术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开发项目”的研究成果。

第一作者:刘贞贤,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轮机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工电子技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引企进校实施项目教学新载体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
国际化大学的定义与评估
杨元庆:国际化不是简单的“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