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芦苇长长

2021-10-30沈小艺

家长·中 2021年10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儿童立场

沈小艺

【摘    要】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发现幼儿可以从异于成人的视角去发现活动中的有趣现象和材料的不同使用方法。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当摒弃传统的观念,向幼儿看齐,站在幼儿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站在儿童的立场了解儿童的世界。

【关键词】儿童立场;生活活动;美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9-0094-02

Reed Grows Long-Life Activities and Art Creation Based on Children's Standpoint

(Lou Tingyuan Kindergarten, Kunshan High-tech Zone, Jiangsu Province,China) SHEN Xiaoyi

【Abstract】In a day's life in kindergarten, we can often find that children can discover interesting phenomena in activities and different ways of using materials from a perspective different from adults. As a kindergarten teacher, we should abandon traditional concepts, follow the childrens perspective, discover, think about, and solve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ldren, and understand childrens wor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ldren.

【Keywords】Children's position; Life activities; Art creation

一、故事背景

区域活动时,一捆芦苇秆出现在美工区,小宇问:“这是什么东西,长长的,是稻草么?不像啊。” 一一说:“这个是芦苇秆吧,我妈妈带我去公园的时候我看过,长得很高。”心心说:“这个东西能做什么?”于是幼兒们对于芦苇秆产生了兴趣,展开谈论。

二、芦苇大揭秘

(一)芦苇知多少

小宇问:“芦苇秆很高么,它生长在哪里呀?”一一说:“芦苇秆长在岸边,很高很高,比我人都要高!”心心说:“真的吗?芦苇秆怎么会长那么高,它是怎么做到的?”对于芦苇秆的高度,幼儿们首先产生了疑问,有的说因为它长在岸边,水让芦苇秆长高的,有的说因为阳光,所以芦苇秆一直晒太阳就长高了。为此,我们一起设计了调查表,请幼儿自己收集资料,了解芦苇秆长高的秘密。

通过收集有关芦苇秆生长的资料,我们了解到芦苇多种在水边,在开花季节特别漂亮,可供观赏。芦苇的根茎发达,高度在1~3米,顶端会生长出短绒毛。芦苇虽属喜湿性植物,对阳光的要求不高,但也不能长期淹水,以免烂根。

儿童行为:讨论芦苇生长的条件,收集芦苇生长知识,完成调查表。

对接《指南》分析: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适应关系。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

获得的学习:细心地观察长寿花的生长情况,能够大胆地探讨枯萎的原因,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收集资料并进行记录,科学地认识芦苇,并知道其生长条件。

我在活动中给予幼儿的支持有:

发现—发现幼儿的兴趣点。

时间—给幼儿足够的时间收集芦苇生长知识。

材料—利用调查表帮助幼儿收集资料。

分享—组织幼儿分享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

鼓励—鼓励幼儿持续观察并继续进行探秘。

活动梳理:芦苇知多少

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芦苇为什么会这么长很高?

幼儿的已有经验:充足的阳光和水源可以让植物长高。

儿童立场的体现:收集资料,完成调查表。

新经验的习得:通过收集资料和完成调查表,知道充足的水源可以让芦苇长高。

(二)芦苇花儿开

在分享收集到的资料时,幼儿们发现芦苇会开花,但是对于芦苇的花,他们又有了新的疑问,花在哪里?怎么没有看到花朵?花瓣是什么样的?等等。有幼儿说:“芦苇还会开花,可是我怎么没看到花啊?”心心说:“我也没有看到花,只看到长长的杆。”一一回答:“是啊,花去哪里了?”于是我请幼儿去大自然寻找答案,在公园和景观带寻找芦苇,拍摄照片或者收集芦苇带到幼儿园分享芦苇花的秘密。

根据大家拍摄的照片和收集的芦苇,我们看到了芦苇的花,知道芦苇的花朵长在芦苇的顶端,颜色为白绿色或褐色,长度在10-40厘米,形状像麦穗一样。

儿童行为:讨论芦苇花的外形特征、观察芦苇花。

对接《指南》分析: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能动手寻找问题的答案,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的前后变化。

获得的学习:通过初步了解芦苇以后,发现芦苇花和平时见到的花朵外形不一样。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芦苇花外形像麦穗、毛绒状,长在芦苇顶端。

儿童行为解读:大班幼儿对生活中的事物观察能力很强,他们能够到大自然中观察,通过自己的感官发现植物的特征,并进行分享。

儿童立场的体现:结合《幼儿园创造性课程》中提到“教师应当对幼儿进行观察并给予回应。”我请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芦苇、观察芦苇,让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发现芦苇花的秘密。

活动梳理:芦苇花儿开

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芦苇花长什么样子?

幼儿的已有经验:花朵由花瓣、花蕊组成。

儿童立场的体现:走进大自然,观察芦苇花,收集资料进行分享。

(三)芦苇秆变身

幼儿们收集的芦苇放在了美工区,美工区有了丰富的材料,可以让幼儿们自己挑选,制作喜欢的作品。一一说:“心心,你看芦苇秆很长,还很结实,我们用芦苇秆来绑个风筝吧。”心心说:“好呀,不过这上面没说怎么绑,我不会,你会吗?”小宇搬着椅子过来说:“你们要做什么,我跟你们一起,行不行?”两个女孩答应了他。他们之前有做过稻草人,有捆扎的经验,这次他们利用之前的经验,尝试把芦苇秆用茅根捆扎起来。一一负责捆扎,心心和小宇负责摆好芦苇秆的位置,保证捆扎成功。他们把风筝骨架放在皱纹纸的上面,发现皱纹纸不够宽,风筝骨架有点大,贴不住。

一一拿起风筝骨架:“你们看,我把这个转一下,斜一点,这样就够了呀。”小宇说:“我们先把这个轮廓描一下,然后剪下来,贴的时候好贴。”心心去拿了记号笔,按照小宇的说法把风筝骨架的轮廓画在了皱纹纸上。她说:“要剪大一点,不然贴不住。”我对他们的想法进行了肯定,并鼓励他们进行尝试。通过几次的尝试,风筝面成功地组装在了风筝架上。

儿童行为:寻找材料,相互合作,完成风筝骨架的组装。发现风筝面在组装的时候需要按照之前的轮廓剪大一点。

获得的学习:能够探索材料,并大胆地创作,掌握制作的技巧。通过觀察,发现问题的所在,寻找解决的办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儿童行为解读:幼儿自主选择区域内的材料进行创作,这次三个小朋友在尝试的过程中就使用到以前学习过的捆扎技能。《指南》艺术领域子领域(二)表现与创造目标1中提到:“艺术活动中能与他人相互配合,也能独立表现。”三个幼儿在最后合作成功搭好了风筝骨架,并组装了风筝面。

儿童立场的体现:在整个活动中给予幼儿的支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空间—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时间—给予充分的时间支持幼儿操作。材料—提供幼儿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观察—安静地观察,适时地给予支持。鼓励—肯定幼儿的行为,赞美其成果。

活动梳理:芦苇秆变身

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捆扎,如何把两根立体的芦苇秆用茅根捆起来并且扎紧?粘贴,如何把皱纹纸做风筝面粘贴在芦苇秆制作的风筝架上?

幼儿的已有经验:在之前的美术活动中,我们已经学过如何用麻绳把细的稻草捆起来,幼儿已经学会了捆和打结。之前的特色活动中,我们有学习制作灯笼,把纸的两端粘贴上一根芦苇秆。

儿童立场的体现:相互合作,两个人拿住芦苇秆,进行固定,一个人用茅根来捆住芦苇秆的交界处,并用力扎紧。先按照风筝架的形状,在皱纹纸上画好轮廓,再按照轮廓剪大一圈。

新经验的习得:通过尝试,幼儿学会了捆扎较粗的物体,能够用茅根扎紧芦苇秆。经过几次的观察和尝试,他们发现把皱纹纸剪得比风筝架大一圈,贴的时候把芦苇秆包起来贴。

三、肯定幼儿的创造,做一个支持者

通过一次芦苇秆在美工区的趣玩,幼儿们自己观察了图片,提出想法,并在实施的过程通过产生分歧、失败,不断地讨论和方法的调整,最终成功地制作了风筝。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们学会了自我学习、相互配合、解决问题,在面对失败的同时他们又学会了思考。教师应当做好一个旁观者、引导者、鼓励者,不要急于告诉幼儿答案,多问几个开放性问题,多说几次:“你真棒,很了不起,做得真好。”才是一个支持者真正应该给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丽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家教世界, 2013(05).

(责编  张  欣)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儿童立场
数学规定:儿童视角下数学文化的关照
数字时代的工艺美术摄影
浅谈美术创作的意识状态表现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让“手中的画”更美
儿童立场——英语活动课应从这里出发
站稳立场,让课堂成为“主阵地”
走进“童画世界”:触摸美术教育的风景
视觉思维在美术创作教学中的价值分析及实践
“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语境下的美术作品创作的家风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