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童画世界”:触摸美术教育的风景

2016-10-27朱蓓蓓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绘画教学儿童立场

朱蓓蓓

【摘 要】 作为儿童自我生命最直接的确证与表征,“儿童绘画”具有天真性、自由性、故事性等诸多特性。在儿童绘画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的直觉出发,丰富儿童的表象积累,激活儿童的绘画动力,放飞儿童的创造性想象,启迪儿童的多向性思维。由此,让“儿童画”成为儿童本质力量的解放与舒展。

【关键词】 儿童立场;绘画教学;生命实践

绘画是儿童表现自我最生动的形式,“儿童绘画”具有天真性、自由性、故事性等诸多特性。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儿童画”为载体,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与思维力,进而开启儿童的美术创造之门。“儿童画”给予了儿童广阔的自由创作空间,赋予了儿童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小手”。

一、丰富感知,积累儿童的创作表象

儿童绘画中的“感知”主要诉诸儿童的“视知觉”,即儿童通过自我观察获得的视觉经验,这是“儿童画”创作的源泉。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展开细致的观察,这是绘画教学的基础。首先要在生活中选取儿童自己感兴趣的观察对象,然后要引导儿童寻找观察点,启发儿童在观察中思考。例如教学《买菜》(苏少儿版六年级上第4课),笔者提前两周布置孩子,让他们跟着妈妈一起去菜市场观察,并尝试买菜。让孩子们的妈妈用手机拍摄一些照片,这其中还有瞬间的速写,有个性的特写等,如《卖菜的人》。课堂上,笔者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着一张张充溢着浓郁生活气息和色彩的照片。丰富的表象积累为孩子们的绘画创作提供了支撑,孩子们创作的一幅幅“买菜场景图”主体突出,构图合理,画面饱满,色彩鲜艳、和谐。

二、激发情感,催生儿童的创作动力

儿童的美术创作动力来自于儿童对绘画绵延不绝的美术情感。因此,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给儿童深刻的情感体验,催生儿童的美术创作动力。例如教学《画情绪》(苏少儿版五年级上第10课),笔者首先用课件呈现脸的各种表情,有手舞足蹈的“喜”,有咬牙切齿的怒,有痛心疾首的“悲”等。接着,笔者让孩子们对着镜子做“各式表情”,如愤怒、伤心、滑稽、忧虑、困倦、疑虑、生气……,孩子们的兴致很高。然后笔者呈现著名画家克利的名言——“画画就是拉根线条去散步”,在课件上展示“用线条的翻转表现不同的表情”——笑与哭,让孩子们感受到线条的灵活与灵动。通过呈现绘画大师莫奈的《睡莲》和梵高的《向日葵》,孩子们感受到色彩对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如红色让人兴奋,蓝色让人沉静等。在孩子们体验了不同的绘画元素所能表现的情感后,笔者要求孩子们通过色彩、线条、色调、笔触、构图表现情绪。于是,孩子们的创作激情被激发出来,一幅幅饱含儿童情感的作品诞生了,如《发火》、《惊吓》、《开心》等。

三、盘活想象,启迪儿童的创作灵感

儿童是“想象的王子”。在儿童绘画教学中,教师要保护儿童的“异想天开”,理解儿童的“盲目过错”,让孩子们会想、敢想、能想。通过合情的、合理的联想,创作出合乎规律的新形象,进而搭建起艺术与生活间的桥梁。例如教学《作文插图》(苏少儿版五年级下第8课),笔者给孩子们提供了多个文章片段,如《小鸭历险记》、《麻辣班长》、《微波炉自述》等,让孩子们根据特定的文字叙述发挥想象进行创作。在孩子们感觉困难后,笔者又给孩子们提供绘画的“半成品”,让孩子们克服绘画的畏难情绪,让儿童的想象跳出固有的框框。在想象中,孩子们主动运用创作技法如夸张、组合等。于是,一幅幅“图配文”诞生了,作品的主题得到很好的展现。不仅如此,在呵护儿童想象的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激励式、期待式和接纳式的评价去发掘作品的闪光之处,如“这一块颜色用得太棒了”、“这幅作品的构图不错,在色彩的运用上再注意一下,就更好了”……。负载情感的激励能让儿童获得“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进而更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引发儿童的创作灵感。

四、拓展思维,表征儿童的创作生命

在儿童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儿童突破固化创作思维,打破常规创作模式,形成多维度的创作路向。要引领儿童进行内省,如“我应该怎样更好地表现作品主题?”“我获得了怎样的体验?”“我应该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等等。思维的拓展,能够让儿童更准确地表征自身的存在以及自己创作的意义。例如教学《下雨啰》(苏少儿版四年级下第3课),孩子们自发地问:“春雨什么样?”“春雨应该着什么色?”等。由于有着绘画经验的积淀,儿童知道可以运用长短、疏密、走向等不同的线条来表现雨的大小。教学中,笔者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更开阔些,和孩子们探究“为什么会下雨?”“特别的雨”“雨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好处和害处?”等。孩子们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视野因此开阔了,什么太阳雨、冰雹雨、酸雨等一个个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此时,尤其引发了孩子们对“酸雨”的思考与热烈讨论:雨为什么变色、变味了?大气遭到了怎样的污染?地球妈妈的绿衣服为什么少了?……。正是在深度的思维拓展中,儿童将情绪聚焦于一个价值点——即对地球妈妈的怜爱。于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主题在绘画教学中得到凸显。在此背景下进行绘画创作,儿童的作品更能表征儿童的生命存在意义。

“绘画”赐予了儿童想象、思维与创作的独特空间,儿童的本质力量在绘画中得到解放和舒展。基于“儿童立场”,教师要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作用,让儿童“自由的画”、“从容的表达”。如此,绘画带给儿童的将是不期而遇的灵感与极富个性的创造。

【参考文献】

[1]刘怀芹.以花草为载体提高绘画教学效益的探索[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3(2).

[2]张青岚.源自直觉的精彩[J].小学教学研究(小学教学).2013(11).

[3]忽晖.让绘画给学生开启想象和创造之门[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4(10).

猜你喜欢

绘画教学儿童立场
基于儿童立场,让课后习题变变样
数学规定:儿童视角下数学文化的关照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让“手中的画”更美
儿童立场——英语活动课应从这里出发
站稳立场,让课堂成为“主阵地”
试论幼儿园绘画教学有效性的分析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探析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研究
绘画, 留给孩子更多的创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