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三举措

2021-10-30孙继龙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课本多媒体内容

孙继龙

传统的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导,将历史事件分解成一个个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答题框架,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到了教师的教学体系之中,这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高效课堂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最前沿,其重要性不断被增强。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也就成了一个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一、增强学习主动性,做好课前预习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按照课表准时上课,课前不做任何准备,等到上课时才打开课本,按照教师所讲的内容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本节课的大致框架,也易使学生无法自行思考,进而导致思维僵化。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上课前一定要做好预习,先仔细地将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通读一遍,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然后,将不明白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在教师正式上课时抓住听讲的重点部分。教师也要提前对所要讲授的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提前给学生布置几个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自行预习、思考。

例如,在教学《沟通中外的丝绸之路》时,教师提前给学生布置了几道思考题:1.丝绸之路的开辟与谁有关?2.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通读课本内容,并借助互联网查阅了有关资料。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充分备课、提出问题,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展开思考,认真预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充分的课前预习可以在“教”与“学”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二、提高课堂趣味性,合理使用多媒体

历史是一门非常复杂、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学科,且距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较远,在服饰、政治制度、军事制度等方面都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仅凭想象很难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進行教学,这样,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也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例如,在介绍儒家思想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电影《孔子》片段。通过电影,学生可对孔子、孔子的弟子以及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可以对儒家思想的内容及精神内涵有一个更加感性、深入的认识,从而真正体会到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的缘由。

教师围绕课本内容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既可以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又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快、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有关知识,且这样的理解性记忆比呆板的死记硬背要更加持久和牢固,从而使学生可以在快乐中学习。

三、加强课堂互动,构建学习小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因为一方面人的思维是有限的,这表现在思维的单一性和错误性上;另一方面,多人交流可以促进思维的碰撞,使思想更具多元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有意地提出问题,使小组有充足的机会和时间进行讨论与思考,加强课堂的互动。

例如,在学习汉朝的有关知识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你从西汉建立的过程中可以学到什么?有人说要像刘邦一样,善于运用人才,有人说不能学习项羽,他太骄傲轻敌了,有人说要像刘邦一样,善于推销自己等,组长对大家的发言进行汇总,并派代表上台发言。

通过构建学习小组,学生不仅可以在讨论中查漏补缺、汇集集体智慧,从而加强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更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在新课改背景下,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已成为大势所趋,但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还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反思,慢慢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班级情况的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课本多媒体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主要内容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