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微课的应用策略

2021-10-30蒋华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青春法治道德

蒋华

随着时代发展,信息化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小学课堂。其中,微课资源凭借“微”的优势,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微课借助视频、动画、声音、图文、表格等多样化元素,具有形象、灵动、用时短、情境化的鲜明特征,既能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突破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对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和创新。

一、坚持以实效实用为统领,与时俱进认识应用微课的重要意义

首先,微课具有交互性,便于复制,可反复播放,非常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其次,应用微课,对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促进师生良性互动具有重要作用。熟練且合理运用微课、慕课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必备教学技能。

二、坚持以教材内容为核心,明确教学目标和优化教学思路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包括《成长的节拍》《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勇担社会责任》《人民当家作主》等丰富的内容,其根本价值取向高度集中于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七到九年级的道德与法治体系编排非常符合初中生的学习和发展规律,既重“中国心”,也重“世界眼”,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整体把握教材内容与编排体系,对于明确教学目标和优化教学思路至关重要。例如,在教学《富强与创新》时,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提炼核心观点,明确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其次,引导分析“踏上强国之路”和“创新驱动发展”两部分的内在关系,并通过时间轴的演变推进,以及国家及当地繁荣发展的新旧影像比较,在清晰的教学思路下,丰富学生的直接体验,巩固学生对于富强和创新的深刻认知。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

相较于其他学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学生的良好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绝不是单向灌输出来的,也不可能是机械训练出来的,而是学生主动地认知、自发地生长、长年地积累形成的。因此,在微课应用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保障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教学“法不可违”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应用有关当代中学生违法的案例,以及法庭审理青少年违法的实况的微课视频,然后再结合教材中的两件“小事”,在学生心灵受到震撼、思维受到碰撞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与交流发言,帮助学生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培养自我约束、辨别是非的能力,并对民事、行政、刑事违法的不同后果形成初步的认识。

四、坚持以反馈评价为杠杆,精准辅导学生高效学习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微课时,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反馈,留意学生对微课的接受程度和受用效果,可以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参与时长、兴奋度高低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例如,在教学“青春有格”时,引入解读“格”的微课视频,带领学生先感受青春飞扬的“扬”处理,再观摩“行己有耻”的“抑”处理,然后再体验“止于至善”的“扬”处理的演变过程。最后,还可在课堂结束前,使用《青春盾牌》这一微课,把学生自制的、自画的、自写的关于青春有格的体悟与理解,以快闪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有所为、有所不为,弘扬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价值导向,做到不让青春“失色”,共同打造有格调的昂扬青春。

五、坚持以难点突破为主线,积极打造高效思政课堂

在运用微课资源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聚焦每一个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提升微课资源的靶向度与效用水平。例如,在教学《责任与角色同在》时,教师可引入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的具体场景,从正反两个角度讲述他人对我负责任、我不对他人负责的身边故事,把责任主体从“某一个”上升到“你我他”,启发学生思考有责任担当的现实意义。同时,区分医生、警察、教师等不同社会角色,以及女儿、父亲、舅舅等家庭角色,或点或面诠释责任的内涵。通过使用微课资源,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角色伴随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想要履行好各个角色对应的责任和义务,还必须有端正的态度和足够的能力,否则“责任与角色同在”将沦为一句空话。借此,也可以教育学生好好学习知识,磨砺自身本领,努力做一个有责任担当、有过硬本领的有用之才。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微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大课题”,不会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实践。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将继续探索,积极作为,努力为党和国家育好人。

猜你喜欢

青春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