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研究

2021-10-30费嘉睿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时空导图高中历史

费嘉睿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于新时代人才做出了新的定义,提出了更加广泛的要求。而在新课标实施以来,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成为中小学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能结合其所处的时空进行具体分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否掌握时空观念对教师的有效教学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更高效地学习历史,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一、高中生时空观念培养现状

时空观念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与初中不同,高中历史教學对学生的时空观念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高中生,一方面,难以理清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不管是政治模块、经济模块,还是文化模块,学生都未能掌握历史脉络。另一方面,空间维度认识不明,无法区分各个朝代、各个国家的历史地图,更不了解其地理情况。当然,学生更无法掌握从特定历史角度思考、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观念的方法,这对于历史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重大考验。因此,如何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更容易记忆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的必备技能。

二、高中生时空观念培养策略

1.利用思维导图,合理建构知识体系。

对任何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都要结合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构建一条完整的时间脉络极其重要,它是培养学生时间观念的基础。高中历史教学多以模块为划分依据,时间的连贯性不强,这大大增加了学生构建完整历史事件架构的难度。思维导图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知识之间的联系。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思维导图逐渐流行,其突破了黑板和纸张的空间限制,也让教师展现思维导图的过程更加方便。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以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高中历史必修的目录利用电子思维导图工具带领学生绘制本书的思维导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本书的内容大致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个部分,然后再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部分。这样,教师就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大致的时间对比架构。而在每一课的具体教学中,教师都可以在这一总体思维导图的特定位置延伸出新的树状图。这样,利用电子思维导图,教师向学生清楚地展示了所讲述知识的结构,对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培养学生时间观念有着重要作用。

2.结合环境要素,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即使是今天,人类依然在各个方面受到自然界的制约,所以,对于任何历史事件都应当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条件分析,结合具体的国家和区域分析。近年来,STEAM理念逐渐流行,而跨学科教学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这既需要不同科目的教师进行充分合作,也需要教师在学科内更多地整合其他学科内容。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结合地理学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例如,在《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地理环境出发讨论其实施城邦民主制度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希腊与中国同时期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其地形破碎、河流纵横、土地贫瘠,并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而且其临海、海岸线曲折的特征使得雅典拥有众多天然的良港,适宜发展商业,这成为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制度产生的重要原因。而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组织学生从地理角度探讨“工业革命为什么率先出现在英国”。当然,对于其政策的评价,教师也要考虑英国特有的地理情况。这样,通过与地理要素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理念。

3.单一事件分层,培养学生变化观念。

同一政策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影响,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单一政策往往有着刻板印象,难以灵活地认识历史事件。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而在发展的观念下,任何历史事件都需要学生结合其发展脉络加深认识。

这就需要教师将单一的政策进行分层,让学生将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对比,以此培养学生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让学生更加精准细致地了解历史事件,培养时空观念。

例如,关于科举制度的认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不同时期实施的科举制度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并讨论其对于当时的影响。如相比隋唐时期,宋朝在考试内容上发生巨大的变化,即考查内容变为程朱理学,使得科举取士大大束缚了中国人的思想,科举制的消极因素日益增长;而相比前朝,明朝则新添加了分榜制度,这项制度在促进地区间教育公平的同时也导致了人口迁移(考试移民)问题。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科举制度,有效地培养学生以变化和发展的观点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看待同一政策的能力。

4.多时空尺度分析,培养学生批判思维。

将同一事件放在不同的历史尺度有着不同的影响和作用。而对于历史人物、历史观点的评价仅立足于当前是远远不够的。新时期需要新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历史学家的观点从现在来看,未必完全正确,因此对于前人的一系列观点,我们不能不加思考全盘接受。所以,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理论的认识,教师要培养学生从多时空尺度分析的观念,既立足于事件发生时代,又考虑其对长远发展的影响;既考虑其对本国的影响,也考虑其对整个世界的影响。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历史事件,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例如,在对秦始皇、李鸿章等历史人物评价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以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入手,既要认可其对时代的贡献,也要明晰其历史局限性。这样,通过多时空尺度的分析,教师培养了学生利用批判性思维看待历史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也有着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念,让学生知道历史学习并不是单纯地知识再现,更多的是分析与理解。教师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架构;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对单一事件进行层次分析促使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教给学生多时空尺度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以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时空观念较差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时空导图高中历史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镜中的时空穿梭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