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学习中辩证思维能力培养途径探究

2021-10-30苗秀梅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角度事物

苗秀梅

21世纪是经济和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高中生如何在信息爆炸时代辨别事物真相和信息真假就显得极为重要,因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势在必行。历史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综合素质,真正达到读史使人明志的目的。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站在客观角度思考历史事件和问题,提高学习质量。对此,笔者在本文从多方面分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反面批驳历史,梳理主次脉络

批判思维是一种基于否定和质疑为基础的思维模式,更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质疑和否定梳理事件主次脉络,即在教学过程中将同类事件放在一起比较,并基于多角度分析,再运用批驳的方式阐述观点,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的主次脉络。基于历史角度的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能推理和分析历史事实和结论,确定历史事件的精确性与真实性。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惯性认为教材提供的知识内容和教师提供的辅助性材料就是历史真相,基本很少对其反思。对此,教师可借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质疑,增强批判性思维能力。

以《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的教学为例。教师要打破传统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以组织讨论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知识。首先,肯定三民主义对推动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然后,站在批判角度分析三民主义存在的局限性,最后,让学生运用自身观点阐述对该部分内容的见解。学生在整个探讨学习过程中可以畅所欲言,自由表达对知识的见解,但并非脱离教师掌控,需要教師在旁给予点拨和指导,便于学生正确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引导学生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时要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质量。

二、加强普遍联系,树立发展观念

相关教育者提出,高水平教育和积极思考有着紧密联系,对高中历史教学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高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时要先改变学生已有的思想观念,从不同事物间的普遍联系着手并将其融入学生思维体系当中,便于学生系统化掌握知识,并高效应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中。

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教学为例。历史教师在教学初期先为学生讲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历程,同时,站在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和相关影响。这样,学生就能在脑海中对该章节内容产生系统化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分析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原因,着重讲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生、发展、壮大等一系列过程,促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此同时,高中历史教师要站在时代发展角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能正确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规律与特征,并在此过程中合理推断发展结果。通常事物发展规律为不同事物间的普遍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从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事物特殊性)和阶级社会共性(事物普遍性)两个角度着手,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合理分析矛盾,把握社会规律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有前因后果。高中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时可运用矛盾分析法,即站在事物两面性角度分析事物与事件的矛盾,借此把握历史事件和社会发展规律。

以《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重难点为儒家思想对中国发展产生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运用辩证分析法思考,能站在客观角度理解儒家思想利弊并形成“矛盾”思维,在后续学习中也能自主辨析知识,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发展规律和影响,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各个学科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高中历史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能促使学生基于客观角度理解历史事件,以及运用历史发展眼光分析相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因而,高中历史教师应结合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角度事物
神奇的角度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奇妙事物用心看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