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游记》王者形象品鉴

2021-10-29任可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王者西游记人物形象

摘 要:《西游记》刻画了正面、负面、中立的王者形象的特征,通过动作、侧面、环境、语言描写等塑造艺术使活灵活现的王者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幻想的形式和现实的内容既受到了时代潮流和心学思潮的影响和制约,也间接地批判和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丑陋和黑暗。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仁君德政和理想国家的渴望,也折射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西游记》 王者 人物形象

作为我国古典神魔小说的典范,《西游记》在文学史中占据较高的地位。《西游记》因其独特的魅力,至今仍然是古今中外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吸引着中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探讨。作者在《西游记》中塑造了许多独特鲜明的人物形象,不少学者也对此进行了探讨研究,包括师徒四人、佛界、仙界、妖魔鬼怪等,但《西游记》中的王者却没有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且深入丰富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如韩威的《〈西游记〉中王者形象研究》,程昊的《〈西游记〉西行国度论》,毛燕、周炜《浅议〈西游记〉对明世宗朱厚熜的隐喻嘲讽》,蔡铁鹰的《再看〈西游记〉:吴承恩眼中的现实社会》等。毕竟,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王者自始至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在阅读完众多《西游记》人物形象的研究成果后,本文对这个看似平常却不无深意的论题进行研究。

一、王者形象的特征分析

《西游记》中的王者包括唐王李世民、宝象国国王、乌鸡国国王、车迟国国王、西梁女国国王、祭赛国国王、朱紫国国王、比丘国国王、灭法国国王、天竺国国王,凤仙郡郡侯、玉华州的玉华王,共计十二位人间统治者(未与师徒四人产生交集的金平府的金平王除外)。唐僧师徒四人在去往西天求取真经的路途中一共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其中在西行途中路过的十多个国家就遭遇了二十四难。在这些国家中,作者对这些国家的统治者进行了各具特色的生动描绘,使其形象丰富饱满,既有正面形象,也有负面形象,还有中性形象。

正面形象的典型代表有:唐王李世民、乌鸡国国王、凤仙郡郡侯、玉华州的玉华王、朱紫国国王,他们都共同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仁政爱民。

唐太宗在梦中曾许诺救泾河龙王的命,没想到魏征竟在梦中将其斩首。唐太宗在睡梦中见到泾河龙王提着血淋淋的首级并怒吼“还我命来”。在“箝口难言、汗流遍体” a之时,观音菩萨前来相救,梦醒后“脉气不正,虚而又数,狂言见鬼;又诊得十动一代,五脏无气,恐不讳只在七日之内矣”。为了缓解病情,令叔宝和敬德把守宫门。长此以往,他又不忍二将辛苦,将二将军真容贴于门上。在返回阳间后,他举办水陆大会,传旨赦免天下罪人;出旨将宫中数千老幼才女配军,实现内外俱善。这些举动生动地体现了唐太宗体恤臣民的优秀品质。正因如此,唐朝才能“当年清宴乐升平,文武安然显俊英”。传统儒家思想认为,仁君的标准之一就是德治仁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b这是孔子对历史上统治者的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尤其是针对暴君昏君的统治后果得出的结论。德治仁政的关键又在于统治者自己通过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来爱护官员和人民群众,以此来赢得民心,最终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

在天竺之外郡凤仙郡连年干旱,“累岁干荒,民田菑而军地薄,河道浅而沟浍空。井中无水,泉底无津。富民聊以全生,穷军难以活命”。凤仙郡郡侯深知“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c的道理,因此招求法师祈雨救民。孙悟空从上天下界后,大喝郡侯冒犯玉帝。为了挽救黎民百姓,郡侯引罪自责,回心向善。自己带领群众毕恭毕敬地烧香念佛。人有善念,天必從之。随后,孙悟空再次上天请求降雨并得到准许。少时,凤仙郡甘雨降临。郡侯为了全郡老百姓,日日夜夜寻求法师求雨,每遇法师就不顾个人脸面行礼请求。孙悟空赞叹:“果是贤才能干的好贤侯也!”同样,乌鸡国也曾连年干旱,民不聊生。国内粮库空虚,钱尽粮绝。为了改变现状,乌鸡国国王也效仿大禹治水,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沐浴斋戒,昼夜焚香祈祷”。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年。当道人为乌鸡国祈来甘雨、普济黎民后,乌鸡国国王心悦诚服,与他结为兄弟,甚至与他同寝同食,太子都没有这个待遇。二者为了芸芸众生,坚持人民至上,放下了统治者的架子,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患难,用自己的一系列举动恢复了遭遇灾难之前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师徒四人在初到玉华州时,发现城内热闹非凡,不愧是神州都邑,一问才知道这是因为玉华王“甚贤,专敬僧道,重爱黎民”。唐僧都惊叹这与大唐何异?没有这样的励精图治的贤王,怎么会有这般“清明上河图”?同样,赛太岁缺个压寨夫人,听说朱紫国金圣宫的金圣娘娘貌美如花,威胁国王将她交出,否则要吃绝全国黎民百姓。为了一国百姓,他无奈交出金圣娘娘。“古之为政,爱人为大。”d没有这样的举动,哪能换来“真不亚大唐世界”的好皇州?当地人民怎能衣冠齐整,言语清朗?

负面形象的典型代表有:宝象国国王、车迟国国王、祭赛国国王、比丘国国王、灭法国国王、天竺国国王。

昏聩不明。宝象国国王认妖精做女婿,却把唐僧当妖怪。他听了黄袍怪的虚假说辞后,这个“水性的君王,愚迷肉眼,不识妖精,转把他一片虚词,当了真实”。唐僧被黄袍怪变成一只斑斓猛虎后,国王被吓得魂飞魄散,甚至感谢黄袍怪的救命之恩,让他饮酒作乐,不然,险些被那和尚害了。车迟国国王因为三个妖道会呼风唤雨便任命其为国师。而且他经常强调:“国师之言,岂有差谬!”国王提出师徒和三个国师打赌,赢则既往不咎,输则或杀或剐。三个妖道与孙悟空打赌每次都以失败告终,本应倒换关文西去,但每次都因三个妖道的阻扰使“那国王混乱,听此言,却又疑惑未定”。三个妖道丧命后,他竟泪如泉涌。直到孙悟空点醒他才幡然醒悟。这和唐玄宗及安史之乱没有两样,由此观之,两王之昏聩不明甚矣。

残暴无道。祭赛国作为西域大国,因金光寺之祥瑞而有进贡。但因宝塔被污、宝贝不见、外国不来朝贡就要出兵讨伐;宝贝被偷后,国王未经调查,听了谗言就将僧人严刑拷打,造成大片死伤。“可信而不信,不可信而信,此愚者之患也。”e可见,“这个昏君更不察理”,在比丘国,家家门口都放着个鹅笼,笼子里都是婴儿。馆驲大人说这是当今国王“无道”。国王被狐狸精弄得神魂颠倒、命在须臾之时,国丈提出用海外仙方来延年益寿,但需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心肝做药引子。孩子父母因惧怕王法而不敢不尊。比丘国国王如果不是如此狂暴凶残,怎忍心伤害这么多小儿性命?更残暴的是,灭法国国王要杀一万个和尚。而且,他已杀了九千九百九十六个和尚。可以说,灭法国国王是最残暴的一个,极其凶狠。历史上,夏桀、商纣王、周厉王、周幽王都因残暴无道、暴虐昏庸而被人民群众抛弃,最终亡国。这些君王都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f。

蛮横无理。师徒四人在天竺国倒换关文时,巧遇公主抛绣球招驸马,没想到绣球打到了唐僧头上。唐僧作为出家人,深知佛家五戒之“不邪淫”的重要性,便多次请求天竺国国王“放赦”,但公主一再强调非唐僧不嫁,国王大怒:“这和尚甚不通理……再若推辞,教锦衣官校推出斩了!”这就把唐僧吓得魂不附体。一国之君不考虑当事人的意愿,极其霸道,为了讨女儿欢心而不顾一切,嚣张跋扈,这和蛮横无理的冤案空印案有什么区别?造成这样恶劣的影响也就不足为奇了。

没有体现作者褒贬态度的中立形象的典型代表则是女儿国国王。《西游记》仅用极少篇幅交代了女儿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一片繁荣昌盛、自由祥和;女王美丽善良,受到举国上下的爱戴拥护;不像车迟国、比丘国那样大肆批判否定。阴盛阳衰的女儿国完全地排斥了男性的存在。《西游记》没有具体体现她在国家政事上的处理态度,掩盖了政治方面的得失,仅表现了她的个人情感。

女儿国国王则体现了女子对爱情的极度渴望。她听说唐僧来了以后,满心欢喜,甚至愿意放弃自己的王位,招唐僧这个中华上国男儿为夫。唐僧将计就计,“答應”与她成婚后,她喜出望外,答应了唐僧师徒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在送走三个徒弟时,唐僧立马变卦。女王听后大惊失色,表现出了失落不满。女儿国国王在此将世俗女人的天真烂漫、情意绵绵表现得淋漓尽致。

因此,总体来看,这些王者负面形象居多,正面和中立形象极少。

二、王者形象的塑造艺术

《西游记》作为长篇章回体小说,以多种极其成熟的手法对众多王者进行加工创作,力求王者形象惟妙惟肖、生动形象。

恰到好处的动作描写。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有目的,目的性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特性。分析人物动作或实践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凤仙郡郡侯知道师徒四人能求雨后,立即“整衣步行,不用轿马多人,径至市口,以礼敦请”。与其他国王不同的是,郡侯见了三个“丑恶”的徒弟竟然没有丝毫的惧怕,而且也不顾自己一郡之长的面子,直接在街道中心倒身下拜;他们一同进入府中后,郡侯“即命看茶摆斋”;孙悟空找到龙王后,十分恭敬地告诉全郡人民供养龙王牌位、侍奉香火;听说自己冒犯玉帝后,郡侯慌得跪伏在地,随后教育全郡人民烧香拜佛;求雨成功后,他对唐僧师徒一步一拜来表示感谢。凤仙郡郡侯的一系列目的性、能动性行为属于社会政治实践。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实践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实践者头脑中作为目的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他的方式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于这个目的。”g郡侯的行为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动作描写将郡侯一心为民的特点刻画得相当深刻。

真实细腻的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最终都是为了塑造和表现人物形象。师徒四人初到朱紫国时,一片繁华热闹:“门楼高耸,垛叠齐排。周围活水通流,南北高山相对。六街三市货资多,万户千家生意盛。果然是个帝王都会处,天府大京城。”同时,街上群众气宇轩昂,衣冠齐整,言语清朗,见了八戒还有说有笑,一片祥和融洽的美满景象。若作者对朱紫国国王进行直接描写,可能会过于苍白无力。通过侧面反映民间情景反而能更好地衬托朱紫国国王的英明神武,随后的交出金圣娘娘的行为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这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存万家室”的太平盛世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车迟国却与之相反,一声好像千万人呐喊的吆喝吓得唐僧不敢西行。孙悟空一看这地裂山崩的叫声来自许多和尚扯车时的口号,随后两位道士无比骄傲的话语与和尚们见了孙悟空变化的道士就一齐跪下磕头求饶则突出了车迟国国王的无道。悚惧的僧人们滴泪的说辞则进一步进行解释说明,道士和僧人们的一言一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传神又曲折的侧面描写既塑造了敬道灭僧车迟国国王的形象,又具体交代了车迟国的国情背景,进而为之后正面描写车迟国国王的昏聩不明奠定基础,使车迟国国王形象生动饱满。毕竟,《西游记》中的王者大多以负面形象出现,这样的描写还可以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避免因过分重复描写负面形象的部分共性特点而使读者感到乏味。

特色鲜明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一个真实典型的环境使人物形象在这个典型环境里得到充分的展示。唐僧师徒到达比丘国时正值冬天,但见那“岭梅将破玉,池水渐成冰。红叶俱飘落,青松色更新。淡云飞欲雪,枯草伏山平。满目寒光迥,阴阴透骨泠”。他们冲寒冒冷,宿雨餐风。客观的自然环境虽然不以人的意识而存在,但能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产生一定影响,为小说之后描写比丘国国王的惨无人道埋下伏笔、更为了交代随后的惨剧提前造势。除此之外,这刺骨凝重的环境描写也为比丘国蒙上恐惧的面纱,让读者读到此处感到丝丝凉意。相反,师徒们到了玉华洲时,街道人山人海,生意兴盛;酒楼歌馆,热闹繁华,实为五谷丰登之处。诗曰:“锦城铁瓮万年坚,临水依山色色鲜。百货通湖船入市,千家沽酒店垂帘。楼台处处人烟广,巷陌朝朝客贾喧。不亚长安风景好,鸡鸣犬吠亦般般。”西域如此盛景,唐僧都暗喜这是第一次遇到,这加深了唐僧对西域的好感。社会环境描写是人物形象形成和变化的舞台,是故事情节生长的园地。这样的社会环境描写既展现了玉华洲的风土人情,透露出封建盛世的时代特征,也或明或暗、或多或少地显示了玉华王的英明神武。

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语言描写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之一。符合人物身份和特征等的艺术性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宝象国国王自己只有两个驸马,听说黄袍怪变的三驸马前来见驾,便起了疑心。多位官员都说:“三驸马,必定是妖怪来了。”宝象国国王在听了大臣的话后仍然与其见面。在被黄袍怪糊弄完后,他竟然仍信以为真,愚迷肉眼,不识妖精,可见其昏庸至极。女儿国国王在听说唐僧前来倒换关文后,满心欢喜地说道:“寡人夜来梦见金屏生彩艳,玉镜展光明,乃是今日之喜兆也。”然后继续解释:“东土男人,乃唐朝御弟……与他阴阳配合,生子生孙,永传帝业,却不是今日之喜兆也?”她还没见到唐僧本人就着急询问:“卿见御弟怎生模样?”太师回来后,笑吟吟娇声问曰:“贤卿见御弟,怎么说来?”这一系列语言和天竺国国王蛮横的“推出斩了”形成鲜明的对比;随后她见到唐僧后,当着周围人的面就俏语娇声地叫道:“御弟哥哥,请上龙车,和我同上金銮宝殿,匹配夫妇去来。”她在“细看”通关文牒后,娇滴滴地笑道:“御弟哥哥又姓陈?”贯穿始终的“御弟哥哥”的称呼显示了女王的不失礼仪,与举国上下刚见到男人的异常激动、欢呼雀跃的那一句“人种来了”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后她问唐僧:“我与你添注法名,好么?”拿墨取笔,潇洒地把三个徒弟的名讳写到通关文牒上。这一系列含情脉脉、深情浪漫的言辞表明女王已忽视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将其浪漫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唐僧把女王骗出城后,女王不知是计,大惊失色,失落之情溢于言表。最后,理性战胜感性,刻画了女王的识大体顾大局,二人有头无尾的跨国恋情成为佳话,得益于传神的语言描写。

三、王者形象的形成原因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h师徒四人在各个国家遭遇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是现实生活存在或者可能存在的,离不开现实生活。

时代潮流的影响。明朝中后期,尤其是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五朝。这个时代,帝王昏庸残暴,朝廷奸臣林立、钩心斗角,文化专制高压,残酷地打压有识之士。许多文人只能曲折地表示不满和反对。因此,《西游记》常用志怪的语言讽刺既不合理又极黑暗的明代中后期,借文学张扬道义,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就像吴承恩在《禹鼎志序》中说:“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i明朝还有一大特点:后宫干政。孙贵妃、万贵妃、张皇后、郑贵妃等人在争宠的同时使明朝政事不稳,危害了国家的稳定安全,仅有极少数女性做了贤内助,对国家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所以,《西游记》在描绘负面王者时也会刻画王者身边的负面女性,如凤仙郡郡侯的老婆、比丘国国王身边的狐狸精、天竺国国王身边的玉兔精;同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部分商業发达的城镇女性也开始参与经济活动和接受教育,女性地位得到提高;“存天理灭人欲”、压制人性的理学价值观在经济发达的南方受到冲击,部分女性寻求自身解放,此类典型代表就是大胆求爱的女儿国国王。

政治黑暗腐朽,讽刺蔑视道教。1964年5月12日,毛泽东主席在读《二十四史》时曾说:“看了《明史》最生气,做皇帝的大多搞得不好,尽做坏事。”j《西游记》虽然是部神魔志怪小说,但对当时的皇帝进行了隐晦的嘲讽和批判。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认为,观中国历史,凡帝王之信奉道教,综其原因,不过有三:一是用以神化自身;二是身体多病,以求治病并求长生不老;三是用以修身,以求得道成仙之理想。明成祖以后,明宪宗明孝宗等皇帝都信奉道教,吃丹药以求长生。李孜省、孙道玉等被宠幸。到了孝宗时期,“道士自真人、高士及正一演法诸道官一百二十三人”k。明武宗朱厚照自上位后,不想处理国家政务,宁愿将这些事情托付给太监进而导致“八虎”之首刘瑾把持朝政;同时他还荒淫好色,以宫女充当妓女助酒,经常强抢民女,以至于“民间妇女惊避”(《明史考证》);同样,明世宗朱厚熜作为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崇奉道教,重用方士,祈求长生。他将邵元节、陶仲文等人封为真人或者国师,在宫中专心修道,不再上朝。陶仲文将向嘉靖帝进献的弹药名为“先天丹铅”,即“取童女初行月事炼之如辰砂以进”l。为了征集年轻的姑娘,陶仲文于1552年为宫廷机构选了八百个八至十四岁的女孩,1551年又选了一百八十个,都在十岁以下,用来提炼内丹。m更惨无人道的是,据朝鲜《李朝中宗实录》记载,嘉靖只要发现宫女有细小错误,一定要将这个宫女折磨致死,多达二百人。在这种积怨之下,宫女们发动了宫婢之变;当时以顾宪成、海瑞为代表的正直知识分子实在是忍无可忍,纷纷向嘉靖提意见、抨击朝政,结果反而被囚被杀,许多治国理政的人才得不到培养重用;严嵩乘机得志,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专政。十四年间,政治黑暗,边防松弛,加速了明王朝的衰亡。“天吏逸德,烈于猛火”n,之后,明神宗怠政更严重,二十八年不上朝听政,还自欺欺人地说:“天下无一时可忧之事。”而这又一次让奸臣当权。因此,后人评论:“明之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神宗之怠惰。”五朝皇帝灭绝人寰的事情数不胜数。他们和车迟国国王、比丘国国王、灭法国国王有什么区别?可见,正是作者对道教的批判和受到所在黑暗时代的刺激,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融入文学作品,通过自己创造的人物形象表示出来。

心学思潮的影响。心学由南宋陆九渊开创,明代王守仁集大成并在明代产生巨大影响,即“陆王心学”。作者生活的江浙地区就是明代心学的盛行区。作为一个有名的才子,他经常与当时许多文人学士饮酒作诗,并在此过程中同心学人物和心学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徐阶、李春芳、胡宗宪、朱曰藩等。作者所处的时代,内忧外患,政治腐败,而台阁体却替统治者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一味追求典雅雍容,维护封建礼教,忽视了文学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功能。因此,作者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受到台阁体的影响。《西游记》在阐述心学理论这一点上是成功的。“王学左派”代表人王艮提出“百姓日用即道”,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进行了全面彻底的否定,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明代中后期市民阶层的生活思想。王艮的再传弟子颜钧又提出“放心体仁”说。“放心”就是让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让自己的本性得到顺从。例如,朱紫国国王愿以江山换回爱妻的平安归来;乌鸡国国王在起死回生后,情愿把王位让给唐僧;女儿国国王对唐僧的一往情深,说明她追求和渴望情欲,这在明代的女性中是不可想象的。当然,她不像其他女妖那样强逼成亲,情淫却不失礼节。合理的情欲是作者肯定的。但是,人有时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而难以自拔。因此,他又提出“洗心说”,即清除人们心中容易滋长的追求名利的欲望,使人的本性回归到自然平静的状态,与“放心说”的随心所欲地放纵心性的思想构成了一种彼此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o过度追求欲望缺少“仁”“礼”就会对别人和社会造成祸害。例如,比丘国国王因贪恋美色,被狐狸精弄得神魂颠倒。因此,放心“放”到一定程度就要“定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心学所提倡的“致良知”。灭法国国王在唐僧师徒的“教诲”下知错就改,改灭法国为钦法国;车迟国最后接受“三教归一”。这些最终的目的还是劝导君王改邪归正,希望创造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盛世,改变当时官场腐败、政治黑暗、世风日下的社会。

余论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经历五千年历史发展而从未中断的国家。在漫长的封建专制社会中,家国天下一直是传统中国的载体。在这种有机关系中,从家出发,逐一向外扩展,从而实现家、国、天下的连续性和同一性。家国天下源于西周的宗法分封,国家成为一个家族的国家,甚至是一个家庭的国家。因此,小家庭发展为大家族,大家族发展为国家,族权和王权密不可分。其中,这些制度里边或隐或现的规定无形之中使个人、家族、国家相互联系,形成一个血缘、文化和政治的命运共同体。百姓利益和国家利益实现了辩证的统一,百姓和国家就会处于公正和谐的关系中。之后,孔子强调“入世”,以家喻国,幻想诸侯能像明君仁君那样规范周礼。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加强中央集权。大一统模式形成大一统观念。吕思勉强调,统一最重要的是“统一人民的心思”p。汉初《大学》形成“家国天下”的系统化观念。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家国天下的理念也就更加深入人心了。因此史学家夏曾佑把孔子、秦始皇、汉武帝联系在一起:“故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q三者为后世统治者追求政治和观念的大一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对老百姓也同样适用。因此,民族认同感加强,国家利益和百姓利益辩证统一、国家利益至上、大局意识等观念形成。

家国天下同时也影响了君主专制。家国天下的核心是国,统治者为了获得国家政权就要保证其合法性来让人民群众相信,这就是历史的承袭性。国家要想持续存在下去,统治者必须为政以德,得到人民群众的承认和尊重。而且,大一统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官员和百姓。官员通过科举制等途径由皇帝任命,而科举制又以统治者满意的儒家经典为标准。受主流儒家思想的影响,官员对地方进行德政,则受到百姓爱戴。同时,也会因为政治卓著而得到晋升。因此,《朱子家训》说:“读书志在圣贤,为官新存君国。”百姓,长期合法地存在基层,把持着基层大权。这些人被称为“缙绅”,和家族、宗族势力相联系,对基层民众进行直接的统治。! 8百姓关于仁君情结的价值判断和历史判断也就因此产生,希望统治者实行仁政,为政以德,为民用权,为人民服务,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实现治国安邦和安居乐业的统一。

综上所述,《西游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分析了生动形象的王者形象。字里行间不仅折射了社会现象,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诉求,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共鸣,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而弥足珍贵。

a 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1页。(文中相关引文皆出自本版本,不再一一另注)

b 孔子著,杨伯峻、杨逢彬注译:《论语》,岳麓书社2018年版,第18页。

c刘向:《战国策》,山西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06页。

d钱玄:《礼记》,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661页。

e冀昀:《吕氏春秋》,线装书局2007年版,第640页。

f冀昀:《尚书》,线装书局2007年版,第211页。

g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2页。

h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0页。

i 吴承恩著、蔡铁鹰笺校:《吴承恩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74页。

j 董学文、魏国英:《毛泽东的文艺美学活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25页。

k张廷玉:《明史》,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4494页。

l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583页。

m 〔美〕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23页。

n 孔子等著、崇贤书院编译:《四书五经:全本详解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726頁。

o 邹壮云:《明代神魔小说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304页。

p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华东师范大学版社2005年版,第360页。

q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204页。

! 8 张訸:《中国文化史论略》,宁夏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65页。

作 者: 任可,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编 辑: 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王者西游记人物形象
经年守护,静待“王者归来”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谁是王者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跳跃王者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西游记
西游记
王者之风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