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山东革命主旋律油画艺术审美风格的嬗变

2021-10-29朱娅

艺术评鉴 2021年19期

朱娅

摘要:当代山东革命主旋律油画,以其特有的地域性、革命性与丰富的人文内涵日渐形成独特的艺术审美风格。本文主要是从美学的角度对当代山东革命主旋律油画的艺术风格演变作以深入地分析梳理,认真探究在齐鲁文化和红色历史文化的影响下,当代山东革命主旋律油画所凸显出的美学语言、审美品格及时代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山东革命  主旋律油画  艺术审美风格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9-0031-03

山东有着悠久的历史文脉与光辉的革命传统,不仅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更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比如我国著名的四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在硝烟滚滚的革命年代涌现出诸多革命英烈以及艰苦卓绝的革命事迹。深厚的人文脉络,与光荣的革命历史,影响了山东一大批绘画艺术家,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赋予了山东革命主旋律油画独特的审美品格及积极昂扬的艺术价值。山东革命主旋律油画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寻求自身红色基因与革命精神,立足于本地域的现实生活和文化沃土,显现出自身鲜明的美学理念和革命崇高美的理想精神。山东油画创作进入新时期后,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中西艺术的交流与碰撞,激发起了山东油画家的创作激情,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画家,在风格语言多元化的当今画坛,仍坚持用清醒的现实主义做出自己的判断和价值选择,运用愈发成熟多元的绘画语言礼赞山东地区革命精神,为当代革命主旋律油画赋予积极地时代气息,展现出鲜明的审美品格与精神境界。

一、建国初期红色激情的写实审美理想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新中国诞生不久,山东人民在热烈的期盼中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未来新的国家、新的生活以及新的一切现实都充满了激情和理想。当然人们刚从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走出来,也会不时的回顾艰难的岁月。正是在这样的一个除旧鼎新的伟大变革的历史语境下,使得山东的油画创作也出现了一种新的艺术景象。这时的山东油画作品基本上都是以红色作为画面的主色调,主要是为了营造和歌颂当时社会主义发展和人民壮丽事业的崇高性和革命性,以及伟大积极的理想精神。

20世纪50年代诞生了山东油画的处女作陈皋的《陈昌奉跟随毛主席长征》,以及在早期马绍先的《选队长》、王洪翔的《地雷战》、路璋的《叔叔野营到我家》、邱兵、袁大仪的《比军鞋》,张洪祥的《节节胜利》等一大批反应革命年代现实生活的作品。从这一批表现革命年代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尽管题材单一,风格有些模式化,但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山东革命题材油画逐渐发展繁荣起来。山东作为革命老区,可选题材较多,题材大多选取革命年代某一具体特定事件,在构图上较少描绘宏观场景,主要聚焦于某一特定情境,多以表现军民鱼水情、革命年代百姓积极昂扬的精神风貌为主,整体色调“红、光、亮”,人物塑造也都显得是高大完美,虽然作品大都透露着浓郁的主旋律特色,但艺术家们大都以极大的革命热情和充沛的艺术表现力,展现出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审美理想和积极创造精神,并努力地做到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崇高阐释与颂扬。

张洪祥创作于1974年的作品《斗霸》,可以看到画家在统一的革命基调中,表达了个人对历史事件理解的宏观叙事同时,融入了个体的绘画风格。整幅画作带给观者强烈的现场感,在他笔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亲历者,尽管绘画主题遥远,但现场感拉近了观者与画中人物的距离,在情感的带入,与细节生动的描绘中,可以看出山东革命题材绘画自《斗霸》开始,较为全面地解决了油画的审美品格和山东文化土壤的相互渗透问题,逐渐建立起具备艺术高度的绘画语言体系与审美格调。《斗霸》同时也是山东油画第一次在全国美展上获得银奖的作品,这幅作品较好地做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统一,艺术表达与艺术理想的融汇。

二、改革开放写实与表现的革命性探索

十年文革特殊时期结束后,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文艺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美术创作也不再仅限于服务于政治政策,广大山东美术工作者开始寻找真理性标准,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伤痕文学”、“伤痕美术”的出现,经历过革命动荡年代的山东油画艺术家们认识到,只有对现实做到真实的再现,并结合个体的情感经验与创作融合,才能在艺术道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价值。于是在山东一大批坚持现实主义批判精神与表现主义相融合的油画艺术作品源源不断地产生了。

山東油画界的先驱张洪祥是我们分析山东本土革命题材绘画绕不过去的人物,如果说《斗霸》还是某种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风格语言的尝试与演变,创作于1984年的《长街行》可以说开启了真正意义上回归山东油画本体语境创作。从题材、人物到表现技法都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和美学价值,较为全面地解决了油画的审美品格和山东文化土壤相互渗透的问题。也许是创作年代的区别,《长街行》相较于《斗霸》在画家个体情感表现上更加深刻的同时充满着齐鲁文化的阳刚、坚毅之气,却更加细腻地表现了充沛的革命理想和历史的温度高度融合。画面描绘一个革命者临刑前在街上被押往刑场的回眸一瞬间,主角是走在行刑队伍中最后的一位,这群人牺牲在了革命胜利前夜。在对主角的描绘上,画家并没有将其刻画成一个临危不惧、慷慨赴死、为国献身的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形象,而是用平视的角度,逆光的方式,让观者看到一张平静、肃静的面容,那转身一回眸,有着对生的眷恋,但更多的是来自一个革命者内心坚定地信念和无畏的决心。他仿佛是看向画外,用眼神将革命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当下的观者。整幅画面色调清冷,氛围肃穆,于无声中充满悲怆之情。这一时期就与早期的革命题材绘画简单刻板的审美风格出现了较大的区别。

随着1980年《山东风土人情油画展》的成功举办,山东的一批青年油画家也开始在思考并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虽然这时山东主旋律油画创作还相对缺少创作观念更大的变革自觉,但是艺术家们也在追赶着时代的脚步,努力不断地探索着主旋律油画创作新的理念和方法。如80 年代后期绘画“语言问题”是中国艺术界重点聚焦点,在山东油画界也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山东油画家们在油画语言的技术完整性、画面构图的空间型以及表现理念的主题性等方面开始了不断地积极探索与实践。可以说在这方面山东主旋律油画创作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青年美术工作者成长方面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陈国力《丰碑》、路璋《发亮的眼睛》等一批山东油画,都是 90 年代油画创作中反映主旋律革命题材的优秀作品,他们的作品在延续着描写革命历史题材传统的同时,在创作美学的追求上显得更加自觉,在坚持现实主义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揉进了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进一步拓展和提高了现实主义革命主旋律绘画的审美内涵和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