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财经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

2021-10-27张香美郝秋娟张志广

农产品加工 2021年17期
关键词:食品行业学分财经

张香美,卢 涵,郝秋娟,张志广

(河北经贸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61)

自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发布“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主张大力发展“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 建设以来,河北经贸大学创新提出“新财经”教育改革模式,深入开展“新财经”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创新,全面推进“新财经”教育改革。作为财经类院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如何依托学校的资源优势,打造食品科学与工程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彰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新财经”特色,实现差异化竞争办学,是专业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1]。新时代下的食品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把握好食品行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才能培养出契合企业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复合型人才。此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在坚持守正创新的基础上,明晰新财经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20 版人才培养方案,希望对我国同类型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优化有所帮助和启迪。

1 食品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食品行业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食品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为食品的性质,导致食品变质的因素和加工过程的原理,包括从原料生产、处理、加工、运输、销售直至最终消费的各个方面[2]。一般意义上,食品行业致力于食品的加工和制造,而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食品行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涵盖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更具竞争优势。

近年来,我国食品消费市场已由生产者占主导地位的卖方市场转变为由消费者主导的买方市场,食品消费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精细化、差异化等特点,体现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消费支出占比逐年增加,有益于身体健康、有助于提高生活品质的高端产品市场潜力逐渐增大。消费升级时代,食品行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转型。追求健康、绿色、安全、便捷成为食品产业发展的新方向,食材、口味、包装、加工技术的创新正在带来全新的食品体验。新生消费群体的兴起,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使得食品行业在产品创新中需兼顾大健康背景和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对口味、食用方式的需求,从口味、配料、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实现“弯道超车”[3]。“需求侧”升级撬动供给侧改革,如何提供和创造新的供给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4],对于食品行业而言,转变经营理念、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创新生产技术、增强营销策划等品牌推广方面的软实力是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

2 食品行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人才是企业应对市场变化、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坚实基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食品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性、关键性作用越来越突出,高校作为高层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紧跟时代发展要求,为行业企业输送合格人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愈加突出,提升食品专业本科生服务区域发展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迫在眉睫[6]。高素质复合型食品专业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7]。在当前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食品科技人才的培养必须紧跟食品新业态发展,积极适应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强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与市场营销、贸易经济等财经类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加大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档次,提升人才竞争力。

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机遇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为数不多的财经院校的食品专业,一方面工科基础薄弱,进行工程认证难度大,难以与工科院校相抗衡;另一方面,学校食品专业特色不鲜明,难以与有着良好农学、园艺、畜产基础的农林院校相媲美,但财经院校有着优厚的经济、财会、管理、营销基础,有着鲜明的财经特色,在食品行业转型升级的时代,在新财经快速发展的今天,财经院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面临难得的机遇。将财经元素植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通过交叉融合焕发新的生机,为行业企业培养食品专业知识、技术过硬、了解食品市场动向、会用自身技术优势进行技术型营销策划的复合型人才,是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

4 新财经背景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

4.1 新财经背景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理念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发展活力的重要载体,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紧跟时代需求,紧跟行业发展,适应转型升级,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并紧跟科技发展对食品科学与工程工艺、方法革新的驱动。学科交叉融合是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的天然优势[8],新财经时代,理科、工科与财经等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已经成为推动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9]。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拓宽专业口径,以食品工艺、食品加工技术为核心,前延后拓,打破专业壁垒,融入“食品市场研究”“市场营销策划”“消费者心理学”“食品市场化设计”等课程,重构课程体系,增强专业发展活力。从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消费者行为学等方面了解产品的市场需求,能够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建设性产品研发方向,及时更新产品设计理念,做好产品定位,并能够进行产品的设计研发、工艺优化、成本核算等,根据产品定位、产品特色进行有目的的营销策划,适应食品行业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跨界培养适应食品行业新业态的复合型食品人才。

4.2 新财经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定位

专业和学科建设要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前提[10]。在新工科、新财经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立足河北、面向京津冀乃至全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精食品、懂市场、会营销”,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及行业发展需求,专业理论扎实、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4.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具备合作精神、国际视野,具备健全人格与心理素质,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突出,具备高水平综合素养,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行业骨干和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现代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熟悉国内外食品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能够根据食品原料特性及市场需求设计、开发新产品并进行有效的产品营销策划。学生毕业5 年后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及团队合作能力。

(2) 熟练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获取并整合信息,基于文献、实验及实践经验,研究、分析并解决学科相关的常见问题,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

(3) 能够通过食品市场调查,分析食品行业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研发和设计食品新产品,并进行有效的产品营销策划,具有创新意识。

(4) 能够与同行或公众就食品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具有国际视野,掌握从业领域最新相关信息、行业发展现状及学科前沿技术,能够适应发展形势,具有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4.4 重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按照“通识通修+专业培养+素质拓展”3 个层次培养结构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规划见课程地图。遵循价值教育引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协同,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微专业辅修的总体思路,设置课程体系及学分结构,构建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具体课程体系和学分结构如下:

全校通修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军事课、外语类课程、信息技术类课程、数学类课程、体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必修课。全校通识选修课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开放选修课,设置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外语应用与跨文化交流、新经济发展与创新实践、新技术发展与信息素养、审美体验与运动健康5 个课程模块。专业课程包括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含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实践课。为了体现财经院校专业特色及优势,按照“精食品、懂市场、会营销”的设计原则,设置了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将“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感官与评价”“食品市场研究和营销策划”确定为核心课程;开设“品牌管理”“商务谈判与推销”“消费者行为学”“食品技术经济学”“食品质量管理”“整合营销传播”“定价策略”“网络营销”等专业选修课,充分体现财经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注重学生的财经素养培养。创新创业类独立设课(用*标识),融入专业教育,不低于4 学分。

课程地图见图1。

图1 课程地图

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包括竞赛(科技创新、文体)、社会实践、读书和学术报告、社团活动等。整个课程体系中课内总学分控制在170 学分,第一课堂教学总学分160 学分,第二课堂素质学分10 学分,17 学时为1 学分。

另外,各学院还开设特色鲜明的微专业辅修项目,总学分不低于12 学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和发展渠道。学生修满学分,颁发微专业辅修证书;未修满学分的,按课程修读情况颁发微专业课程证书。

4.5 整合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建立健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品德养成、体魄健康、知识技能等获得全面发展,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经世致用”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整合教学内容,以人才培养为主线,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落实“三全育人”的理念,进行“素质、知识、能力”三维度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适应新技术、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需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学科融合,开展校企合作,结合行业特点,建设符合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开展应用型课程、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立足财经环境,构建食品工程与营销训练新平台,建立应用型人才共育基地;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一个以校企合作发展联盟为基础的共享实践平台,服务省内食品企业,为学生接触社会、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实践、实战机会。

5 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工作岗位对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食品科学与工程作为食品行业人才培养的基地,需要适时修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行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升级。新版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凸显新财经特色,重构了课程体系,引导人才的跨界培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紧密对接地方行业产业,满足企业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对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食品行业学分财经
财经日历
财经记者的知与行
学分
财经阅读时代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自动化供粉系统在食品行业的应用研究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财经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