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机拆分法探讨柴胡类经方的证治规律及临床运用*

2021-10-26唐镔镔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汤证水饮桂枝汤

蒋 樱 唐镔镔 陈 博

1 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30

2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柴胡类经方是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含有中药柴胡的方剂,主要包括了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类经方主要针对的是少阳证及其兼变证,临床运用广泛,有较多医家报道柴胡类经方可在外感病[1]、肝胆病[2]、胃肠道疾病[3]、内分泌疾病[4]和情志疾病[5]等方面取得较好疗效。对于柴胡类经方的运用,目前医家多遵从经方大家胡希恕老先生的“方证辨证”方法[6],此方法关键在于抓主症,易于临床掌握,但有时也存在着辨证易模糊,中药加减不够精确等问题。一张中药经方针对的往往不是单一的病机,而是复合病机,如果能掌握经方的每一个基础病机及由单一病机组合成的复合病机,那么经方的辨证论治也必然能更加精确。因此,本文将从病机拆分角度来分析柴胡类经方的证治规律,为经方的临床运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1 少阳病的病机探讨

对于少阳病病机的认识,历来不同的医家就有不同的见解。如李游等[7]认为少阳病的病机特点是少火被郁,以口苦和目眩为主症。叶茂等[8]认为少阳病的病机为阳微结,即正气衰弱和少阳气机郁结。目前比较公认的是胡希恕老先生提出的观点,认为少阳病是半表半里的阳证[9]。由此观点可知,少阳病的病机应该是一种复合病机。许家栋[10]在胡老的基础上总结了少阳病的四大基础病机,分别为上焦郁火、中焦胃虚、下焦饮逆和邪正交争于半表半里。

结合前人的观点,从《伤寒论》少阳病条文中可以推测出少阳病的病机。《伤寒论》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此条是少阳病的提纲证,主要说明了少阳病有热邪,火性炎上的特点。《伤寒论》264条:“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此条说明少阳病(少阳中风)由外邪侵袭引起,症状以上焦表位为主(耳、目、胸),表邪困束则耳窍不利,火性上炎则目赤心烦,表邪困束、气机不利或水逆冲上等均会引起胸满,而且其内应无实邪积聚,故不可吐下,吐下则虚其里。《伤寒论》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此条说明伤寒患者,出现头痛发热,但脉不浮紧反见弦细,说明已病入少阳。脉弦多为水,细多为虚,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发为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因中焦胃虚,发汗则水饮、水火冲逆,故见谵语烦悸。综上可知,少阳病的病机关键是中焦胃虚和火邪郁热,里虚又致水饮冲逆。伴有表邪不解、正邪交争者,为少阳中风。

2 柴胡类经方的证治规律

2.1 小柴胡汤证: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是少阳病的代表方,此条详细说明了小柴胡汤证的症状特点。“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说明邪正交争于半表半里,“嘿嘿不欲饮食”说明中焦胃虚,而中焦胃虚,不能制水,浊水浊气上冲故见“胸胁苦满,喜呕,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咳”,火邪郁热故见“心烦,或渴”。此条文也佐证了少阳病乃复合病机,具有“郁火、胃虚、水饮、邪正相争”的特点。从药物组成分析,柴胡解半表半里之邪,并疏利三焦,黄芩清火邪郁热,人参、甘草、大枣补中焦胃虚,生姜、半夏降水饮冲逆。小柴胡汤的药物组成完美地契合了少阳病的病机特点。“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也并不意味着见到其中一个症状就可使用小柴胡汤,而是无论症状变化,需符合少阳病的病机特点才可使用小柴胡汤。

2.2 大柴胡汤证:《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多条论述大柴胡汤的条文,具有代表性的条文如“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目前少阳阳明合病是比较公认的大柴胡汤证的病机。从条文可知,大柴胡汤证是在小柴胡汤证的基础上以阳明里实为突出表现,故在小柴胡汤基础上去掉甘温补益的人参,加入大黄、枳实通腑下气,芍药缓急止痛。值得注意的是,大柴胡汤中生姜用量为五两,其证候仍可见较明显的水饮冲逆表现,故大柴胡汤证中既可便秘也可便溏。总结来说,大柴胡汤应该有“里结、火热、胃虚、水饮”的表现,并可兼见少阳表证。

2.3 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芒硝汤见于《伤寒论》104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柴胡加芒硝汤是在小柴胡汤证的基础上出现了阳明里结里燥的表现,也是少阳阳明合病。与大柴胡汤相比,柴胡加芒硝汤的燥结程度更重,故用芒硝软坚散结,大柴胡汤水热症状突出,故用大量生姜和大黄泻下水热。

2.4 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汤见于《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柴胡桂枝汤即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剂量减半合方而成,证属于少阳太阳合病。从条文可见,柴胡桂枝汤证既有太阳中风的症状表现,如发热微恶寒(表邪未尽而渐入里),支节烦疼(表邪困束而津气不利),又有少阳证的表现,如微呕,心下支结(枢机不利,水饮冲逆)。因此,柴胡桂枝汤比小柴胡汤更偏于表,在小柴胡汤的病机基础上又兼有太阳中风。

2.5 柴胡桂枝干姜汤:此方见于《伤寒论》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对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认识,经方大家刘渡舟教授认为此方证是胆热脾寒[11],着眼点为口苦便溏,而胡希恕教授则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以大便干多见。运用病机拆分法来分析条文,“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说明有太阳表证且存在传变可能,“复下之”说明中焦胃气可能受损,“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说明水饮内停,浊水浊气结于胸胁,“渴,但头汗出,心烦”为上焦郁火,“往来寒热”说明邪入少阳。结合药物分析,柴胡桂枝干姜汤中桂枝解未尽之太阳表邪,柴胡解少阳之表且疏利三焦,黄芩、天花粉和牡蛎清上焦之郁火,且栝楼和牡蛎的组合见于百合病,既能清热除烦又能养津行水,甘草干姜温中化饮。由此可知,柴胡桂枝干姜汤病机特点为太阳少阳表邪不解,内有火热津伤,水饮虚寒,当症状以火热津伤为表现时可出现便干,以水饮虚寒为表现时可出现便溏,甚至溏秘相兼。

2.6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于《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本条文可知,患者本为伤寒证,误下后导致中不制水,水饮冲逆,故见小便不利,胸满,方中用茯苓配桂枝平冲降逆化饮,且存在里实里热,火热上冲,水火夹杂,三焦不利,故见胸满烦惊,谵语,方中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龙骨、牡蛎、青礞石重镇降逆,加大黄泻下热结,由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发病原因是伤寒误下,且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多为表证未罢兼有水饮(如大青龙汤的身不疼但重),且方中柴胡、桂枝也说明患者表证仍在。因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病机特点是在小柴胡汤基础上出现了水火夹杂,水气上逆,里热里结,三焦不利,兼有表证未罢。

2.7 柴胡类经方的相互联系:柴胡类经方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传变可能及相关联系。有小柴胡证而阳明里结成实则为柴胡加芒硝汤证或大柴胡汤证,有小柴胡证而太阳表未解则为柴胡桂枝汤证,在少阳太阳基础上,以里虚寒为主则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里实热为主则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各方之间的演变关系图见下。

图1 柴胡类经方演变关系图

3 临床运用举隅

3.1 小柴胡汤证:方某某,女,75岁。反复胃痛20余日。患者胃痛时作,不喜冷食,纳差乏力,大便2~3日1次,量少偏干,稍口苦,饮少,饮多后胃部不适,时有嗳气反酸,轻微怕风怕冷,易汗,手脚稍凉,偶脚痉挛,睡眠差,时有头晕。双下肢皮肤较干燥,腹部略膨隆,无压痛反跳痛,眼睑淡白边红,舌黯淡红有红点、苔薄白腻,脉沉细。先予小建中汤5剂(桂枝、生姜各12g,生白芍24g,炒甘草9g,大枣15g,饴糖50g)。复诊胃疼有所缓解,但仍时有隐痛,饮水不多,饮后嗳气,纳差好转,大便1~2天1次,量可,大便稍稀,尿色偏黄,晨起口苦,已无明显怕风怕冷,易汗,睡眠差,偶头晕心慌,运动后气急。双下肢皮肤干减轻,腹部略膨隆,无压痛,眼睑淡白边红,舌黯淡红有红点、苔中薄黄腻,脉沉细弦。予小柴胡汤5剂(柴胡24g,黄芩、炒甘草、太子参各9g,姜半夏、大枣各12g,生姜9g),患者胃痛明显减轻,嗳气纳差等诸症缓解。

《伤寒论》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从此条文中可知,如果患者出现了阳脉涩(津血不足),阴脉弦(水逆冲逆),此时患者的腹中急痛是津血不能濡养润降及水饮冲逆所引起,治疗时也应先用小建中汤补其津血,待其津血得以濡养,再用小柴胡汤治其水逆,调畅其三焦,腹痛乃愈。若先用小柴胡汤,则苦温燥湿更虚其津血。本案中患者也有明显津血不能濡养的表现,如腹痛、大便干、皮肤干等,故治疗时先用小建中汤补其津液的不足。复诊时可见患者津液不能濡养的层面得到了纠正,但火邪郁热(口苦、大便干、舌红点苔薄黄),中焦亏虚(纳差、乏力)和水饮冲逆(饮后嗳气、大便稍稀、饮水不多、头晕心慌等)的表现仍较明显,虽然此时患者并无典型的少阳中风的邪正交争表现,但仍符合小柴胡汤证“郁火、胃虚和水逆”的病机特点,故用之即效。

3.2 柴胡桂枝汤证:王某某,女,42岁。自觉发热1月余。患者1月前游泳加劳累后出现自觉发热,测体温正常,新冠核酸检测阴性。刻诊:上午自觉发热,稍口干口苦唇干,饮水少,饮温,尿黄,胃纳差,时肠鸣,大便1~2次/日,大便不成形,稍怕冷怕风,脚冷明显,下肢易酸烦,时有手臂酸痛,偶腰背痛,偶手麻,轻微盗汗,乏力,睡眠差,入睡困难,易醒,无头晕头痛,无鼻塞流涕,无咽痛咽干,时心悸,月经正常。眼睑淡白边淡红,手稍凉,腹软,双下肢可,舌尖红点、苔白腻,脉细。予柴胡桂枝汤5剂(柴胡24g,黄芩、桂枝、白芍、生姜各9g,炒甘草6g,党参5g,北沙参4g,姜半夏、大枣各12g),服药后自觉发热症状消失,大便成形,乏力怕冷较前改善。分析:患者既有中焦胃气亏虚和水饮冲逆的表现(饮少纳差,肠鸣便溏,心悸,苔白腻),也有轻微的火邪郁热表现(稍口干口苦唇干,饮少尿黄,舌尖红点),符合少阳病的病机特点,但此患者表证表寒的症状也较明显(如怕冷怕风,脚冷手凉,下肢酸烦,手臂酸痛,偶腰背痛手麻等),因此,患者为少阳太阳合病,选方时应考虑柴胡配伍桂枝的组合,故予柴胡桂枝汤后而病愈。

3.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韩某某,女,61岁。便秘伴睡眠差1月。患者1月前因丈夫去世,整日忧心忡忡,提心吊胆,难以入睡,夜间仅能睡2小时左右,易醒,稍乏力,大便秘结,近3周仅解大便1次,大便硬,稍腹满。口干口苦,平素饮水少,刻下饮水较前增多,喜凉饮,胃纳一般,易饥饿,轻微咳嗽,干咳,稍头胀头痛胸闷耳鸣。平素易怕冷怕风,易汗,左手臂肌肉稍酸痛,小腿时有酸胀痛,双下肢皮肤干,腹部略膨隆,按之无压痛,舌尖边红点、苔薄白腻,脉浮细弦。此次患者因情绪因素致里热里结成实,出现大便干、口干口苦、易饿、饮多和喜凉饮等症,又有里虚水饮冲逆的表现(如平时水饮少、纳一般、稍头胀头痛、胸闷耳鸣、苔薄白腻等),同时兼有表寒表证(怕冷怕风、四肢酸痛)。患者符合少阳病的病机特点,但同时兼有里结里实、水饮冲逆和表寒表证的病机,治疗时需选用包含大黄、茯苓和桂枝的柴胡类经方,故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5剂(柴胡24g,黄芩、炒甘草、太子参、生姜、桂枝、茯苓、生龙骨、生牡蛎、青礞石各9g,姜半夏、大枣、生大黄各12g),药后大便得解,睡眠明显改善。

猜你喜欢

汤证水饮桂枝汤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肠鸣腹泻30年,竟是“水饮”作祟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伤寒论》“热利三证”浅谈
《伤寒论》烦躁症治探析
从脾胃论桂枝汤的解肌思想
从桂枝汤论经方活用的思路
栀子豉汤证、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猪苓汤证归属于阳明病热证的质疑*
论《伤寒论》中痞证的多源性与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