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寒论》“热利三证”浅谈

2018-02-13李胜冯志海

新中医 2018年12期
关键词:白头翁热毒少阳

李胜,冯志海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伤寒论》中的热利是指临床以身热、里急后重感、腹痛、大便反复、痢下赤白脓血为主要症状,伴随口渴、口苦、汗出、肛门灼热感的疾病。其病位首要在胃肠,病因首要是肝郁脾虚、热邪壅塞大肠。中医又将其归属于痢疾、泄泻、肠澼、肠风等范畴[1]。《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指出热邪为下利的主要病理因素。《素问·宣明五气》谓:“大肠小肠为泄。”指出下利病病位首要在胃肠。因此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芩汤和白头翁汤三方所主均为热利,属热证;且三方均原载于仲景《伤寒论》,故而称其为“热利三证”。以下从病因、病机、方证、方药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1 病因病机比较分析

1.1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伤寒论》中阐述葛根芩连汤的条文是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上条文可以看出,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病因病机是:太阳病,桂枝证,本当汗解,而误用下法,表证误下后,病邪入里化热,热迫肠道,使大肠传导太过而发为热利;从“脉促者,表未解也”来看,说明虽经误下,而表证仍在,邪正相争,故其下利仍以表证为主;从“喘而汗出”来看,说明邪热内迫阳明,肺与大肠相表里,且热性炎上,肺受灼热而喘,外蒸于肌表则汗出。由此可见,葛根黄芩黄连汤之下利常伴有身热、口渴、肛门灼热、喘而汗出、脉促等症。总之,葛根黄芩黄连汤既有阳明经脉的表证,又有里热证。

1.2 黄芩汤证 《伤寒论》中记录黄芩汤的条文如下: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第333条:“伤寒脉迟六七日,反与黄芩汤欲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从第172条条文可以看出,黄芩汤证病因病机是:太阳少阳合病而自下利,则在表之寒邪郁而为里热,侵犯少阳,为半表半里,当以少阳受邪为主,乃少阳邪热下迫于肠,疏泄不利,故下利。第333条中“伤寒脉迟”病在足太阴脾,必有下利,如延误六七日治疗,可传厥阴,此本为阴寒至极,虽有发热现象,不可运用清热之法,若反用黄芩汤,必致胃气大伤,腹中应有冷痛下利,不欲饮食,今反能食,便是除中,极为凶险;从第333条可以看出,黄芩汤证治则以清热止利为主,忌用寒证。由此可见,黄芩汤之下利常伴有肛门灼热感,腹痛,甚至里急后重感,同时可见发热、口苦、咽干、目眩等症;总之,黄芩汤证是太阳少阳合病,偏少阳受邪为主,胆热内郁而致的下利。

1.3 白头翁汤证 《伤寒论》中陈述白头翁汤的条文如下:第371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第373条:“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以上条文可以看出,白头翁汤证病因病机是:厥阴热利,乃肝经湿热壅塞于肠道,热毒熏灼肠胃气血所致。从第371条“热利下重者”可以看出,热毒下迫,故见里急,湿邪黏滞,阻遏气机,故见下重;从373条“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可以看出,因为有热毒在内,毒热伤津,且湿热蕴结,津液不化,故见渴欲饮水。山田宗俊在《伤寒论集成》中提到“此亦系今之痢疾,下重谓下部沉重,又谓之后重,身热下利,腹里拘急,下部沉重,后世所谓热毒痢也。白头翁汤可以解其热毒。”[2]因而可知,白头翁汤证之下利常伴随腹痛,里急后重感,肛门炽热,渴欲饮水等症;总之,白头翁汤是以厥阴热利为主治,亦属热证。

综上所述,“热利三证”中葛根黄芩黄连汤证、黄芩汤证、白头翁汤证三方所主病证均属热利,实证,其病因病机不同。葛根黄芩黄连汤证以协热下利为主治,内外同在,但以里证为主;黄芩汤证虽为太阳少阳合病下利,但偏重在少阳,为少阳胆火下迫所致;白头翁汤证为厥阴下利证,为肝经湿热之邪内壅于肠道,损络伤津而致。

2 主要症状比较分析

2.1 下利 三方均有下利主证,但下利特点不同,葛根黄芩黄连汤证,为太阳表证未解,病邪入里化热,热迫肠道,使大肠传导太过,其利为水样便,伴随肛门灼热感;黄芩汤证,为少阳胆火下迫而致,其利为黏液便;白头翁汤证,为热毒熏灼肠胃气血,化为脓血,其利为黏液脓血便,伴随里急后重感。

2.2 发热 三方均有发热症状,但所属病机和发热特点不同,葛根黄芩黄连汤证为太阳表证未解,故见发热,伴随汗出、头疼等表证症状;黄芩汤证,为太阳少阳合病,重在少阳,无论太阳病证,亦或是少阳半表半里之证,均可出现发热,可有往来寒热特点;白头翁汤证,乃热毒深陷血分,正邪交争,故常有发热,其热势较重。

2.3 口渴 三方证病机均有邪热内蕴,津液受损,故口渴症状均存在,葛根黄芩黄连汤是因伤寒表证未解,邪陷阳明,故见身热口渴之阳明症状;黄芩汤证,为少阳胆火内郁胃肠,伤津耗液,故见口苦、口渴症状;白头翁汤证,为毒热伤津,且湿热蕴结,津液不化,故见口渴欲饮水。

3 方药分析及现代临床运用

3.1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本方既能清热止利,又有透表之效,为内外双解之剂。主治协热下利,临床以下利、身热、口渴、汗出、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方中以葛根为君,甘辛而凉,入脾胃经,既能退热解表,又能助脾胃清阳之气升发,从而治下利;以苦寒之黄芩、黄连为臣药,有清内热,燥湿邪,厚肠胃,止下利的作用;甘草甘缓和中,为方中诸药调和之品,为本方佐使。四药配伍运用,外疏内清,内外同治,使表邪解,里热清,热利自愈。现代临床研究发现,该方能治疗肠炎、肠伤寒、细菌性痢疾[3]、胃肠型感冒[4]等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还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肺炎等疾病。

3.2 黄芩汤证 其主要功用为清热,缓急止利,和中止痛,主治热泻热痢,本方清热燥湿功效稍逊,多治疗湿热泄泻、大便不畅、口苦兼身热者。方中以黄芩为主,其性苦寒,主清里热,芍药性味酸苦,敛阴效佳,兼有柔肝止痛之效,芩芍共济,酸苦相施,清热燥湿为本,止痛固涩为标,配伍精当;甘草大枣配伍,补气调中,达到使用苦寒之品正气不伤之效。诸药配伍,共奏清热止利之功。现代研究表明,黄芩汤具有抗菌、抗炎、解热、止痛、增强免疫、保肝降酶的作用[5],可以治疗胃肠炎、痢疾等疾病[6]。

3.3 白头翁汤证 为医治热毒血痢的经典之方,临床以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感、下痢脓血、赤多白少、甚则纯鲜血、渴欲饮水为辨证要点,方中选用白头翁为君药,苦寒之品,能凉肝疏肝,尤善清下焦湿热,是医治湿热与毒热下利的要药;黄连、黄柏配伍,前者主清中焦之火,入肠胃,后者善清下焦湿热,两药共施,加强君药解毒、清热之效,尤能燥湿止痢;秦皮为佐使药,其性寒,能清肝胆和大肠之湿热,味苦涩,收敛固涩而止痢。四药共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2]。现代可用于治疗痢疾、胃肠炎等疾病,具有抗菌作用[7],妇科疾病,例如月经病、带下病等疾病[8]。

《伤寒论》“热利三证”中葛根黄芩黄连汤证、黄芩汤证和白头翁汤证为临床医治热利的代表方,均有清热、止痢、解毒之效,但临床实践中选方用药,需以病因病机为主,重在分辨主证异同,联系临床表现,辨证论治,配伍精当,方能收到明显疗效。

猜你喜欢

白头翁热毒少阳
白头翁
童心童画
《三千年》
解读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Meta分析
朝医太极针法治疗少阳人失眠60例临床观察
想改名的白头翁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观察
白头翁研究进展